苏式建筑调研报告【优质3篇】
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篇一:苏式建筑的历史与特点
近年来,苏式建筑在国内外的建筑界备受关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分支之一,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建筑师的眼球。本文将对苏式建筑的历史演变和特点进行调研,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苏式建筑源于中国江苏地区,始于南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苏式建筑的特点是结合了南方吴越地区的建筑传统和北方宫殿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苏式建筑在布局、造型和装饰上都有其独特之处,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首先,苏式建筑的布局非常注重对称和谐。典型的苏式建筑通常是由一个中轴线组成,左右对称地排列着厅堂、门户和庭院。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理念,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
其次,苏式建筑的造型独特且精美。苏式建筑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等传统的屋顶形式,搭配着精雕细琢的木雕和砖雕装饰。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富有象征意义,例如龙凤、花卉等图案都代表着吉祥和繁荣。
最后,苏式建筑的装饰非常讲究细节。无论是建筑的门窗、瓦片还是屋顶的装饰,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苏式建筑注重对称和谐,因此装饰的位置和形式都非常讲究。同时,苏式建筑也注重运用各种材料,如红木、青砖等,使建筑更加美观大气。
苏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苏式建筑不仅是建筑师的艺术表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苏式建筑在当今的建筑界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关注。
然而,苏式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苏式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困境。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或改造,使得苏式建筑的保存和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次,苏式建筑的技术和材料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是苏式建筑发展中的难题。
然而,我相信在国内外建筑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下,苏式建筑仍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苏式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苏式建筑的保护力度,传承和发展苏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篇二:苏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苏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推进,苏式建筑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本文将对苏式建筑的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首先,苏式建筑的保护现状并不容乐观。许多传统的苏式建筑已经被拆除或改造,使得苏式建筑的原貌难以辨认。同时,苏式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面临着技术和经费上的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已经失传,导致修缮工作的难度增加。此外,苏式建筑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其次,苏式建筑的传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艺已经被淘汰,使得苏式建筑的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同时,苏式建筑的传承也面临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的问题。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忽视了苏式建筑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式建筑,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加大对苏式建筑的保护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苏式建筑的保护投入,加强对苏式建筑的登记和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修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加强对苏式建筑传统技艺的传承。建立相关的传统技艺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传统技艺人才。同时,加强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使得传统技艺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应用和传承。
最后,提高对苏式建筑的认知和推广。通过举办展览、培训和讲座等活动,增加公众对苏式建筑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加强与旅游业的合作,将苏式建筑作为旅游景点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苏式建筑。
总之,苏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保护和传承苏式建筑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提高对苏式建筑的认知和推广,我们相信苏式建筑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篇三
苏式建筑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式建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苏式建筑
我们说到苏州建筑,常常用清秀,精巧,轻逸,雅致等形容词,而营造出苏州古城特有的街市,院宅,水巷,石桥,园林,塔庙等各种建筑和环境。
苏式建筑,是根植于苏州本地的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明清时期的政治环境使建筑获得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清代苏州城区已初步形成了江南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内的民居建筑也早已突破原有的城墙范围,形成了“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的壮观形象。此外,经济生繁荣产生有闲阶层,出现了修建精美建筑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苏州公共和住宅建筑秉承着江南民居的造型和构架,完善了 “水桥房”“黑白灰”“轻秀雅”的民族风格。
在苏州古城里,从高处往下看,全是一片黑压压的屋顶,细看是一拢拢的瓦楞,斜坡的屋面,起翘的屋脊,一层层一片片高低错落。这些屋面,在下雨天是黑油黑亮的,在阳光下泛起青兰光影,被屋面下的白色墙面衬托,显得格外强烈。因此人们常用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来形容。
苏州民居的屋顶很讲究,坡势上有举折,斜面上看也是柔变的曲线。屋顶形式有单坡,双坡,长短坡,纵横坡。不同的坡有着与之配合的山墙,马头墙,云头,观音兜等。老房子的屋顶构成了苏州古城的特色。
仿造,贴加,摘用,萃取,转化,再生,升华;样式,比例,尺度,材质,色彩,空间关系,虚实对比等手法,“黑―白―灰”三色基调,加上竖边1横边2的水乡瓦顶木屋架的精确模数,勾画出了严肃却不失活泼的苏式建筑。
2.现代苏式建筑出现的困境
现代苏式建筑是指在特定的苏州地域范围内,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使用现代的材料与技术建造,延续苏式建筑传统文化与内涵,体现出苏州地域特质的建筑。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及个体理解差异的影响,苏式建筑在现代的发展中遇到了种种困境,主要概括为:千城一面,特色渐失;黑白色彩的运用力不从心;以及忽略文脉的中心地位。
2.1千城一面
近二三十年来苏州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纷呈上演,一时间苏州原有的城市特色变得模糊起来,传统建筑文化被逐渐淡忘。
全球化导致的地域空间环境的丧失,使部分地域建筑的理念趋同,呈现出千城一面的景象。简单的拷贝,阵列,缺少对地方建筑语言的积极考究,使部分苏式建筑淡化了地缘特征,缺少了民族归属感。
2.2黑白色彩力不从心
粉墙黛瓦是苏州传统民居给人的一个标志性概念。但是每种建筑色彩都有着它形成的原因和内涵。关于苏式建筑的黑白灰,有以下几点原因:1。建筑色彩是人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古时建造房屋往往因地制宜,苏州地区多水泽,建筑以白灰抹墙,用黑瓦覆顶。2。经济技术制约了苏州建筑色彩的发展。《苏州平江府志》记载:涂白垩以防潮,非为贵材而饰也。可推测早期的色彩为生态选择,实用成为受经济制约的百姓的首要考虑因素。3。色彩选择还受封建礼制因素的限制。宋元以后,受理学影响,喜欢平淡者越来越多色彩的应用渐分为两大派:宫廷与寺庙的缤纷华丽;民间文人的彩色朴实,以素为上。早在唐朝,京城内的普通民居就被限制为灰色,那么在皇权辐射较近的苏州民居的颜色可选择范围更加狭隘。
阴阳黑白在苏州建筑中的交互运用,有常理而无常情,正因其本乎心灵,故而配色讲求高古、优雅、脱俗、清静、朴实;格调温馨而明秀,追求感官与心灵的互补,格调沉稳、含蓄、平和与升华。它貌似单调的黑白色彩是属于心灵观照的。
然而回到现代的苏州,面对不同区域和职能,传统的黑白灰通用法则变得力不从心。一些现代苏式建筑往往忽略了黑白颜色的内涵,简单的黑白灰堆叠使得建筑失去了灵气,并不能将苏式韵味的现代化展现出来,相反显然限制了苏式建筑的发展。
2.3忽略文脉
苏州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唯一被要求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
部分新建筑只注重形式标签,单纯形式上模仿旧建筑的符号,而不去提取文脉。注重形式的表皮,缺少对地域文化内涵的提炼。把苏州传统建筑语言当做一种时尚符号,只注重单纯形式的符号标签。忽视江南建筑神韵和尺度比例,造成鱼龙混杂的一股浊流,既破坏了江南建筑的原有意境和格局,又使建筑师无法平静思考。
许多苏州的建筑设计者,并不像当年的建筑师那样仔细地推敲,反复地琢磨,随即这种黑瓦顶,黑瓦檐,出挑,马头墙等建筑符号在苏州就泛滥起来,建筑立面成了这些建筑符号的`载体,符号之间缺少联系,堆叠生硬,使它成为蹩脚的苏州风格
3.发展建议
苏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成为其最广为人知的建筑符号。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材料来表现这一特征,力求体现“中而新,苏而新” 这一诉求,苏州设计是要延续传统还是有所突破,当下建筑创作如何传承苏州记忆,苏州建筑设计如何适应现代苏州的发展,容纳城市内涵的沉淀,是我们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现代苏式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问题,或是传统建筑符号的简单模仿,抑或是传统建筑元素的堆叠,而是要注重建筑的整体设计,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升华。现代苏式建筑应强调历史,文脉及传统,以及对环境的协调呼应,保留苏式建筑中最重要的元素,符号及精神,运用传统的构成手法,使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及材料,创造出消除人们陌生感的建筑形式。
传统或是地域特色的继承并非只是继承外在的“硬传统”,而是要更深入的抓住其文化内涵的精髓,将“软传统”所包含的审美意识、设计观念、哲学蕴涵等发扬光大,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用充满现代气息的形式去表现它们,这样才是一种有效地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建筑外观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有很多都是隐含在建筑中的,并非是一眼就能全都看出,是需要仔细品味的。它是先提炼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再将其加以使用,而不是与以往苏州地区的现代建筑一样直接将表面的符号拿来使用。
首先,在创作理念上需要坚持不仿古亦不复古。单纯的模仿并不是我们联系传统的唯一途径。模仿与复古只是在重复历史,对于不断发展的建筑显得不合时宜。采取符合现代条件的恰当方式进行创作才是我们追寻传统正道。在形式向更深入的借鉴理念发展,设计中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理念上的传承以及用现代的形式表现它们,兼顾时代性与地域性。
其次,在创作立意上要打开思路,创作理念不要拘泥于常见的传统的建筑概念,需多从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多摄取灵感养分,为创作注入深层次值得体味的文化内涵。例如,黑白灰的解决方案上,色彩学规律认为,和谐的区域色彩应该是和而不同,和变共生的,那么将整体色彩统一在主色调下并略加变化。
最后,在创作手法上要深层挖掘,不要流于表面,不要盲目追求形而上的东西。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继承发展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运用现代技术方法,表达苏式建筑精神。
此外,老宅子的保护和利用上,创造性代表了时代的精神和发展的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建筑为保留城市传统文化和延续地域特征,做出了很大贡献。现代苏式建筑的推陈而出无疑为现代建筑功能与传统苏式建筑文化有机融合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4.结语
综上,我们应充分尊重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吸取传统建筑精髓的设计理念;将苏式建筑文化的传统韵味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相统一并用现代设计语言来阐释;汲取传统建筑形式建构的逻辑,提取传统建筑的符号,每处符号均有特定的传统内涵。优秀的现代苏式建筑是一种传承,根植于传统苏式建筑,并有所创新及升华,其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承载历史记忆,彰显文化底蕴,维护城市特色,展现场所精神,渲染空间气氛的建筑。那么我们既要有区域观,即城市一体化理念,又要有发展观,即提取元素紧跟时代,从而充分理解,将理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将自己的东西变成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