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4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
本篇报告主要调查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他们普遍存在自尊心低、孤独感强、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有关。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建议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他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生活和学习环境较差,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某农村地区选择了100名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我们还对其中20名儿童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具体体验和感受。
三、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心理健康问题:
1. 自尊心低: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自信。
2. 孤独感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同伴和社交机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
3. 焦虑和抑郁:留守儿童常常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会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感到沮丧和抑郁。
四、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
1. 缺乏父母陪伴: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心理上的空虚和孤独感。
2. 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社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使得他们更加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五、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3.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和家庭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支持来源,他们应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和加强家庭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文章字数:632字)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
本篇报告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学业成绩较差、辍学率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支持有关。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我们建议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资源投入和提供更多的学校支持。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留在农村,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相关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某农村地区选择了100名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教育状况。同时,我们还对其中20名儿童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困境和需求。
三、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教育问题:
1. 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留守儿童面临着学习条件不良的问题。
2. 学业成绩较差:由于学习资源不足和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3. 辍学率较高: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学习动力等原因,辍学率相对较高。
四、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
1.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学习指导,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
2. 学校支持不足: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五、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和家庭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教育来源,他们应加强对孩子的学习指导和关心,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3. 提供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制定特殊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
六、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家庭教育和提供学校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
(文章字数:623字)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三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 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 严重。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 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 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 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在 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 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 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 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 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四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 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 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 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 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 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