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制度(优选6篇)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一
传染病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指为了及时掌握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保护公众健康,建立的一套传染病报告、监测和处置的制度。它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首先,传染病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通过强制的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场所都必须及时上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传递。这样,卫生部门可以及时获得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止传染病的扩散。例如,当发现某个地区出现疾病暴发时,卫生部门可以迅速派遣工作人员前往现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其次,传染病报告制度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通过积累和分析大量的传染病报告数据,卫生部门可以得出传染病的流行趋势、高发地区、易感人群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制定预防策略、决策疫苗接种计划、调配医疗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卫生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报告数据,及时调配疫苗供应,确保人群的预防接种。
此外,传染病报告制度能够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及时发布传染病报告数据和相关预防知识,可以让公众了解到传染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公众也可以了解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成果,增强对它们的信任和支持。例如,在疫情期间,卫生部门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发布传染病报告数据和预防知识,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
综上所述,传染病报告制度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因此,各级各类场所都应积极履行传染病报告的义务,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二
传染病报告制度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传染病报告制度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首先,传染病报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由于传染病报告需要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发现病例、上报病例、统计分析等,这些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传染病数据的更新速度较慢。这就使得卫生部门无法及时了解传染病的最新情况,从而无法做出及时的决策和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息传递平台,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实时共享。
其次,传染病报告制度在一些地区和单位的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存在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偏差,导致传染病病例的上报率不高。这就给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各级各类场所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传染病报告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形成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高压态势。
最后,传染病报告制度在公众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传染病报告主要由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上报,公众参与程度较低。但公众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和配合是传染病报告制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可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公众参与的平台,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报告工作,如提供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主动上报传染病病例。
综上所述,传染病报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建立信息传递平台、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效能,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三
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
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4种
2、报告制度:
①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医务人员或病人家属为义务报告人。
②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注意疫报”。
③住院患者如已确诊为疑似传染病,亦应填写传染卡,并应及时填写“转归订正”。
④传染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
⑤甲类传染病线电话报告,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未确诊前作疑似报告;乙类传染病于6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报出。
⑥每天由各科室疫情报告兼职人员将传染病报告卡送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再有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区防疫站。
⑦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应同时报两张传染病报告卡。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未愈者,应每年报传染病报告卡一次。
⑧急性食物中毒也列入报告的范围,应电话报告疾控部门,在填写报告卡上报。
⑨各科室传染卡要有专人负责登记、送交。预防保健科应有专人签字登记。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四
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
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
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
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1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
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
9、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
10、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五
一、疫情报告小组:
组长:杜红梅
副组长:耿孝寅
组员:印志静、黄亦平、各年级组长与教师。
二、具体措施:
1、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设置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报告员(张薇),疫情报告员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报告。
——疫情报告员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
2、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校内发生传染病,每一位教师均为义务报告员,应立即报告学校领导,第一时间告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由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与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单位联系立即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防传染病出现须发和多发病例。
3、班主任严密观察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专人到医疗部门就诊治疗,防止传染病发生。如果出现传染病的迟、漏报现象,除对外依照传染病法追究情况外,学校按照情节严重与否将与当月和年终奖金挂钩。
4、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学生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请示校领导,进一步到医疗单位诊治。
5、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对未上课同学要立即与家长联系,询问未上课原因,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6、加强学生的晨检制度,发现可疑传染病时,要立即报告领导,逐级进行核实诊断。
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员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发现传染病疑似病或诊断病人时,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投药和预防工作,防止传染病进一步扩大或续发。
8、学校领导要及时下班级,收集未上课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病状况,对传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学校疫情报告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员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0、学校传染病疫情即时进行直报,同时由疫情报告员汇总登记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上备查。
传染病报告制度 篇六
1、每个医务工作者是传染病法定报告人。
2、医务工作者在诊治医疗过程中如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非典型肺炎,应在2小时内,或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正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在6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4、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5、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填写专卡和传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
7、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