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实用3篇】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了解中国垃圾分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垃圾分类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分类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线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垃圾分类的推广相对较好,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较高,垃圾分类设施也相对齐全。而在一些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推广程度较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较为薄弱,垃圾分类设施也相对不足。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的宣传在一线城市相对较多,而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相对较少。其次是设施建设滞后。一线城市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多,而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投入较少。最后是市民意识不足。一线城市的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较高,而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相对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次,加大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覆盖率。政府可以增加对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最后,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政府可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
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和有效实施。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本报告旨在调查中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垃圾分类的问题。通过对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调查了一线城市的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线城市,垃圾分类的推广相对较好。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较高,垃圾分类设施也相对齐全。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往往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此外,一些小区和商业区域的垃圾分类设施不够齐全,导致垃圾分类的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加强市民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设施的覆盖率。政府可以鼓励社区和商业区域建设更多的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最后,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执行。政府可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效果。
此外,我们还调查了二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分类在这些地区的推广程度较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较为薄弱,垃圾分类设施也相对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设施建设投入和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等。
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和有效实施。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 篇三
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报告2016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其中提到,去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1亿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亿吨,后者处置率达97.3%。面对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的趋势,垃圾处理将持续遇到压力。我国垃圾处理情况究竟如何?垃圾分类的社会推广是否顺利?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垃圾处理捉襟见肘,居民认知存漏洞
记者了解到, 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原则是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其中垃圾处理“资源化”是如今垃圾处理关注的重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资源化处理的一个途径是垃圾分类。在本世纪初,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然而16年过去,多数试点都不了了之。“十二五”规划就曾提出,到2015年,各省(区、市)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在本世纪初开始的8座城市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16年过后问题依然存在。悦蓝东轩小区是滨海新区实施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记者前去采访时,一眼就看到每户楼门前都整齐地摆放着绿、蓝、黑三色垃圾桶,分别对应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但居民王大爷告诉记者:“它分类它不是很好的。楼下垃圾桶啊,他们根本就不嘛,乱扔垃圾。”
悦蓝东轩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是从去年5月份开始推广的,主要将垃圾分为三部分: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其中,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由专业公司运走进行再利用和处理。剩下的是餐厨垃圾,直接在社区内通过专业的“有机垃圾处理器”进行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料后返还给居民养花种草。
但由于分类不到位,负责社区垃圾二次分拣工作陈大爷每天都要在垃圾筒旁工作两个多小时,这次,他又从餐厨垃圾箱内捡出瓶盖、塑料水杯、碎花盆等多种废物。
小区社工陈艳说,当时选择这里作为试点是因为居民户少,文化素质高,便于开展工作。试点之初,社区曾多次组织宣传活动并给每家每户发放“扫盲清单”,方便居民扔垃圾时“对号入座”,还向居民赠送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袋。
然而试点实施快一年了,社区里的214户居民参与进来的只有不到90户,而且,即使参与的居民也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准确分类。本来他们希望借助这个试点积累点经验,好将垃圾分类继续向旁边社区推广,但目前只好将计划搁浅。
陈艳有些无奈地说:“也有一些可能就是他有这个意愿,但有的时候可能做得不那么到位。比如他分得不是很清,比如说像可回收的跟不可回收的,尤其这两项他分得不是特别清。还是靠人们自觉自愿,这个不是说强求下来的。”
在郑州,记者采访的几个居民区里,市民都回答无法做到垃圾分类。有市民说:“没养成习惯。”也有市民说:“不方便。大部份都是这样。”即使有的市民有分类的想法,也没有条件做到。有市民表示:“很多时候它那个垃圾筒就没有分类。他就没有分类垃圾筒,全部是一个桶,往里面扔。”
在郑州市黄河路、花园路的一些主干道上行走,记者看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筒颜色分明地站在路边,不少路口还悬挂着“要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条幅。郑州这个城市,垃圾分类“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没有做到。
在东明路上的一处分类垃圾筒旁边,记者注意到在10分钟内共有6名市民将垃圾投入筒内。其中,大部分市民并没有注意到垃圾箱上的标志,也不管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就随手扔进其中一个桶中。
问其原因,市民们说:“群众就是分开丢了,它也不分开拉,所以就干脆随便丢了。”在不同路段,记者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工都是把分类垃圾筒里面的垃圾一统倒到垃圾车上。而垃圾车也没有分格分类。清洁工人说:“都倒一块了。不分。”
引入互联网?垃圾成产业?
据了解,曙宏新村是合肥市推行小区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目前,已在合肥的20个小区内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引进一些外包企业,融入“互联网+”的概念,向居民发放生态卡和专属二维码。居民通过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分装,然后贴上对应的二维码,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收集箱中,还可获得积分等。这些积分可以兑换一些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
生活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算是一种鼓励,当然是希望以此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然而,记者在走访合肥的振徽苑小区、徽杰苑小区等垃圾试点小区时却发现,实行起来却不尽人意。
在“可回收垃圾”桶内,居民丢弃的各种垃圾胡乱堆放在一起,有吃剩的饭菜、废弃的布料,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的。相反,“厨余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柜”的两只大桶却空空如也,里面一件垃圾也没有。有居民说:“是听讲了,但是我们对这个还不熟悉,你讲叫他刷卡肯定不习惯。”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只不过是平时随手一扔习惯了,现在要改一改这个习惯,还有些不适应。采访中记者发现,困扰垃圾分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市民对垃圾如何分类,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还不是很清楚。
有机民说:“有些东西我们能够分得清,比如饮料瓶子啊,易拉罐啊,我们都知道是可回收的东西,会放在这里边,但有些东西我们就不知道到底是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东西。比如说你用过的面纸啊,我肯定想这是不可回收的,然后就丢到不可回收里面。”
另外针对垃圾产业化,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垃圾分类的推广,企业积极性也不高。天津佛强再生资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管魏跃平坦言:“反正真是不赚钱。首先,这套设备是我们和应该是城管局这块儿共同买的这个设备,这大约是二十多万的一个投入。然后,平时那边有我们专业的分拣工人,得需要专人在那儿盯着。我们如果要是收工业垃圾,用我们自己专门的运输车全封闭的,还有配专门的分拣工人,收一次那个量的话,还是比较可观的。咱这个居民这块的话,因为毕竟他没有这么大的产出量。如果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讲的话,没有多大利益。”
魏跃平说,虽然他们可以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但由于这样的产品缺乏相应的标准,所以在市场上也没法出售,只能免费发放给居民。他说:“因为这东西你说去卖钱,那这里边的行业标准,你这个肥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又有一个新的要求,所以说这块儿还没有在考虑说拿这个东西卖钱。”
国际经验:完善法规,注重细节
据记者了解,在加拿大乱扔垃圾要面临着真正的巨额罚款。在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就规定一户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上限为每个星期六袋。市政府垃圾的收集车不负责运送上线的额外垃圾,居民必须自己把这些垃圾送到中转站,如果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垃圾的居民,将会被处罚约合90美元的罚款。此外,多伦多市在2008年实行的一项制度规定,每个家庭必须从小、中、大超大四种不同规格的垃圾箱中选择一种,放入生活垃圾。根据选用垃圾箱的.规格不同,居民要缴纳的垃圾处理的费用也不相同,费用大概为小型的10美元,中型的39美元,大型133美元和超大型190美元。
而德国垃圾处理的核心宗旨就是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实现垃圾的再利用价值。在房子旁边放置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别倾倒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纸类垃圾和不可再利用垃圾。前三类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如生活垃圾,主要是做饭产生的食材剩余物,或者是院子里的树枝树叶等等,那么回收之后可以做成营养土、有机肥,废纸和塑料包装回收之后可溶解成原材料,不可再利用的剩余垃圾被直接运往专门的垃圾焚烧场焚烧,所产生的热量再用来供暖发电等等,那么居民只需按照当地的垃圾处理表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将相应的垃圾箱拖到门前的路边即可。届时会有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开着专门的垃圾收集车过来倾倒处理。如拆除一所大量的建筑物,通常都会就近处理,直接在旁边围起一块地方,有大型的处理设备,先将他们分解,如把钢筋等金属分离出来,然后粉碎成小颗粒,成为新的建筑用原材料。此外,德国居民要缴纳垃圾处理费,年终都会受到市政寄来的清单。
邻国日本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如果不按照规定丢弃垃圾,不仅会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教育,和周围舆论的压力,还可能受到刑事处分。比如目前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大型垃圾和一些家电垃圾之外都不用付费,丢弃家具家电等是要到便利店等地购买垃圾处理票贴在上面,垃圾才会被运作走,一件大垃圾的回收费一般是20元人民币。但是要扔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的话,会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比如扔一个大冰箱费用接近千元人民币,如果是不付费,随便丢弃是要被罚款或者被判刑的。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和技术相当完善,很多回收公司废旧家电的再生已经达到了95%,而不可循环,不可焚烧物的直接填埋率降到了0.1%以下,实现的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