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会议简报【精简4篇】
春季会议简报 篇一
会议时间:2021年4月1日
会议地点:XX会议中心
会议概述:
本次春季会议是由我们公司主办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季度的工作成果,分析当前形势,并制定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会议邀请了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和员工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
会议主要内容:
1. 总结一季度工作成果:各部门领导依次介绍了本季度的工作重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2. 分析当前形势:公司高层就市场环境、竞争态势、行业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下一季度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制定下一季度工作计划:会议提出了下一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各部门经理和员工代表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4. 交流分享:会议期间设置了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各部门之间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加强了沟通与合作。
会议成果:
1. 提出了明确的下一季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通过交流分享,各部门之间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3. 充分发扬了民主和开放的会议氛围,员工参与度高,并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公司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议总结:
本次春季会议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并为下一季度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充分发扬会议精神,积极履行职责,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春季会议简报 篇二
会议时间:2021年4月1日
会议地点:XX会议中心
会议概述:
本次春季会议是由我们公司主办的一次重要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季度的工作成果,分析当前形势,并制定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会议邀请了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和员工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
会议主要内容:
1. 总结一季度工作成果:各部门领导依次介绍了本季度的工作重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2. 分析当前形势:公司高层就市场环境、竞争态势、行业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下一季度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3. 制定下一季度工作计划:会议提出了下一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各部门经理和员工代表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4. 交流分享:会议期间设置了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各部门之间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加强了沟通与合作。
会议成果:
1. 提出了明确的下一季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通过交流分享,各部门之间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3. 充分发扬了民主和开放的会议氛围,员工参与度高,并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公司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会议总结:
本次春季会议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并为下一季度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希望全体员工能够充分发扬会议精神,积极履行职责,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春季会议简报 篇三
与会专家首先听取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院士作的题为“未来电网和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的主题评述报告,并对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首先对我国2050年预计人均年用电量8000千瓦时这个指标开展热烈讨论。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教授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生活习惯和消费观点,采用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生活模式,人均用电量应当控制下来,从而远小于这个数值。武汉大学孙元章教授、湖南大学曹一家教授附议这个观点。另外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指标是合理的,甚至还可以更高一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郭剑波教授指出,根据多年的电力规划经验,我国“补课式”消费会促使人均用电量大幅度提高,甚至不用到2050年就会突破8000千瓦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李柏青教授、中科院电工所肖立业研究员附议这个观点。
大家一致认为,人均用电量指标应联合社会科学专家和电力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第二个热点问题是关于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比例。中科院电工所严陆光院士认为,40%的煤电比例可行性不高,风电、光电、核电的未来发展可能比预期要缓慢,因此煤电比例应该考虑为50%甚至60%更实际。第三个热点是关于输电规模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崔翔教授概算指出,7.1亿千瓦的输电容量,按现有输电技术来估算,需要100多条输电通道,但资源环境的限制使得建设如此多的输电通道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调整发展规模、改变发展模式和寻求新技术革命的过程。
一、未来电网模式和电力系统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汤涌教授在题为“未来中国电网模式的分析与展望”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指出,影响电网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包括电力流格局和电网技术两个方面。他提出了我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给出了2020年的电网场景,以及2020~2030年、2030~2050年的电网发展模式预测。
郭剑波教授在题为“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报告中分析了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的科学问题并建议开展合理的电源结构配比及前瞻性的送/受端电网规划研究工作;研究超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深入的机理研究和分析方法;研究跨大区、强交互影响、分层分区、安全可靠、协调优化控制。肖立业研究员在题为“构建统一的新能源电网”的报告中指出,可再生能源具有时间、空间、资源、源—荷互补特性,未来电网的变革态势是从交流模式到直流模式。他提出了我国未来多层次直流环形电网的构想。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汤广福研究员在题为“多端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技术”的报告中指出,基于现代直流输电技术的多端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讨论中,严陆光教授指出,直流电网的概念是不够准确的,直流输电网可行但直流配网是否可行要研究。汤涌教授提出要结合需求、考虑技术发展,进一步研究建设直流电网的必要性。郭剑波教授认为,我国的直流输电已经占据国际主要地位,一方面交直流交互影响问题突出,但另一方面直流的协调控制对交流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华南理工大学吴青华教授认为,应该更深入电力系统的本源来研究问题,不要简单断言直流或交流的发展模式。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认为,应该更多关注如何由现状过渡到未来电网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最后的场景。李柏青教授认为,目前直流电网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梳理其技术逻辑。东北电力大学穆钢教授指出,我国电网的发展长期是以搭积木的模式滚动建设的,会不会存在数学上的“沙堆模型”的临界点,值得深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程浩忠教授指出,在分析未来电网模式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孙元章教授提出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电网模式,从而有利于电网模式的优化发展。
二、新型输电方式和输电技术
梁曦东教授在题为“新型输电方式与输电线路”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指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架空线路由于其综合性价比优势,仍将是输电的主要方式。
崔翔教授在题为“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的报告中,分析了以架空线路为载体的开放式输电线路对人类及其他人造物理系统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清华大学周远翔教授在题为“未来电网中的大容量电缆输电与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的报告中,介绍了大容量电缆输电与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合,提出了未来混合模式输电网络模式构想。华中科技大学文劲宇教授在题为“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及其应用”的报告中指出,电力中继卫星是一种解决远距离传输的新技术。
讨论中,吴青华教授指出,应该鼓励输电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并加大支持。周孝信教授指出,未来架空线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降损。严陆光教授认为,输电线路的电晕问题需要更透彻的研究。李柏青教授建议,明确无线能量传输的技术需求,在输电方式有关导线研究中加入对电力系统影响因素的考虑。郭剑波教授强调,要关注电缆劣化和失效的判断、预报及评价指标研究。
三、超导和先进储能技术
中科院电工所林良真研究员在题为“超导电力技术及其发展前景”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指出,超导电力技术是电力工业的高技术储备,超导电力技术在应对未来电网的重大挑战方面将发挥重大或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在题为“未来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给出了储能技术的定义并指出,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将在发、输、配、用电的各个环节对传统电力系统带来根本性影响。
严陆光教授在题为“关于发展高温超导输电的建议”的报告中强调,大力促进高温超导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建议在国家层面快速推动高温超导输电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发展。上海电缆所魏东研究员在题为“商业化超导电缆的研制”的报告中,对超导电缆商业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来小康教授在题为“储能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的报告中介绍了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储能技术可使间歇性的、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得以广泛、有效地利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陈海生副研究员在题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压缩空气储能是一项能够实现大规模和长时间电能存储的成熟储能技术,是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发热点。
讨论中,李柏青教授指出,储能技术和超导技术都要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应用场景,才能取得突破和被采用。穆钢教授认为,很多隐性的储能手段也需要引起关注。华北电力大学赵书强教授认为,化学储能装置因为能量密度低,大规模使用后需要考虑其后期处理的问题。周孝信教授强调,应认真分析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技术及储能规模。
与会专家认为:超导和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对电力生产、传输和运行各环节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超导和储能技术,不仅要关注其诸多优势,而且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和代价问题;储能技术可以有多种形式,不仅可以储电,还可以储热、储氢等,而压缩空气储能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超导技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四、新型材料、器件和输变电设备
西安交通大学李盛涛教授在题为“新型输变电设备”的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直流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方法尚不成熟,具有固体绝缘的特高压干式直流套管和直流电力电缆是技术瓶颈,其关键是电气绝缘。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于坤山教授在题为“新型电力电子材料和器件”的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广泛研究的几种新型电力电子材料的特性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新型功率器件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分析了材料和器件技术进步对未来电网应用的影响。中科院电工所李耀华研究员在题为“直流电网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的报告中,分析了未来直流电网应用的几种新型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西安交通大学荣明哲教授在题为“新型高压直流输电装备”的报告中,分析了现有高压直流开断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强调要通过自主创新解决高压多端电压源直流输电技术推广中的瓶颈问题。
讨论中,汤广福教授指出,材料技术发展会对电力系统带来变革。汤涌教授建议,要关注电力系统发展中有迫切需求的关键器件、设备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程浩忠教授指出,我国的制造业比较大,但不够强。材料、设备、器件的技术比较弱,终端系统却比较强,建议加大研究力度,资助制造业的发展。林良真教授建议,要加强绝缘材料在低温下绝缘机理和绝缘特性的研究。
五、会议总结与专家建议
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对未来电网的发展形成以下基本共识:
1.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悄然兴起。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更大份额,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是这一新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
2. 在新能源革命条件下电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电网将成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输送和分配网络;与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源综合高效利用系统有机融合,成为灵活、高效的智能能源网络;具有极高的供电可靠性,基本排除大面积停电风险;与信息通信系统广泛结合,建成能源、电力、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3. 按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经济特征,电网可分为三代。未来电网是第三代电网,是一代电网、二代电网在新能源革命条件下的传承和发展,支持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大幅降低大电网的安全风险并广泛融合信息通信技术,是电网的可持续化、智能化发展阶段。从现在起到2050年将是我国电网由第二代向第三代转型的过渡期。与电源的转型相配合,电网发展的总体趋势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有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求。对我国未来(2020~2050年)电力发展和输电需求的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按未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年用电8000千瓦时的水平计算,全国年用电量12万亿千瓦时,按满负荷下年运行5000小时计,全国发电等价装机容量为24亿千瓦。若考虑其中煤电占10亿千瓦(装机比例为41.6%),四分之一容量西电东送,再加上西部水电、风电和光电,西电东送的整体规模依然很大。
5. 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输电骨干网仍将基本保持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模式,但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科技研发的支持带动下,将有可能出现新的输电方式突破。从2030年到2050年的远期阶段,技术发展的积累和突破有可能对输电网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根据技术突破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两种模式:即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模式(延续目前发展模式)、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网和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网的混合模式,后者更依赖于相关先进技术的重大突破、必要性和技术经济的优越性。
6. 电网发展模式与电力系统;输电方式和输电技术;超导电力技术;电力系统储能技术;新型电力电子材料、器件和装备;直流输电装备是支撑未来电网发展的6个关键技术领域。上述6个关键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如下:
(1)电网发展模式与电力系统。未来20~30年我国输电骨干网仍将基本保持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模式,为适应未来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和各种电源大范围电能传输、互补的需求,多端直流输电和直流输电网技术将会得到发展。基于我国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需求和上述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电网发展模式与电力系统领域近期必须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适应我国能源发展的电网发展模式、特征及电网构建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超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结构优化的数学方法和关键技术;大规模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技术;基于实时广域信息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多尺度精细化建模和先进仿真技术;电网的模式演化及未来直流电网的构造;直流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直流电网协调调度与优化运行,以及数学和系统科学、最优化理论与控制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2)输电方式和输电技术。该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围绕输电线路、输电管道、电缆用的各种电工材料及其组合,在恒定或交变或瞬变的电气应力、机械应力、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综合性能研究以及长年的性能稳定研究。未来二三十年内,架空输电线路仍将是各种输电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架空线路输电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输电走廊、电磁环境、大气环境和可靠性。架空线路智能化监测、综合利用或提升已有走廊输电能力的技术值得研究。高电压大容量电缆输电、尤其是高电压大容量气体绝缘管道输电作为架空线路的补充在解决局部地段输电走廊瓶颈的问题上有一定优势,值得大力研究。架空线路、电缆和管道输电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各种新型、高性能电工材料及其性能提升和长期稳定性方面。
(3)超导电力技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高性能超导材料的电磁特性及其与多物理场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交流高温超导线圈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低温高电压放电规律与机理;超导电力应用的新原理与新型拓扑结构;超导电力装置的动态特性及其与电网的相互作用机理;超导直流骨干网的结构及其运行特性。超导材料的突破是超导电力技术得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应推动超导材料及相关科学的研究。建议国家持续支持超导电力的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积极推动有需求、有效益的实际应用。
(4)电力系统储能。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耦合机制及能量管理控制理论,满足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及高效率要求的储能装置本体技术。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带来电力系统的变革,它可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提高现有电网设备的利用率和电网运行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多种储能方式、载体和规模在电力系统中都有应用前景。应开展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需求的系统研究,针对当前及未来的突出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发电行业和电力系统开展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
(5)新型电力电子材料、器件和装备。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高性能碳化硅材料、器件理论,尤其是新型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问题;高性能碳化硅功率器件产业化过程中的长期可靠性问题;基于新型功率器件的新装置及其应用系统。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装备是支撑未来电网的关键,其中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可望大幅度提高未来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以电压源型直流输电装置等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组织材料、器件、电力电子装置、电力系统等学科开展基础研究和联合攻关,取得突破;应尽快开展从新型电力电子材料、器件到装置的全面基础性研究,突破材料和器件关键工艺和技术、创新电压源换流装置拓扑和控制技术,支撑电网技术发展。
(6)直流输电装备。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高压直流绝缘的状态表征和绝缘特性演变规律及新型绝缘材料、直流断路器的拓扑和短路电流限流机理及标准等。基于电压源直流输电(VSC-HVDC)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电网和分布式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着重开展VSC-HVDC中主要电力设备如高压直流套管、直流电缆、直流断路器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联合技术攻关。
与会专家建议:为保障国家电力能源安全供应的重大需求,应推动重大电工装备、电网技术和电工材料的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促进关键电力技术的突破及其在电力系统的早日应用。建议近期的研究项目:
1. 建议设立“直流输电装备和系统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国家“973”研究计划项目,着重解决新型电压源型直流输电系统、新型直流断路器和高压直流套管、直流电缆等相关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为我国新型电压源直流输电系统和新型直流断路器等的研制与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2. 建议设立“电力系统先进储能系统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国家“973”研究计划项目,着重解决电力系统(含电动汽车)中急需应用的新型蓄能电池、大规模压缩空气等储能系统的集成机理与设计优化,满足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及高效率要求的储能装置本体技术,储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的耦合和集成控制机理与能量管理控制,为储能系统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和发展智能电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春季会议简报 篇四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X月XX日闭幕,会议发表了包含世界经济“正面临慢性需求低迷”这一表述的联合声明。在欧洲通货紧缩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与会各国再次确认了需要灵活采取财政刺激举措的认识。关于在外汇市场上美元独自走强,会议没有做出明确表态,在事实上默认了最近的市场走势。会议主席国澳大利亚的财政部长乔-霍基9月21日在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总结称,“体现了合作精神”。在此次会议上,为了达成今年2月在悉尼召开的G20峰会上敲定的推动世界经济增长2%的目标,各国在增长战略上做出了相应的表态。根据这些内容,会议对各国中长期结构改革显示出自信。
美国敦促欧洲刺激经济增长
《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和加拿大敦促欧盟(EU)解决内部政治分歧,并进一步刺激经济。目前各方担心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金融市场风险增多,欧元区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美国一直在批评欧洲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认为德国等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应当加大投资力度,还应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加拿大昨日也介入这场辩论,敦促欧洲采取行动对付其“乏力的增长”。
日经指数创6年10个月来最高点
在9月19日的东京股市上,日经平均指数大幅上涨。收盘价比前一交易日上涨了253.6点(1.58%),上涨至16321.17点,刷新了年初以来的最高点。自2007年11月2日(16517.48点)以来,收盘价时隔6年零10个月再创高点。在美国将维持低利率政策的观测带动下,投资者心理出现改善。日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109日元左右,为6年来的最低水平。对于出口盈利状况将进一步改善的期待推高了汽车和机械等主要股票的股价。
欧洲企业担心美国打击税收倒置
在奥巴马政府敲定打击“税收倒置”交易的计划之际,雀巢(Nestlé)、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空客(Airbus)、巴斯夫(BASF)等通常不碰美国政治的大型欧盟企业,都在担心各自美国业务面临的风险。美国企业纷纷利用税收倒置交易,将自己的注册地转移至税率较低的国家,以减少它们在美国的应纳税额,让美国政府无法对它们在美国以外获得的利润征税。欧洲跨国公司并未参与税收倒置。但它们担心,旨在限制此类交易的经济效益的举动,可能增加它们在美国的税收金额和借款成本,因为它们的结构跟采用税收倒置的企业相同,都是由一家海外注册的母公司控制一家美国子公司。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俄商业界希望打入香港市场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表示,俄罗斯商业界对香港市场感兴趣,俄罗斯联邦将尽全力促进更多公司在香港上市。马特维延科在结束访问香港之后对记者说:“至于俄罗斯商业对打入香港市场的可能性,当然感兴趣。我们也将促进更多俄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挂牌。” 她还表示,周日与香港高层代表会晤期间,双方讨论了在发展智慧服务市场和智慧产品保护方面合作的可能性。
俄罗斯总理承诺保持经济开放 支持重心东移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上周五称,俄罗斯不会让经济与西方隔离,但表示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成为关键战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获得外国资金,卢布跌至纪录低位,经济增速下滑。俄罗斯也对西方国家进行了报复性制裁。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将重心东移是完全客观的发展。
日本经济界200人访华
由日本大企业高管组成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为丰田汽车名誉会长张富士夫)访华团从9月22日起访问北京。以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连”会长榊原定征为首,此次代表团成员共有200多人(主要来自企业界),将成为该协会派出的史上最大规模的访华团。访问的最主要目的是摸索改善处于冰冻状态的中日关系,为争取实现今年秋季的首脑会谈创造环境。日中经济协会自1975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要派遣访华团,此次是第40次派遣,参加者仅企业界就有150人左右,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在结束了北京的日程后,访华团还将访问山东省。
中国
南京取消住房限购 全国剩余限购城市寥寥无几
中国江苏网称,其省会城市南京周日晚间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至此,全国范围内仍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寥寥无几。刊登在这一官方省级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消息称,从即日起购房,南京人不再需要提供户口本等资料开具新购住房证明进行购房;外地人也不再需要提供一年以上社保等资料开具购房证明。不管是南京人还是外地人,以后都可以在南京买房。
建行董事长证实人行向五大行投放5000亿元SLF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中国央行确实已向五大商业银行投放总计5000亿元人民币的常备借贷便利(SLF)。王洪章认为,中国央行向五大行发放5000亿元SLF,是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建行将继续关注和评估这5000亿元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加强自身资金配备的科学性。
公司
万向集团将重启菲斯科Karma跑车生产
消息人士称,中国万向集团正在加速重启菲斯科(Fisker)Karma混动跑车生产的计划。菲斯科是时尚电动跑车领域的先锋企业,破产后被万向集团收购。万向集团的目标是在明年时重新引入Karma混动跑车。Karma混动跑车凭借流线型设计,拥有一些忠实追随者。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称,正在赶制的“新”Karma跑车基本上以2012年款为基础。万向集团美国高管2月时曾称,该集团将在一年内重新引入Karma跑车。
现代汽车斥100亿美元购地 报价未征求董事会同意
现代汽车四名董事会成员向路透表示,该公司及两家上市关联企业以创纪录的100亿美元在首尔标下地块,但并未就报价征求董事会同意。该价格超过评估价格的三倍。三名董事称,虽然上述三家公司董事会曾讨论并批准竞购该地块,但竞购价格因保密而未向董事披露。该地块位于首尔高端的江南区,用于建设总部大楼、酒店和汽车主题公园。
GSK中国公司因行贿被罚款30亿元
葛兰素史克上周五发表声明称,中国一家法院已经判决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GSKCI)“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为此该公司将向中国政府支付30亿人民币的罚款,这也是中国目前开出的最大罚单。这则向中国政府和民众的道歉声明发布在该公司的网站上。这一调查自去年6月开始后就成为笼罩在葛兰素史克头上的重大阴影,不仅让该公司在中国的药品销售遭受重创,也令其市场销售行为重新洗牌。
阿里巴巴上市首日股价攀升38%
中国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Alibaba)上周五在纽约证交所(NYSE)启动了上市,其股价在第一个交易日比其发行价上升了38%,使其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17大上市公司。收市时,阿里巴巴的股票每股报93.89美元。仅仅在开售最初的10分钟中,阿里巴巴的股票就有一亿股易手,其股价曾一度达到每股99.70美元,后来到午盘时又跌到开盘价以下,跌至大约90美元,收市时,又反弹至93.89美元,全天共有超过两亿七千一百万股易手。93.89美元的收盘价使阿里巴巴的市值达到2314亿美元,超过了摩根大通(JPMorgan)、丰田(Toyota)和Facebook的市值,但低于谷歌(Google)的市值。
日本网游公司DeNA推出特价商品价格比较App大受欢迎
日本大型网游公司DeNA所提供的一款智能手机免费应用软件(App)近日大受欢迎。该App可比较网上发布的广告传单上所刊登的超市及药妆店的特价信息,让消费者轻松寻找廉价商品。该App通过智能手机的位置及邮编信息等,可在关东地区约8500家店铺中检索想要查看的多家商店并一次性登录。传单上所刊登的食品、日用品及药妆等多种商品的价格及产地、制造商等信息都能实现集中浏览。此外,用户还能按照商品的种类别进行检索。选中肉、蔬菜或水果等想要购买的特定商品种类,即可显示已登录的店家中的特价商品一览图,价格比较一目了然。
大阪苹果零售店因iPhone6售罄发生混乱
19日下午4时5分左右,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西心斋桥的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心斋桥”店员拨打电话报警称,约有100名顾客前来抢购当天发售的新款智能手机“iPhone6”和“iPhone6 Plus”,但因商品售罄,部分愤怒的顾客导致现场一片混乱。当地警员紧急出动维持秩序。据警方介绍,部分顾客表示,自己为购买手机从中国赶来,已经等待了48小时。在警察和店员的劝说下,混乱得以平息。
关西机场8月起降架次创历史新高 廉航功不可没
日本新关西国际机场公司近日公布的8月关西机场运营概况(初值)显示,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合计总起降架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达12619次,创开港以来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是廉价航空公司新开航线和增加航班。整体旅客数增加6%至186.8万人次,时隔12年再次在8月超过180万人次。
韩企业总裁等20人从海外汇入巨款 涉案5千万美元
据韩国银行业22日消息,金融监督院近日对有关从海外引入100万美元以上、未经申报的赠与性资金的国内汇款人的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审查结果显示,国内包括知名企业总裁在内的20余名人士曾从海外向国内银行账户汇入巨额资金,涉案规模达5千万美元。这些材料由相关的外汇银行提供。据悉,接受审查的名单中包括乐天集团会长辛格浩、化工产品生产企业OCI会长李秀永等企业总裁。金融监督院以这些人为对象正在调查当事人是否遵守外汇交易的相关法律,具体包括资金筹措经过、是否履行申报程序等。
西门子将以76亿美元收购Dresser-Rand 预计明年夏季完成
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周一表示,将以76亿美元收购美国油田设备制造商Dresser-Rand Group,这将明显提升西门子的北美油气业务。收购报价为普通股每股83美元现金。Dresser-Rand董事会已一致向该公司股东推荐这一收购报价。预计收购将于2015年夏季前完成。
软银预估自阿里巴巴上市中可获益46亿美元
日本软银(SoftBank)称,预期公司可自阿里巴巴集团纽约上市中获利约5000亿日圆(合约46亿美元)。阿里巴巴在首日交易中即劲扬38%。软银社长孙正义亦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商业新闻台(CNBC)表示,他希望能增持阿里巴巴股票,且一再重申公司对当前32%的持股感到满意。软银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
艾克森美孚逐步停止俄罗斯境内北冰洋地区钻探作业
艾克森美孚上周五表示,其将逐步停止位于俄罗斯境内北冰洋地区的钻探活动,因美国针对西方与俄罗斯石油领域的合作进行制裁。美国上周因乌克兰问题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新举措旨在叫停西方与俄罗斯能源企业在俄境内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和近海地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石油钻探合作。这些企业必须在9月26日之前停止作业。艾克森美孚表示,美国财政部准许其短暂推迟中止一个钻井的开采活动,超过制裁规定的14天,但未加详细说明。
佳能将开发全球最高性能的影像诊断设备
日本佳能将开发全球性能最高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在数码相机领域积累的光学技术,佳能计划2017年之前率先面向眼部疑难病症实现实用化。将借助日本政府对医疗设备出口的支持,积极开拓全球市场。罗姆和东芝也在推进新型设备的开发等,如果能有助于尽早发现癌症或生活习惯病,则有望对削减整体医疗成本做出贡献。佳能将与京都大学联合开发影像诊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