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推荐6篇)

生物实验报告 篇一

标题: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测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评估酵母发酵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酵母浓度和发酵物质的类型都对酵母发酵有显著影响。

引言:酵母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过程,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作面包、啤酒等食品。了解酵母发酵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发酵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调节温度、酵母浓度和发酵物质的类型来研究这些因素对酵母发酵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三组试验条件:不同温度下(25°C、30°C、35°C)、不同酵母浓度(1%、2%、3%)、不同发酵物质(葡萄糖、淀粉、酒精)。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共进行了九次实验。在每一次实验中,将10克酵母和100 mL发酵物质置于蒸发皿中,并在实验开始时记录时间。然后,通过观察蒸发皿内的气泡数和测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评估酵母发酵的强度。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温度、酵母浓度和发酵物质的类型对酵母发酵的强度有显著影响。在不同温度下,酵母发酵的速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25°C下,酵母发酵最为迅速,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而在35°C下,酵母发酵最为缓慢,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这表明温度对酵母发酵的速率具有显著影响。

另外,酵母浓度对酵母发酵的强度也有影响。随着酵母浓度的增加,酵母发酵的速率也增加,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增加。这是因为更多的酵母菌可以提供更多的酵母酶,从而加速发酵过程。

此外,发酵物质的类型也会影响酵母发酵的强度。在本实验中,葡萄糖提供了最适合酵母发酵的环境,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高;而淀粉和酒精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较低,表明它们对酵母发酵的效果不如葡萄糖显著。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酵母浓度和发酵物质的类型都对酵母发酵的强度有显著影响。控制这些因素可以优化酵母发酵过程,提高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Lengeler JW, Drews G, Schlegel HG. Biology of the prokaryotes. 2nd ed. Stuttgart: Thieme; 1999.

2. Rose AH, Harrison JS. The yeasts. 3rd ed.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3.

生物实验报告 篇二

标题:植物生长激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植物生长激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测量根长和根毛数量来评估植物生长激素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乙烯对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

引言:植物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赤霉素、生长素和乙烯是植物生长激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它们对根系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这些激素对根系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来深入了解植物生长激素的功能。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四组试验条件:分别处理植物样本的根系,包括对照组、赤霉素处理组、生长素处理组和乙烯处理组。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共进行了十二次实验。在每一次实验中,将植物样本的根系置于含有相应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测量根长和根毛数量来评估植物生长激素的效果。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乙烯对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处理组和生长素处理组的根长显著增加,表明这两种激素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而乙烯处理组的根长显著减少,表明乙烯对根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赤霉素和生长素还对根毛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赤霉素处理组和生长素处理组的根毛数量明显增加,表明这两种激素可以促进根系的分叉和根毛的生长。而乙烯处理组的根毛数量显著减少,表明乙烯对根系分叉和根毛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长和根毛数量;而乙烯对根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减少根长和根毛数量。这些结果对于研究植物生长激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Taiz L, Zeiger E. Plant physiology. 5th ed. Sunderland: Sinauer Associates; 2010.

2. Davies PJ. Plant hormones: biosynthesis, signal transduction, action!. 3rd ed. Dordrecht: Springer; 2010.

生物实验报告 篇三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生物实验报告 篇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其中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的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他就要想法寻找答案。

  在解决问题时,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在此背景理念依据下,在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地开展学生的试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建的。具体的模式结构:问题——阅读、实验——分析、推理、归纳、讨论——结论。

  在运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下面几点感触: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带者问题去阅读、分析、讨论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们人要想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说;一是,解决了动力问题。二是,解决了地心引力问题。教师随后提出问题:鸟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阅读、讨论、交流、的

出结论。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合理开发的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等都是课程资源。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对于生活在我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对水中的动物了解不多,而且上课时还不能做试验,学生缺少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学习鱼鳍的作用时引导学生想想:独桨船和双桨船他们的桨各起什么作用?在学习鱼儿离开水为什么会死?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头发在水中水什么样的?从水中出来时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知识,解决了问题。

  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新课程的整合。这样可有效地应用数字化的优势达到学习目标。教师用编制成的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中,利用诸多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工具,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但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设计的过于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简单的就可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弊端,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问题就是我发现的问题和努力改进的方面。

生物实验报告 篇五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生物实验报告 篇六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见书P47)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相关文章

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推荐3篇)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下面给大家...
工作报告2016-03-08
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推荐3篇)

关于个人述职报告的范文(推荐3篇)

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努力,也有了一点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述职报告吧!好的述职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工作报告2013-07-02
关于个人述职报告的范文(推荐3篇)

教师述职报告【通用6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述职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师述职...
工作报告2019-02-06
教师述职报告【通用6篇】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实用3篇】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 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有效教学策略...
工作报告2015-03-02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实用3篇】

10月教师学期述职报告【经典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月教师学期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0月教师学期述职报告1时间总是匆...
工作报告2016-07-02
10月教师学期述职报告【经典5篇】

调查报告的作文【最新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调查报告的作文7篇,希望能...
工作报告2017-09-05
调查报告的作文【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