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徽(实用3篇)
西南大学校徽 篇一
西南大学校徽:象征着学府的荣耀与传承
西南大学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所知名高校,其校徽是学校的象征与标志,代表着学府的荣耀与传承。校徽的设计融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西南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特色。
西南大学的校徽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央是一座高耸的教学楼,象征着学府的力量与智慧;左上方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学校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右上方是一片开放的书页,象征着学校的学术传承与知识的积累;最下方是书写着“西南大学”字样的横幅,代表着学校的名称和品牌。
教学楼作为校徽的核心元素,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使命与学术氛围。高耸的教学楼象征着学府的力量与智慧,代表着学校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教学楼也是学校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象征着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师生间的互动。
雄鹰是校徽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展示了学校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雄鹰是一种强大的猛禽,具有勇敢、自由、高飞的特点。学校希望通过校徽中的雄鹰,激励师生们勇敢追求卓越,展翅高飞,不断超越自我。
书页象征着学校的学术传承与知识的积累。开放的书页展示了学校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学校希望通过校徽中的书页,传递出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理念。
最下方的横幅书写着“西南大学”字样,代表着学校的名称和品牌。横幅的设计简洁明了,凸显了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同时也代表着学校的荣耀与辉煌。
总的来说,西南大学的校徽是学校的象征与标志,代表着学府的荣耀与传承。校徽中的教学楼、雄鹰、书页和横幅等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特色。通过校徽,学校希望激励师生们追求卓越,传承学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校徽的设计不仅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西南大学校徽 篇二
西南大学校徽: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象征
西南大学的校徽,是学校的象征与标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校徽的核心元素是一座高耸的教学楼,它代表了学校的力量与智慧。教学楼是学校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象征着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教学楼也是学校师生追求知识与智慧的象征,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特色。
校徽中的雄鹰展翅欲飞,象征着学校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雄鹰是一种强大的猛禽,具有勇敢、自由、高飞的特点。学校希望通过校徽中的雄鹰,激励师生们勇敢追求卓越,展翅高飞,不断超越自我。
校徽中的书页象征着学校的学术传承与知识的积累。开放的书页展示了学校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学校希望通过校徽中的书页,传递出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的理念。
最下方的横幅书写着“西南大学”字样,代表着学校的名称和品牌。横幅的设计简洁明了,凸显了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同时也代表着学校的荣耀与辉煌。
总的来说,西南大学的校徽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校徽中的教学楼、雄鹰、书页和横幅等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特色。通过校徽,学校希望激励师生们追求卓越,传承学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校徽的设计不仅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校徽的意义与价值将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壮大而不断凸显,成为学府的象征与荣耀。
西南大学校徽 篇三
西南大学校徽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1-2]
据2016年7月学校网站显示,西南大学占地面积9600余亩,由北碚校区、荣昌校区、西塔学院等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馆藏图书462万余册;拥有37个学院(部)、教学单位,[3] 10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5万余人,专任教师2921人。[1]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办学历史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8]
1914年(民国二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四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民国五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民国八年),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五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八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民国十九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8] [9]
1932年(民国二十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一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10] 7月,四川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34年(民国二十二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三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0]
1940年(民国二十八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0]
1946年(民国三十四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相关系科)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同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2]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11-13]
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14]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今之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