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最新3篇】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 篇一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是该学院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着学院的使命、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校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航空工业和学院的核心专业,融合了航空工程、飞行技术和航空管理等元素,彰显了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的主体是一只飞翔的鸟,象征着飞行和自由。这只鸟展翅高飞的形象,寓意着学院培养的学生具备卓越的飞行技术和领导才能,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如翱翔,开创未来的航空事业。
其次,校徽中的飞机图案代表着学院的航空工程专业。飞机是现代航空工程的象征,它代表了人类对于征服天空的努力和智慧。飞机图案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学院对于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视,也彰显了学院在航空领域的卓越成果和领导地位。
此外,校徽中的螺旋桨图案代表了学院的飞行技术专业。螺旋桨是飞机的重要部件,它是飞机取得升力的关键。螺旋桨图案的选用体现了学院对于培养卓越飞行员和飞行技术人才的重视,也象征着学院在培养飞行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最后,校徽中的五角星和图书代表了学院的航空管理专业。五角星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它代表着学院的使命和责任,即为国家培养航空管理人才,为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图书则代表了学院的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强调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是学院的象征和标志,它通过飞鸟、飞机、螺旋桨、五角星和图书等元素的组合,彰显了学院的使命、价值观和专业特色。校徽的设计不仅凝聚了学院的文化和精神,也代表了学院在航空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领导地位。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 篇二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的设计是一个富有意义和象征性的过程,它代表着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校徽的设计致力于将学院的使命、优势和特色融入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首先,校徽中的飞翔的鸟象征着飞行和自由。飞鸟是天空中的主人,它们展翅高飞,无拘无束,寓意着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具备卓越的飞行技术和领导才能。飞翔的鸟不仅代表着学院的航空专业,也象征着学院希望学生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其次,校徽中的飞机图案代表了学院的航空工程专业。飞机是人类征服天空的伟大成就,它代表着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精神。飞机图案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学院对于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的重视,也彰显了学院在航空领域的卓越成果和领导地位。飞机图案的设计精细而简洁,展现了学院对于航空工程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此外,校徽中的螺旋桨图案代表了学院的飞行技术专业。螺旋桨是飞机取得升力的关键部件,它代表着飞行技术和飞行员的专业能力。螺旋桨图案的选用体现了学院对于培养卓越飞行员和飞行技术人才的重视,也象征着学院在培养飞行技能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螺旋桨图案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展现了学院对于飞行技术的专业能力和培养理念。
最后,校徽中的五角星和图书代表了学院的航空管理专业。五角星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它代表着学院的使命和责任,即为国家培养航空管理人才,为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图书则代表了学院的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承,强调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五角星和图书的组合体现了学院对于培养航空管理人才和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视。
综上所述,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学院的使命、优势和特色。飞翔的鸟、飞机、螺旋桨、五角星和图书等元素的组合,彰显了学院在航空领域的卓越成就和领导地位。校徽的设计不仅是学院的象征和标志,更是学生对于学院的认同和自豪。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校徽 篇三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一般指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坐落于天津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高校,教育部CDIO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900亩,新校区规划坐落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规划面积1500亩;学校在辽宁建有朝阳飞行学院,新疆建有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正在建设内蒙古飞行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1年9月25日,中央人民的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简称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成立。毛泽东主席任命方槐将军为校长,周恩来总理将校址选定在天津机场(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二民航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民航培训飞行和机务人员,教员多为“两航”起义人员中的知识分子。
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1963年6月21日,民航成都机械专科学校与民航高级航空学校的地勤部分合并,在天津机场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并列入普通高校序列。
1965年,第一批本科生192人毕业。
1981年8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研究中心1个、中国民用航空局科研基地7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科研基地1个。学校还拥有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与学校共同建设的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
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重点实验室
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研究中心
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局科研基地
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机务维修工程研究基地、信息技术科研基地、机场工程研究基地、民航空管研究院。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工程中心
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科研基地
天津市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6项。学校航大科技获批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授予为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园内中小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资质。“飞机飞行操纵品质监控工程”项目和“飞行品质监控和飞行图形仿真系统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
截至2012年3月,中国民航大学承担了72项科研课题,总经费6400余万元,其中国家与省部级32项。学校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学校发表学术论文175篇,其中SCI、EI检索53篇。[16]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164.5万册、电子图书165万册、国内外数据库80个,主要包括CNKI、万方数据等大型中文数据库及IEL、EI、NSTL、OCLC、AIAA、AV-DATA等外文数字资源。图书馆通过多种途径重点收藏民航方面的文献资料、信息资源。除传统的纸型、光盘、缩微卷片等文献载体的机型、维修资料,还拥有AIAA、国道数据等大型航空数据库。2003年,成为民航无线电委员会(RTCA)会员,拥有RTCA出版的所有文献资料。2003年到2004年,图书馆和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合作,陆续建起波音、空客、赛峰电子资料室,通过网络和光盘等多种形式提供最新的技术文献信息。此外,图书馆建立了能够体现学校特点的“中国民航大学优秀学生作品库”、“本科毕业论文数据库”、“重点学科期刊篇名库”等几个特色数据库。[2]
学术期刊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是中国民航总局主管、中国民航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用航空、交通运输、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自控、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有关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简讯)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动态,对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