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校徽(通用3篇)
南昌大学校徽 篇一:传承与创新的象征
南昌大学的校徽是该校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校徽由“南昌大学”四个字组成,字体庄重大气,展现了学校的威严和庄重。
南昌大学校徽的设计灵感源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校徽的背景是一座高大的山峰,代表着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的一所重要高等院校的地位。山峰上方是一轮明亮的太阳,象征着南昌大学光明、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太阳下方是一朵莲花,莲花是南昌市的市花,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纯洁和美丽。莲花和太阳的结合,寓意着南昌大学努力追求学术卓越和人才培养的理想。
南昌大学校徽的设计凝聚了设计师对南昌大学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独特理解。校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雕琢,体现了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在设计中,设计师注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既保留了南昌大学以往的校徽元素,又加入了新的设计元素,体现了南昌大学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南昌大学校徽不仅仅是南昌大学的象征,更是学校师生的骄傲和自豪。每当校徽出现在学校的标识、宣传品或活动中,都能激发起师生们的热情和自豪感。校徽的存在也提醒着师生们要时刻铭记南昌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和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南昌大学校徽不仅仅是南昌大学的象征,更是师生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激励着师生们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校徽的设计凝聚了设计师对南昌大学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独特理解,体现了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南昌大学校徽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成为南昌大学师生们奋斗的象征和激励。
南昌大学校徽 篇二:象征着南昌大学精神的标志
南昌大学的校徽是学校的象征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还承载着师生们的梦想和希望。
南昌大学校徽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它由“南昌大学”四个字组成,字体庄重大气,展现了学校的威严和庄重。校徽的背景是一座高大的山峰,代表着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的一所重要高等院校的地位。山峰上方是一轮明亮的太阳,象征着南昌大学光明、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太阳下方是一朵莲花,莲花是南昌市的市花,也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纯洁和美丽。莲花和太阳的结合,寓意着南昌大学努力追求学术卓越和人才培养的理想。
南昌大学校徽的设计既保留了南昌大学以往的校徽元素,又加入了新的设计元素,体现了南昌大学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校徽的设计凝聚了设计师对南昌大学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独特理解,体现了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
南昌大学校徽不仅仅是南昌大学的象征,更是学校师生的骄傲和自豪。每当校徽出现在学校的标识、宣传品或活动中,都能激发起师生们的热情和自豪感。校徽的存在也提醒着师生们要时刻铭记南昌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和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南昌大学校徽不仅仅是南昌大学的象征,更是师生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激励着师生们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校徽的设计凝聚了设计师对南昌大学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独特理解,体现了南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南昌大学校徽将继续传承和发扬,成为南昌大学师生们奋斗的象征和激励。
南昌大学校徽 篇三
南昌大学校徽
南昌大学,简称“南大”(官方简称原为南大,2003年改为“昌大”,2015年改回“南大”),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521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6936人,各类研究生13621人,国(境)外学生902人。
发展历史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前身,何焕奎任首任校长。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并入江西工专、农专、水专、体育师范专科,由中南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经费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拨。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学农学院首先分出,独立设置江西农学院,并入南昌农专、江西兽专,院址迁南昌县莲塘。同年,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别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会议,南昌大学由党组书记、秘书长魏东明带队,工学院副院长王修寀、总务长戴鸣钟、副教务长谷霁光以及会计科科长欧阳侃随同前往。这次会议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长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作政治报告,主要讲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讨论院系调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广西、南昌三大学校校名,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
这次会议后,南昌大学即进入紧张的院系调整阶段,成立了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委员会南昌分会,吕良、刘乾才、魏东明等14人为委员。按照调整方案,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科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经济系并入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系和师范部教育科、生物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以体育专修科和师范部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院址暂设南昌大学原址。1955年迁武汉。院系调整期间,邵式平省长请示中央同意,一是将原拟成立江西师专改为江西师范学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1958年,江西工学院和江西大学成立,1962年江西师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97年,南昌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2年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2008年10月6日,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成立,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
学校文化
文化标志
校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校徽
新徽标主体色为蓝色,蓝色套边类似蓝色青花瓷盘,富有江西特征。圆环中是一棵樟树,茂密的枝干表示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象征昌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百年树人”的教学风范。樟树是江西省的省树。“南昌大学”校名由赵朴初题写。
校徽同斯坦福大学、京都大学校徽相似,皆由树为主体。
校名
“南昌大学”校名由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的赵朴初先生题写。
校歌
作词:王易
改编:周明
作曲:遥远
赣水之滨西山麓,蓬勃朝气迎晨曦,巍巍昌大宏规启,弦歌既倡薪火继。
扬六艺,张四维;励志节,戒荒嬉。重科学,笃日新;图自强,养大气。
求知力行期有为,崇德尚能兴华夏。继往开来,开来兮,责在斯!
前湖之风
南昌大学“前湖之风”周末讲坛,是学校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学术氛围,让广大师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品位,更好地培育创新拔尖人才而开办的。
“前湖之风”周末讲坛作为南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秉承“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的'校训;传承“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的办学思想;坚持开放性、高雅性、定期性、互动性、群众性的原则。
“前湖之风”周末讲坛是南昌大学唯一的定时定点的学术讲堂。讲坛主要面向全校师生,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人士前来演讲,并致力于建立长期性、定期性、全方位、开放式的演讲人才库。讲坛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以专题讲座为主,对话、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为辅,每期进行全程录象和视情况进行现场直播并定期整理,汇编出版《前湖之风》周末讲坛校园文化丛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河北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3.北京理工大学校徽展示
4.北京人文大学校徽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徽标志
6.甘肃联合大学校徽
7.河北大学校徽
8.安徽农业大学校徽
9.青岛大学校徽
10.上海财经大学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