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一个成功的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还能够增强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能够帮助学校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学校可以明确德育的目标,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和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德育工作计划中通常包含有关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一个重视德育工作并且有良好德育成果的学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入学,还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对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篇二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计划必须有明确的执行策略,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执行策略,以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有所启示。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工作的评价是其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学校可以制定一套科学的德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评价内容,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计划。
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德育培训、加强德育研究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为德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再次,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还应该贯穿学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实际的经验和亲身参与,让学生深入感受和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学校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境和力量源泉,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是德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共同制定并执行德育工作计划,形成学校和家庭合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策略是确保德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策略,才能够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预期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篇三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拓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制和实施途径,关注学生个性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和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我校将继续开展德育导师工作,现将本学期计划制订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全校各年级、各班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积极掀起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热潮,要充分明确德育导师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年级组和班级要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
2、各年级和各班组织导师、学生填写好“德育导师制”双向选择表,原则上是班级的任课老师与本班级的同学结对。
3、各年级由年级组长协调可与本年级的问题学生结对,并填写好“德育导师制”双向选择表。学生应如实填写双向选择表,应定期、主动向德育导师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与德育导师保持紧密联系,尊重并接受德育导师的指导,遇有问题也应先与德育导师取得联系,逐级反映问题。
4、德育导师在接收学生后,应主动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落实谈心制度。导师应时刻关注带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同学生交心谈心,并作记录和分析。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成长和交际中出现的发展性
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
5、健全学生跟踪档案。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应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双方的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的表现记录在案,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发展目标,并指导他们完成。
6、德育导师要认真记好导师制手册,做好考核记录,每两周至少要安排一次与结对学生的交流或辅导,每月至少要有一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每一学期至少家访一次。
7、以德育导师为主,会同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诊断学生的缺陷,提出问题,找准方法,落实措施。对学生学科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不稳定、交往上的不恰当等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德育导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二、保障措施
1、落实导师指导时间,确保双方的交流。
2、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工作检查、督导、评估制度,对开展“导师制”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
三、考核与奖励
1、导师应向学校提交德育导师工作记录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教导处结合导师工作记录,听取受导学生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听取有关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导师的工作评价。
2、通过导师指导,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
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年级组根据学校德育导师制方案实施的考核细则,每年期末要进行重点考核,德育导师制工作考核结果记入教职工个人业务档案,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篇四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
立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3、成立德育课题研究中心组。
顾问:吕同德
组长:李云华
副组长:张秀青
成员:徐英萍 许风珍 束晓燕 王初霞
贡华俊 殷梅凤 眭锁珍 范丽华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4、订。订出子课题研究计划。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心得体会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篇五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科局和我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促进德育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及思路:
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生态德育”、“难忘教育”。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养成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
(四)调动各界参与,整合德育资源,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 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率达100%,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
2、 营造良好环境。
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这是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刻不容缓。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要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