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实用6篇】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标题: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挑战分析
引言: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式,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综合素质评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本文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多个方面,包括学科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通过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 体现学生个性差异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而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二、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挑战
1. 评价标准不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明确的评价标准,但目前仍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不明确的问题,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2.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定量评价的重要性。定量评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3. 老师评价能力不足
综合素质评价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评价能力,但目前许多教师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不足,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准确的评价标准。
三、解决方案
1. 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
制定统一的、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加强对评价标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评价,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度。
3. 提升教师评价能力
加强对教师的评价能力培养,包括评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评价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等。建立相应的评价师资培养机制,提供更好的评价师资支持。
结论:
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通过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提升教师评价能力,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与应用。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标题: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策略及效果分析
引言: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方式,已经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及评价的效果如何,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将从实施策略和效果分析两个方面,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策略
1.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有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评价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涵盖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策略之一。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养机制和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分析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学科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结论: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三
一、研究的目的
依据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内考试理论和操作体系研究》的方案精神,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及其可测评的项目、评估标准、考试或考查的方法,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校内学科考试改革的研究,提供参考的经验和材料。
二、研究的内容
1、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和《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方案》(小学语文部分)的要求,分析低年级语文包含的素质因素,确定可测评的素质及项目。
2、借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认知学习水平分类说,分册按单元编制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相应的书面检测样卷。
3、研究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说话、写话、朗读、背诵习惯等单项考查项目的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4、总结试用单项考查项目测评标准的做法和经验。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时间:19xx年8月——20xx年8月。
研究的方法:总体采用了行动研究法,由区教研室和区教科所合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7所小学有28位教师和领导参加的研究小组,然后分解任务,用两年时间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一年编制苏教版小学语文1-4册按单元划分的双向细目表和相应的单元测试题;一年研究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并进行实验和总结。具体方法有:
文献法:查阅有关考试方面的理论和已有经验资料,研究低年级语文素质测评标准及评估方法。
实验法:检验在单项考查中使用测评标准的效果。
经验筛选法;在试用测评标准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素质测评标准,总结可行的检测方法。
四、研究的成果及分析
1、确定低年级语文素质可测评的项目。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特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和“工具性”,更要重视它的“基础性”,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小学低年级语文素质,应把汉语拼音认读、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写话和语文学习的习惯作为主要的测评项目,至于思想素质和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只作为教学中培养和训练的要求,不列入专门测评内容。把上述可测评的语文素质,列为考试或考查的项目,有助于教师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突出训练重点,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2、编制出测评认知能力的双向细目表及相关试题。
为向学校提供进行校内考试改革的参照,课题组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出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1-4册各单元的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其配套试题,朗读与背诵,说话与写话的评分标准。
编制双向细目表,我们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实际,将布卢姆划分认知学习水平的六个层次,减至为五个层次,即保留除“评价”之外的前五个层次。具体表述如下:
“识记”指辨认或记忆所学的语文知识、规则和概念的能力。如:认读汉语拼音、读拼音写汉字、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段落、按课文填空等。
“理解”指掌握所学材料意义的能力,要求被试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解释某些抽象的原理法则和事实。如:解释字词、词语归类、理解句子的意思等。
“应用”指将学习过的内容用到新的和具体的情景中去的能力。如:造句,形近字组词,写近反义词,变换句式,选词填空等。
“分析”指将材料分解成部分以了解它的组织结构,找出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关系的能力。如:分析段落层次、判断段意正误、阅读回答问题等。
“综合”指组合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如:排列句序组成一段通顺的话,写话、作文等。
上述五个层次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所占的成绩比例,小学低年级可定为:识记35%、理解20%、应用20%、分析10%、综合10%,卷面分占5%。
3、总结出单项考查的评价标准及其操作办法。
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体系,只重视认知能力的书面考试是无法实现的。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形成考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除了要研究期中期末的书面综合考试之外,还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单项考查,尤其是非书面形式的单项考查。为此,课题组教师依据确定的低年级语文素质项目,重点研究了认读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说话和学习习惯的测评标准、考查方法,其中大部分项目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撰写出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附后)。这些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对学校进行单项考查,以致构建学科校内考试考查体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4、提高了教师对考试改革的研究能力。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大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热情高,责任心强。两年来,他们学习了有关考试改革方面的理论,认真读了《小学语文测验原理及实施方法》一书,经历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从中增强了科研意识,学到了科研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这为他们参与校内考试改革、从事考试命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与讨论建议
本课题研究,历时两年,我们对小学语文素质测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校内考试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研究中,由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处在修改变动之中,尽管我们编制完单元知识要点、双向细目表及配套样卷之后作过修改,但是仍跟不上教材的变化,因此在推广应用该项成果时,不能照抄照搬。此外,关于认知水平书面试题的评分比例和单项考查评定成绩的方式也不尽统一,有的采用等级制,有的采用“星级”制。这些都只能为学校进行校内学科考试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属于校内考试的范畴,因而它不同于升学或竞赛性的考试,不具有选拔性。它的定位应该是形成性的,以为教师改进教学查漏补缺并对学生进行再培养为目的的考试或考查。因此,研究和实施小学语文素质测评,应注意“四性”:
①全面性。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年级教学要求,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要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使考查的项目设置过多,以致教师无所适从。
②多样性。指考试测评方式的多样。要使学科素质得以全面考查,通常要用到口头、书面、动手操作和行为观察等方式。
③教育性。要发挥校内考试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考试或考查的积极性,对于考试或考查的成绩,提倡学生将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如果考得不理想,尤其是单项考查,允许学生努力后再考,以争取满意的成绩。对于进步生,也应给予及时地表扬和奖励。
④系统性。校内考试是系统工程,应把它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之中,充分调动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两个积极性,处理好全校统一安排的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和学科教师自主安排的素质测评的关系。总之,考什么、何时考、怎么考、怎样评分,全校或同年级任课教师应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合理的安排。在实施校内考试和素质测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质量分析和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校内考试及素质测评的运作机制,改革考查的内容和方法。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今天,区县一级的小升初统考已被取消。如何把好教育教学质量关,显然,加强校内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各校应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为自主构建校内考试体系和运作机制而努力。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四
一、XX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XX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XX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XX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XX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XX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XX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XX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XX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XX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XX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XX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
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4、要健全听课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XX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XX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外,要对XX小学实施严谨的英语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英语入门的重要性,紧迫性;其次,实施英语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紧制订开课规划;最后,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策略。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五
内容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素质 问题 兴趣 大学生
正文部分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以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享受。然而,在绚丽多彩世界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不稳定性,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创新精神。
大学生的心理极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来讲,与他们的社会构成因素有关,比如来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的结果。这就需要给他们灌输一定的思想,让他们从不同的途径中感受不同的思想。提倡实事求是,坚持创新精神,引领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里素质的素养,不断提升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心理素质的修养。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在一些方面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被称作为大学呢?“大学大学”当然还是要以学习为主,现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以后就等着拿毕业证就行了,在大学三四年的时间里,学习与不学习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这样,高中三年的勤奋努力却换来了大学几年的“默默无闻”,整天不学无术,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就像一个即将爆炸的气球,轻轻一碰它就会破裂。还有一点,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往往对生活也带有负面影响。这样长期下去,到了毕业那一天,才会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与不足。所以说,要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作一个全面的阐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提倡“实践论”,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发展路线。
相信年轻人都有好动心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都很活跃,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激情,希望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播放出自己希望的种子,然而也许有时候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传统礼节,遵照《四书》,《五经》的要求,诵读着“人之初,性本善”的诗句。灌输的纯粹是一些理论思想,完全丧失了参加实践的可能。如果淘声依旧,我想会给大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阴影。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活跃的世界,时间就是生命,信息就是金钱,任何人不想被牢笼所套住,都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感受一下自己“实践”的动感之美,从而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厌学情绪高涨。
多年的科学研究实践证明,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学生厌学情绪高涨。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厌学情绪高涨的呢?研究证明: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里所学专业,当他们毕业以后,刚开始几年基本上没有被派上用场。比如说在大学里学的是工商管理的专业,毕业以后却当上了酒店的服务员;原来从事的金融,现在却干上了会计,与先前的所学专业基本上相背离了。因而心里产生了质疑情绪,我大学里到底该学什么专业好呢!能确保以后毕业了从事的就是本专业吗?迷茫加质疑深深地笼罩了大学生的心灵,从而厌学情绪高涨,致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错觉与迷茫。
(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大学毕业就面临失业”。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信息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一大难题。别说大学本科生拿着毕业证和简历去找工作,现在就连硕士研究生杂大街上随处可见。这从有形与无形之中,就给大学生的心理制造压力,虽然说现在有些大学推荐一些工作单位,岗位让学生去实习,然而那只是一部分大学,或者说是微乎其微,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找工作。
(三)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差。
由于受传统诗书的影响,在古代,许多学子三更就起床读书,晚上还是“黄粱一梦”的奋笔疾书,图的是什么?还不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到时候就能光宗耀祖了。从这个事实里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我国的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的非常好,但社会实践能力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在九几年的时候,应美国政府的邀请,在纽约举行了一场“世界文化实践”的大赛,参加比赛的选手均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选手夺得了文化比赛的第一名,但是当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考试时,他们却变的麻木了,不知从何操作起为好。所以说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应该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方面的活动,作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要求,以便来缓解大学生心理素质遭创伤的目的。
三、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说到解放思想,那么这个解放思想又从何做起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要从教育做起,应该要改革那些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要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努力作到活跃思想。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领域里,应采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但是在这一个过程中,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盲目的改革与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也要从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素养的不同角度与方面去全方位的渗透,从而达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
(二)要辩证处理“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实践从哪里来呢?众所周知,当然是从理论中来,然而理论有从哪里来?当然又是从学好专业知识中来来了。我们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是知道的,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自身的目的则是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这一些想法都是好的,然而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有实际行动才是一切强有力的保证。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与前面所说的一样,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然后在社会就业方面埋下一定的伏笔,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组合。
(三)完善实践渠道的机制,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压力。
现在各大高校还缺乏一些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渠道的机制。作为教育部门及各大高校,应当在这一方面引起高度注意,学生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是他们的内因,而教育部门及各大高校为他们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则是外因,因而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说,如此以来,大学生心理素质就会从中得到缓解,因为我们在实践,学习的机会中就已经感受到了很多工作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能够静然起来。
(四)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
学要学以至用,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然而我们应当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建设,努力学好各项文化知识,实现科技,信息化道路。人是有理智的,理智的来源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所以说,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真谛,自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相信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在自己的事业里干出一番天地来,这个道理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要用幼稚的东西来装饰自己,而应当要用成熟,稳重的心态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在现实社会里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一把利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所以,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我们想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顶能从中达到一定层次。
我们做任何事情在于自己的毅力,在于自己的恒心,拥有了毅力和恒心,那么做任何事情一般而言,都会取得圆满的成绩。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定能开出灿烂的理想之花。
综合素质评价课题研究报告 篇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也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20XX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XX〕35号,14年9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XX]11号,14年12月10日),这三份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学校、教师、家长对素质评价的认识不高。在很多地方,分数仍然是指挥棒,在人们头脑中“分数评价”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根深蒂固。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他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适应,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评价大环境不改变,那么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二)、素质评价操作难度大,增加了教师负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而不堪重负,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不但会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而且会影响到教学工作。
(三)、评价效果难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
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以至于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评价、体育与文艺活动评价中家长、学生、教师弄虚作假,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就更不能得到保证。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的发展。当前,教育教学围绕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是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社会对每个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命题,这需要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我们选择此课题,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为青岛教育提供基层实践经验,而且能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
(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国,建立学习档案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就已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体系。代表作品:《构建主义理论》、《思维教学》《培养反思》《自主课堂》《教育的55个细节》。美国: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能力”一书,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整套书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真实性评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融洽、亲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
国外素质教育掠影:
美国:非学业成就采用了大量评语式的材料来进行定性的评价。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applicationforadmission)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总体评价的方法。 美国虽然没有类似国内的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讲究做人的底线,包括做人的善良、自信、诚实、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公平竞争等意识,教育孩子们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小到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大到失去同学的信任,没有朋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可怕的结果。学生的道德培养也有可以衡量的指标。
英国:英国QCA组织的“受控评价”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真实操作,然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非常类似我们所熟悉的实验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许多非学术性能力,如家政、商业能力等。
韩国:学生簿是记录学生非学术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而且其权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国家对于学生簿的内容结构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规定。
新加坡:新加坡把非学业成就限定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具体包括体育活动、团体艺术表演、童子军(UniformGroups)、学生社团等四部分。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
(二)、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学校制作了 “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结果对高考录取基本不起作用。自20XX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升学导向的应试教育,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使高中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综合发展能力的公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北京、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目标”,开始实行中学生评价手册。上海于20XX年开始在高中实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海大同中学20XX年开始着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湖南长沙雨花区59所中小学实行“新概念三好学生”评比,20XX年上海市闵行区着手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20XX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中考总成绩30%,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写实性文字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电子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理论价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高中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弥补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践意义:合理有效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了解自身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调节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且为家长和教育部门提供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和评估教育目标达成的状况并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全面衡量,以便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学校沿袭普通教育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评价方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又注重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质量评价。研究评价主体多元化,避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形式化。克服过分强调学校、教师评价,弱化了学生自身、学生之间评价,忽略了社会、家长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有的检查、监控、鉴定、反馈、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
2.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要素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关系,确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所对应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式,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应的评价模式。
3.构建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框架及指标体系。
4.形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课程,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并将评价的主动权向学生转移,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表现评价、纸笔评价等促进评价的功能发挥。
5.通过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形成典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及操作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理清评价的对象,即评什么;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评;评价的依据,即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手段,即怎样评,从而构建适合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
(三)子课题设置:
1.通过对学生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寻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导向和保障。
3.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指导本校教育改革实践。
五、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定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实验、确定研究重点及措施,针对现状,做好课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及制定总方案。
3.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组的成员做分工。
4.学习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
5.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二)实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拟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1.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并制定阶段性实施规划。
2.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实验。
3.选定实验年段。
4.整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
5.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暨家校联系本》,强化评定。
6、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报告)。
(1)《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
(2)《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
(3)《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说明》;
(4)《莱西二中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评价统计表》等,对学生实施评价,积累资料,完善评价方案,研制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模式。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20XX年6月前,完成研究报告《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方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20XX年9月在新入学学生中推广、交流研究成果。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图片、文集等。
2.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课题成果提交、鉴定、验收、成果展示。
六、研究方法设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与讨论法 :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对策,完善方案。
2.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打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在活动中观察、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验效果突出的学生、教师、家长、班级,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表彰奖励,并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不断调整课题实验方法策略,保障课题实验顺利完成。
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对综合评价理论的学习、调查、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确立研究方向。
(二)具体操作方法:
1.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
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
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
(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以学习内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
(2)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内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
(3)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5.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
(2)实验教师必须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
(3)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的使用过程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总评等各方面的主体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评价结果最终以量化的方式等级显示,淡化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评价结果还与学校评先奖励结合起来,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少年"等的评比来源于评定等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形式反馈给学
6.构建与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位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切实实施这些策略,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这一重要条件,我校从自身办学已有基础出发,要花气力寻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构建防止学生素质出现偏差的策略: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由学生自由投其所好自选项目,对某项确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重点指导,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辅导老师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实施措施、有期末成果展示。 生家长。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参加此课题研究。并从人力与财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期取得明显成效。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研究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全员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3.时间保证。为支持项目组成员积极投入研究,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
4.经费支持。除了上级下拨专项经费外,学校对该课题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项目研究中的不足部分。
5.学习培训。为提高研究者专业素质,学校适时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等机会。
6.协调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项目实验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研究条件以及物资保障。
八、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结题后,将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登记、评价、报告表格、教师评语等予以集中展示,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多种形式展示,最终形成如下研究成果。
1.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
4.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
(1)形成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建立《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形成书面研究成果和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