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计划【最新6篇】
审计工作计划 篇一
审计工作计划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资源等,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客观地进行。
首先,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的具体目的和预期结果。审计目标应该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明确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
其次,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需要接受审计的具体范围和内容。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审计范围应该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覆盖被审计单位的重要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
第三,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审计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方法包括审计调查、审计检查、审计抽样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最后,审计资源是指进行审计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计划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计划,才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工作计划 篇二
审计工作计划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它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关键作用。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资源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审计目标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审计目标应该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确定审计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需求,确保审计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其次,审计范围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审计范围应该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覆盖被审计单位的重要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在确定审计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等因素,确保审计范围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三,审计方法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核心内容。审计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方法包括审计调查、审计检查、审计抽样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在选择审计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需求,确保审计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最后,审计资源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保障。审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合理配置和利用审计资源,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计划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管理工具。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需要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计划,才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审计工作计划 篇三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回顾一年的学习工作,我们在忙碌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的工作,特制订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xx年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审计工作会议和区委全委扩大精神,着力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创优,狠抓审计质量建设和队伍建设,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新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任务
一审计项目安排
20xx年暂计划安排审计项目47项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待确定后再增加,其中: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项、经济责任审计5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1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35项其中决算审计11项、跟踪审计24项、专项审计调查5项市局统一组织2项、自定项目3项。具体项目计划见附表。
1.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对20xx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中重点以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为重点,以预算执行效率、专项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为主要内容,关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进和配套制度建立情况,促进预算分配公开透明、科学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合理有效。
2.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区委组织部委托,暂安排对5名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待确定后再增加,审计中将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力争在推动案件查处和防腐倡廉上实现新突破。
二其他审计工作
1.根据全区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河北村800亩城中村改造、清河路188亩、江心洲一、二期、鹭鸣苑危旧房改造、河西南部剩余地块、南河风光带等6项拆迁资金跟踪审核工作。
2.完成区委、区政府部署的其他临时性审计任务,协助区纪委、监察局和司法等部门做好查案、办案工作。
3.加强审计调研和审计信息工作,建立审计调研和审计信息责任制,每个科室全年要完成不少于1篇高质量的审计调研文章,每人每年要编报6篇审计信息。
4.完成档案管理省级三星复查工作。
5.加强全区内部审计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转变观念,着力推动审计科学转型。
要始终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用解放思想引领审计工作创新,促进审计科学转型。注重加强审计服务。牢固树立审计服务中心工作意识,增强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将审计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当好决策参谋。
二创先争优,着力打造精品审计项目。
要紧扣打造审计“精品”工作目标,积极推动审计创先争优,全年力争打造1至2项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加强审计工作科学管理。继续建立审计工作目标管理责制,完善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加强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评。今年要推行局领导带项目制度,重要审计项目必须有1名局领导担任主审或助审。年内要编报计算机审计案例5篇、计算机审计方法2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1项,选送1至2人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并力争有案例、方法和计算机审计项目在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评比中获奖。
三夯实基础,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要有计划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抓紧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审计人员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纯洁,具备无私奉献的思想品格,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圆满完成审计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抓实业务技能培训。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要在全局大兴务实之风,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扎实性,以务实的作风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四立足实际,着力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的工作理念,立足自身实际,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和深入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全面发展。主要是从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反面下手,继续坚持党员轮流上党课,年内组织召开1次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积极参加全区统一组织的“结对帮扶”、“一助一”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
审计工作计划 篇四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年初工作计划安排,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守护神”,对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并提供咨询与服务,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20xx年度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根据 “三年一审”和“一年一审”的审计原则,在三年内对教学系部和行政职能部门开展全面审计,由监察处抽签确定每年被审计单位,三年一轮回。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包括预算管理、收支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结果和差异原因的确认和评价; 教学质量工程经费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促进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促使项目按进度完成,保证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xx—20xx年工会财务收支审计
根据工会经审委员会的需要,对工会20xx—20xx年财务收支情况,年末财务状况、年度收支结果进行审计,以保证工会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以组织部的委托为准)
根据组织部的委托,积极开展中层领导干部的任中、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四、20xx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审计调查
全面落实上级单位文件精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执行率的同时,也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责任人在招投标方面、项目实施进度方面、采购设备质量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资产验收、使用与管理方面、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等方面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和公开性。
五、基本建设项目审计
1、逸夫楼和XX区12栋学生公寓竣工结算审计
做好开工项目的跟踪审计,对变更增加项目严格把关的同时,按进度完成逸夫楼和XX区12栋学生公寓竣工结算审计,严格控制投资造价。
2、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
六、维修项目跟踪审计
进一步规范流程、简化程序、提升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额度内项目的跟踪审计和额度以下项目的抽查审计。
七、大宗物资采购跟踪审计
重点抓好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和学生宿舍家具改造项目的市场调价、预算方案审计、招投标、合同审签、变更签证、验收结算。
八、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常规性审计
根据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纪要和其他规定,做好教务处教材结算审计,后勤处责任目标审计、水电费的审核,图书馆图书结算审计、办公室电话费审计等工作,使审计监督常规化。
九、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信息化建设
积极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和审计学会理论研究,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业务交流。每月处室集中学习一次审计相关的文件精神,努力提升审计人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运用审计软件、社会信息平台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十、全面整理审计档案
按照学校档案管理的要求,全面整理审计档案,移交档案管,保证资料的安全完整性和延续性。
十一、认真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评比工作。
十二、坚持综合治理管理工作。
十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廉洁公正。在审计业务工作中,交叉审核,相互把关,互相监督,从机制上加大了审计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监控能力;遇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程序公开,分工负责,审签手续到位,防范审计风险。
十四、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加强劳动纪律管理,要求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离岗、不串岗,按时出席学校各类会议,有事按规章程序请假,认真执行考勤上报制度,如实反映出勤情况。出差按差旅费管理办法进行审批,要形成了“上班正点、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工作高效、作风廉洁、业务创新”的工作局面。
在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审计的前提下,将“质量、效率、效果”为衡量标准,以“服务”为导向,以“配合、沟通”为契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当好政策落实“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
审计工作计划 篇五
一、整体思路
进一步落实党会报告和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凸显为目标,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教改参与度、适应度提高为抓手,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提高为标准,以专业综合改革和课程综合改革为重点,持续系统开展教学建设与改革,建设专业品牌和优质课程资源。以审核评估要求为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质量标准建设与有效运行为重点,持续进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主要目标:
专业结构整体优化,专业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健全完善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建设的机制,优势特色专业的特色更加凸显;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全面健全完善并发挥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支撑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过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质量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具体目标:增设1—2个应用型强办学效益高的专业,暂停2—3个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稳定性差、就业率不高的专业招生,撤销3—5个连续三年不招生的专业;以临床医学、建筑学等专业为重点,确保20xx年有首届毕业生的3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权;以10个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专业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培育专业品牌,3—5个专业基本达到专业品牌标准,新增1—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以20xx年获得省级立项的专业建设与改革类教研项目研究与实践为抓手,培育3—5个优势特色专业群,在此基础上研究启动试点学院改革;以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两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继续建设为抓手,建设课程品牌;立项建设4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5—8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培育课程品牌;新增2—3门省级精品类课程;20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形成特色教材等为标志取得突出成效;50门课程以立体化教材建设为载体显示改革成效;30门左右课程实质性开展“讲、练、展”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成效,建成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程;立项建设20个左右的校企(地)协同培养单位和20个左右校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新建1—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在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模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建成1个省级重点中心;立项建设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往年结题项目优秀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省级以上立项30项左右;开展多种不少于10期实践创新训练班,参加专项学科竞赛训练和竞赛学生数不少于1000人次;加强教学研究管理,立项建设70项左右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0个重点项目中4—6项获得省级立项。
三、主要工作
(一)优化专业结构
研究制定《20xx—20xx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继续按照存量改革、增量优化原则,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严格执行学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充分发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作用。
1、调整专业结构。适量增设工科等应用型强的专业,撤销或暂停部分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专业,逐年提高工科专业比例。
2、大力调整招生专业结构,每年招生工科专业比例不低于40%。
3、加大招生计划倾斜力度,逐步减少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工科专业招生比例逐步提高。
(二)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1、完善校内外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机制,筹备校内协同培养领导小组会议,学习研究审核评估文件,落实目标责任;召开校企(地)协同培养工作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充分发挥科教协同培养体制和校企(地)协同培养体制的作用。
2、吸纳社会资源,创办试点学院。
在学校启动院系调整之际,选取1—2个符合(或创造)试点学院条件的学院,以整体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体制机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学生选拔、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方式、培养模式、教师聘任、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建设优势特色专业
制定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重点建设10—15个重点专业,使之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彰显特色,培育专业品牌。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在校企(地)协同培养模式统领下,进一步完善“大类培养、二次分流”、“双证通融”、“跨学科双学位复合应用型”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重点指导扶持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以“卓越计划”精神为指导,促使其在建设期内的建设与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培育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奖。
3、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区域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为对接目标,以省级以上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为重点,建设培育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群。
(四)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
1、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
2、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以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建设为载体,立项建设30门左右的品牌课程;加大应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力度,提高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水平,为让学生享有更好教育。
3、推进教学内容重构进程,以课程内容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和特色教材建设为载体,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体系。立项建设20种应用型或地方性特色教材,立项建设50种立体化教材。
4、以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精讲多练为根本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推行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讲、练(训)、展(演)”结合型教学模式。立项建设30门左右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程。
5、以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为主要标准,突出能力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改革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模式。
6、以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为目标,重点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立项建设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隆中精神为目标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五)实践教学改革
1、以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化、全程化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以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化、项目化为手段,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建设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性课程。
3、以课外实践创新训练班形式,加大统筹指导、协调和考核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规范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学分管理。
4、以校内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水平;以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为重点,强化实验实践教学。
5、加大校企(地)合作推进力度,每个专业对接建设1—2个联合培养企业(单位),以“四个共同”为目标,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每个专业对口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校企(地)协同培养特色。立项建设20个左右的协同培养单位和20个左右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6、继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工作,遴选100项左右予以立项;加强项目结题管理。
7、继续推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规范,推出更多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8、继续加大实习环节的落实力度,提高集中实习比例,规范自主实习和研究性实习学生管理,让实习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
(六)教学管理改革
1、健全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2、加大教学奖励与处罚力度,完善以学生满意度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为主要依据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形成教师敬畏教学、热心教学、擅长教学的良好氛围。
3、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
4、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为目的,制度化地开展教师“三进”活动、“听课研课”活动等富有成效的活动。
5、加强学生学业跟踪指导,严格学籍管理,严格学业考核,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形成“学在隆中”的良好学风。
6、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制度和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制度性地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工作相关问题。
7、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更好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课程教学的规模效益。
8、实行以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评估与个性化目标任务相结合的教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模式。
(七)审核评估工作
1、研究制定接受审核评估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2、组织协同培养领导小组学习审核评估文件并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3、适时组织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全校教师学习落实审核评估文件精神。
4、以审核评估要求为标准,加强常规教学检查与管理,及时整改。
5、采集3年教学工作常态数据,对特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审计工作计划 篇六
一、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向公司党委、董事会负责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有效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推进审计全覆盖,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优化完善内部监督协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协同互动,推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共用、关键业务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
二、推进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
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新要求完善审计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序开展审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集团公司统一的审计制度、程序和标准实施审计项目,加强对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管控,确保审计程序和标准执行到位,促进审计质量提高。
三、做好重点领域审计工作,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
20xx年,公司将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聚焦公司重大事项和关键领域,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发挥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服务公司发展大局。
(一)开展重大政策、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审计。
(二)做好审计署、集团公司等外部审计监督配合工作。
(三)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工作。
四、加强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扎实抓好审计问题整改的监督检查和后续整改落实工作。按照“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资金未追回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的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建立审计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领导、牵头部门等内容,严格实行对账销号管理,简单问题立审立改、复杂问题限期改正、长线问题挂牌督办;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按规定进行提醒、约谈、通报批评、责任追究,把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纳入相关人员考核奖惩,保证整改落实效果。按要求定期组织向公司党委、董事会报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落实有关决议,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