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优选3篇】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篇一
标题: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实验
引言: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现象,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了解到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以及电解质的离解程度。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探究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
1. 准备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分别取出一定量的NaCl固体,加入不同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直至溶解,得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2. 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记录电导率计的示数。
3. 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并绘制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
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电导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 浓度(mol/L) | 电导率(S/m) |
|--------------|--------------|
| 0.1 | 10.0 |
| 0.2 | 20.5 |
| 0.3 | 31.2 |
| 0.4 | 40.7 |
| 0.5 | 50.0 |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电导率也随之增加。这说明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了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电解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电解质溶液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这是因为电解质在溶液中会离解成带电的粒子,导致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来了解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离解程度。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篇二
标题: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实验研究
引言: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现象,不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质不尽相同。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质,探究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装置: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分别固定在两个实验容器中。
2. 进行反应观察:将实验容器中的铜片和锌片分别与不同的非金属物质(如硫粉、碳粉、氧气等)接触,观察反应现象。
3.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不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时的观察结果,并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
实验中我们观察了铜和锌与不同非金属物质反应的情况,结果如下:
1. 铜与硫粉反应:铜片与硫粉接触后,发生了明显的反应,产生了黑色的铜硫化物。
2. 铜与碳粉反应:铜片与碳粉接触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应,表面无变化。
3. 铜与氧气反应:铜片与氧气接触后,表面氧化,形成了黑色的铜氧化物。
4. 锌与硫粉反应:锌片与硫粉接触后,发生了明显的反应,产生了白色的锌硫化物。
5. 锌与碳粉反应:锌片与碳粉接触后,发生了明显的反应,产生了灰黑色的锌碳化物。
6. 锌与氧气反应:锌片与氧气接触后,发生了明显的反应,产生了白色的锌氧化物。
实验结果表明,铜与硫、氧反应较为明显,而与碳反应较弱;锌与硫、碳、氧反应均较明显。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强弱程度不尽相同。在实验中,铜与硫、氧的反应相对较明显,而与碳的反应较弱;锌与硫、碳、氧均发生了明显的反应。这是因为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强弱程度受金属的活泼性以及反应物之间的亲和力影响。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篇三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