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开题报告(经典3篇)
汽车专业开题报告 篇一
题目: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介绍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首先,我们将介绍智能驾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其对汽车行业的意义。然后,我们将回顾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接着,我们将探讨当前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现状,包括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上路情况。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对交通安全、出行方式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前景
引言: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使汽车能够在无人驾驶或半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这项技术的发展对汽车行业、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智能驾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智能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车载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和集成,使车辆能够实现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的能力。根据驾驶员的参与程度,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分为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两大类。驾驶辅助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驾驶员提供辅助和安全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自动驾驶系统则是指车辆可以在无人驾驶或半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不需要驾驶员干预。
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驾驶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泊车等功能。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驾驶辅助系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如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的引入。21世纪初,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谷歌公司等科技巨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测试和上路试运行。
三、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上路情况。例如,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多个州进行了公路测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加大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已经在部分车型上实现。尽管智能驾驶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道路交通法规和驾驶员接受度等,但其应用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结论: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驾驶辅助系统向自动驾驶系统的演进过程,目前已经进入到测试和上路应用的阶段。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将对交通安全、出行方式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汽车专业开题报告 篇二
题目: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摘要: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汽车电动化技术成为了解决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将介绍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并分析其对汽车行业的意义。然后,我们将回顾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演进。接着,我们将探讨当前电动汽车的应用现状,包括充电设施建设和电池技术的进展。最后,我们将分析电动汽车面临的挑战,包括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汽车电动化技术,发展历程,挑战
引言:
汽车电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电池或燃料电池等电动能源,实现汽车的驱动和行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汽车电动化技术成为了解决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汽车电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电池或燃料电池等电动能源,实现汽车的驱动和行驶。根据电动能源的不同,汽车电动化技术可以分为纯电动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两大类。纯电动技术是指汽车完全依靠电池或燃料电池进行驱动,不使用传统的燃油动力。混合动力技术则是指汽车同时使用电动能源和传统燃油动力。
二、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混合动力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纯电动汽车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并逐渐进入市场。目前,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推出了多款纯电动汽车,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成绩。
三、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随着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电池技术的进步,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推出了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续航里程的限制、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电池技术的成本和安全等问题。
结论:
汽车电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混合动力汽车向纯电动汽车的演进过程,目前已经进入到推广和应用的阶段。电动汽车的应用将对交通能源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电动汽车面临的挑战,如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等问题,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汽车专业开题报告 篇三
2016汽车专业开题报告(2)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依据:汽车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不单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节省了时间,它犹如艺术品一样点缀着人们的生活。
意义: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和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工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中国汽车设计创新,提升汽车产品竞争能力,对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产轿车设计概念混乱和设计目标不够明确以及车身造型单调、乏味、缺少民族特色。国内大品牌大都与外国合资,都是用别人的技术,国产轿车为了生存,就只能拼性价比,依靠低价高配来吸引消费者。
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本设计在与探索汽车设计美学,重视汽车车身设计美的存在与发展,以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欣赏能力。这对创造民族特色品牌有着极大帮助。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与变化,各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现状、生产能力已经非常成熟,各自的品牌特色和外观设计理念也已基本形成。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各国品牌特色和外观设计理念更是达到一个高峰。欧系车设计严谨、科学,质量非常可靠,并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不过车价偏高。如德国大众,法国标致、雷诺等。美系车车身设计往往较为庞大、外型轮廓比较硬朗,但拥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动力性及安全性,悬挂系统和隔音设计也非常出色。如雪弗兰、福特、悍马等。日系车设计理念是两小一大,即油耗最小、使用成本最小,舒适性和使用便利性最大。在汽车的设计方面,特别是驾驶舱的设计方面,选材非常科学,善于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强调最大的舒适性、便利性。如本田、尼桑、丰田等。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产轿车的整体设计、制造水平比欧系车、日系车至少落后十年,突出表现在三大系统设计能力的不足(车身、底盘、发动机)。不仅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产品,还过分抄袭他国品牌。国内大品牌都跟外国合资,都是用别人的技术,国产轿车为了生存,就只能拼性价比,依靠低价高配来吸引消费者。但国产轿车阵营里后起之秀也不少,例如奇瑞、华晨、一汽红旗,整体实力和造车质量都在进
步。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国产汽车设计任重道远。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对产品的外形,色彩设计等进行主要分析,从美学原则,顾客需求心里,商品价值等角度进行设计。
研究外观与功能的结合,使其在不影响外观美和安全性的情况下更加符合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材料既要满足车身设计、生产、制造、装配、维护方面的要求。还要满足使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不仅要考虑机器 本身的功能,还要考虑机器与人、机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出能最大限度与人协调工作的机器。
2、拟采用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资料文献法: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炼,从中发现文献资料背后隐含的规律性、本质性。
形态分析法: 把研究对象或问题,分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然后单独进行处理.分别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最后形成解决整个问题的总方案。
计算机辅助设计法:l利用计算机模拟课题在现实环境中的状况。
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以及解决的方法
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
1 大众对审美的多样性和对功能要求的多样性,外观造型设计的美感、舒适、潜水性
的统一有一定难度。
2 如何突出本土设计,将国产汽车从众多的国外品牌车中区分开来。
3 模型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工艺和场地受现有实验条件限制。
解决方法:
1通过实地和网络调查研究结合资料文献的分析整理、以及咨询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尽可能掌握多的资料和市场反馈,并通过形态分析去分析设计案例。
2 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找出民族特点和特色,并借鉴邻国的发展经验——日本、韩国。 3 采用比例模型、替代材料和替代工具有关的造型效果和展示模型。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2011.4.1 ~2011.4.10 设计调查及研究
2011.4.11~2011.4.15 设计定位
2011.4.16~2011.4.27 方案草图及分析
2011.4.28~2011.4.30 最终方案及设计说明
2011.5.1~2011.5.8 人机工程学分析
2011.5.9~2011.5.13 工程图
2011.5.14~2011.5.17 效果图
2011.5.18~2011.6.3 模型制作
2011.6.4~2011.6.6 设计评价
2011.6.7~2011.6.8 展板设计及ppt制作
2011.6.9~2011.6.10 毕业设计总结
六、主要参考文献
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张宪荣,张营.设计色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08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0 李乐山. 设计调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李杰.汽车情趣化设计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苏振东,逯宇铎. 国产轿车人性化设计的市场需求[J]. 汽车工业研究, 2002, (11) 汪卫东. 轿车造型流行风[J]上海汽车, 2004,(10) .
张德超. 汽车车身造型与结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
付璐. 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
杜鸿. 轿车车身造型仿生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
方海燕,周小儒,袁金龙. 汽车前脸造型的仿生设计[J]包装工程, 2008,(02)
鞠清绘,朱志伟.东风概念轿车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xx年第11期
中国学术期刊,李智. 百年汽车的记忆[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6,(Z2) .
胡婧. 汽车消费市场浅析[J]市场观察, 2005,(02) .
John Berger.Ways of seeing. London.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73
Mel Byars.ON OFF New Electronic Prouducts.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2001
鞠清绘,朱志伟.东风概念轿车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xx年第11期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戴丽娟,戴端.产品语义学在概念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20xx年第6期
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沈志屏.品牌的符号化设计.理论视野,20xx年第7期
张宪荣,张营.设计色彩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方海燕,周小儒,袁金龙. 汽车前脸造型的仿生设计[J]包装工程, 2008,(02) . 付璐,付黎明. 价值工程在汽车车身造型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 2008,(03) . 李卓,曾曦. 车身设计中空气动力学特征的视觉表达[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8,(03) .
周廷美,王仲范. 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车身开发中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 2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