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优秀6篇)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小麦育种技术在提高产量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小麦育种技术的考察,探讨其在提高小麦产量方面的应用。通过对不同育种技术的比较分析,发现优良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麦育种技术、产量提高、优良品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
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小麦育种技术不断发展,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考察不同的小麦育种技术,探讨其在提高产量中的应用。
一、优良品种的选育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小麦育种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和选优育优,可以筛选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的关键是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产量稳定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交叉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抗逆性,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二、杂交育种的应用
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两个不同亲本的优良品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小麦产量。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杂交育种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进行合理的杂交组合。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和选优,可以选育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育种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确调控。在小麦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抗逆性。通过编辑控制产量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小麦的籽粒数和穗粒重,从而增加小麦的产量。
结论:小麦育种技术在提高产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抗逆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育种技术还将继续发展,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小麦育种技术对提高耐逆性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麦育种技术的考察,探讨其在提高小麦耐逆性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育种技术的比较分析,发现优良品种的选育、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在提高小麦耐逆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麦育种技术、耐逆性、优良品种、遗传改良、基因编辑
引言: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受到气候变化、病虫害等逆境的影响,小麦产量易受损。因此,提高小麦耐逆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考察不同的小麦育种技术,探讨其在提高耐逆性中的重要性。
一、优良品种的选育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提高小麦耐逆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比较试验和选优育优,可以筛选出抗逆性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的关键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好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交叉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逆境条件下保持较高的产量。
二、遗传改良的应用
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和育种的方法,改良小麦的遗传性状,提高其耐逆性。通过对遗传变异的利用,可以选育出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遗传改良的关键是选择具有耐逆性的材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选择。通过连续的选育和筛选,可以逐渐提高小麦的耐逆性。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的育种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确调控。在小麦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小麦的耐逆性。通过编辑控制与抗逆性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使其在逆境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
结论:小麦育种技术在提高小麦耐逆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使其在逆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育种技术还将继续发展,为提高小麦耐逆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三
选地、整地
小麦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土质没有较高的要求。但要想提高小麦产量,需要选择平坦、排水条件好的地块。实际栽培小麦时,不可连作,通常选择与玉米或其他作物间作。利用这种方式可控制地块内的营养物质,解决小麦连作时存在的营养不足问题。完成前茬作物回田后,通常会施用一定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育苗过程中需要重视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整地时需要深耕,提高土壤的松软度,增强土壤的水肥保持能力,达成抗旱保墒的目的。通过翻耕处理,可以直接掩埋秸秆或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深耕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效释放养分,增强微生物的活力,提升土壤保墒的能力。完成深耕与旋耕后,耙地时要注意土壤湿度,以顺利实现整地的目标。此外,还需要做好平地处理。土壤疏松时需要镇压,提高耕层的密实性,确保小麦根系可以充分扎入土层中。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对于小麦种子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挑选饱满、圆润、健康状态良好的种子播种;第二,在晒种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温度、阳光等因素的影响,提升种子的通透性,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第三,选种之后需要做好消毒工作,通常会使用浓度为 1%的生石灰水对筛选出的健康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播种
小麦在正式播种之前,需要做好测温工作。通常情况下,播种小麦需要保证平均气温在 25 ℃以下,地表温度在 5 ℃左右。春、秋两季是种植小麦的主要时节。通常,3月种植春小麦,夏季就能收获。9 月底至 10 月种植冬小麦,来年夏季收获。
田间管理
第一,做好苗期管理。小麦苗期的关键是培育壮苗,需要达成苗齐、苗壮及苗全的目标,夯实后续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种植人员需要在出苗后做好观察,3~4叶时进行间苗处理、5~6叶时进行定苗,除掉其中的弱苗,避免与强苗抢夺营养。如果部分地块存在缺苗、断垄的情况,间苗的同时要补苗。全面做好整地工作,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整地过程中,需要清除杂草、灌木,还要优化小麦生长区域的土壤性能,全面做好土壤优化工作,助力小麦稳定生长。
第二,完成小麦播种后需要强化后续管理。观察种苗生长情况,当发现田地中出现缺苗情况时,需要根据实际及时补苗,可以将苗稠的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同时,需要提高对冬灌的重视度。北方地区普遍冬季干旱缺水,冬灌可以满足小麦幼苗对水分的需求,而且可以起到防冻的效果,避免土壤冻结,帮助小麦幼苗过冬,奠定小麦高产与稳产的基础。
第三,要做好麦苗管理工作。通常,返青至拔节期阶段的小麦苗会迅速生长,如果麦苗长势过快,需要采取压制性措施,避免麦田内出现倒伏情况。小麦种植期间,每667㎡ 麦田喷施 4%缩节胺与40kg水混合搅拌后的药物,通过药物遏制麦苗长势。拔节后需要及时灌溉与施肥,如果出现麦茎受冻的情况,加上土壤内肥料不足,需要及时施加氮肥,确保营养足够,提高麦苗生长的质量;壮苗麦田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强,很少出现冻害情况,此阶段不需要灌溉与施肥,如果存在干旱情况,需要适量灌溉。此外,当麦田内麦苗生长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适量灌溉并施肥,调整肥力,提高麦苗质量。麦苗弱苗时,返青后需要进行松土处理,营造适合麦苗成长的环境,提高小麦生长质量。
2 小麦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较为常见,需要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管控,实现预防与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病虫害防治质量。
做好种植地的管理工作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四
调查主题:企业的老板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调查地点:xx县实验中学
调查对象:七(2)班学生家长
调查方式:小组成员通过访谈七(2)班学生家长成功人士,了解成功人士成功历程、成功的相关领域简介、成功秘诀。
调查分工:采访:观察记录:
调查过程:
2、采访:并做相应的纪录。
3、后期:整理资料,写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为了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我班特意作了一次“企业的老板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小调查。
通过对本班学生家长的调查,我们发现影响成功的十大成功定律:
序号影响成功的因素占调查者的%
1、积极心态96%
2、正确思考方法90%
3、建立信心00%
4、创新致胜00%
5、充满热忱92%
6、坚强的意志力00%
7、富有合作精神95%
8、不服输精神00%
9、永葆进取心00%
10、养成好习惯00%
成功的人心怀梦想,他们有着极为明确的目标感,显著的目的性。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知道如何将事情办好。他们能够在最大限度内运用自己的技能、天赋、精力和知识。他们做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那些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努力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他们不会轻易地被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所左右。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力。睿智而富有思想。对于成功的渴求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希望完成任务。拥有高度的热情、使命感和自信心,有着摔倒了再站起来的精神。
小麦播种情况调研报告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五
日韩农业考察报告
宜昌市赴日韩“一村一品”考察培训团
根据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农业局《关于组织我市有关县(市)、乡(镇)、村负责人和农业科技人员赴日本进行 “一村一品”运动 创农产品“精品名牌”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考察培训的通知》(宜府外会〔2005〕1号)文件精神,应日本静冈县日中农林水产交流协会的邀请,由市外办、市农业局共同组织的宜昌市赴日韩“一村一品”考察培训团,于2005年9月5日至16日赴日本和韩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团共16人,其中县级干部6人,农业系统干部5人,乡镇书记镇长4人,市外办领队兼翻译1人,由宜昌市伍家岗区_会副主任胡永和和宜昌市外办专家科科长袁新民分别担任团长和秘书长。主要学习考察了日本静冈县农业“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和韩国济州道柑橘产业发展情况,实地参观了静冈县柑橘试验场、静冈市清水区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日本最大的柑橘选果包装线、日本农产品及农资超市以及济州暖地农业研究所柑橘科,访问了日本和韩国果农,并与日本和韩国柑橘界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和科技交流,加深了考察团成员对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了解,对日韩以柑橘产业为主的农业情况有了一定认识。
二、主要收获
(一)日本农业“一村一品”运动
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大分县。大分县位于日本西部,海拔高度0-800m。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农户年平均收入400-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9-36万元)。一村一品运动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一村只种一个品种的作物或生产一种农产品,而是指一个村至少要有一个市场上知名品牌的农产品,目标是农户年均收入达到700万日元 (折合人民币51万元) 以上。
“一村一品”运动的核心内容是:要以自主自立的精神,根据本地特点,发挥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反复钻研,富有创见,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创日本第一的,市场面向世界、创地球牌商标的,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包括工业产品、旅游观光产品),并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振兴地方经济的带头人。
“一村一品”运动得到了国家、县、市政府的补贴,其目的是要把农民发动起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搞一村一品运动之前,农民比较贫困,通过“一村一品”运动,搞活了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农协对“一村一品”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的体系,是“一村一品”快速发展的保证。
各市、町至少要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产品,当然也可以是“一村二品”或“一村三品”也无妨“二村一品”或者“三村一品”。本地情况如何,怎样科学的规划品种、确定规模,采取哪些先进技术,都要绞尽脑汁思索。选对、选准、选定以后,就由政府出面统一规划,规划一经批准实施,便不得轻易改变。
小麦育种考察报告范文 篇六
赴泰国、意大利农业考察报告
_____农业部路明副部长率领的中国农业代表团1999年2月16日至21日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第22届管理大会后,参观了意大利农业部果树研究所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1999年2月22日至28日对泰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会见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初契·韩沙瓦部长,与泰国农业与合作部进行了中泰农业合作的工作会谈,双方都期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增进友谊,推动事业的发展。在泰国期间,访问了农业与合作部的农业局、渔业局、推广局、农业工程处,参观了巴吞他尼水稻研究中心、推广局的组织培养中心、皇家开发培训中心和曼谷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考察了曼谷花卉中心有限公司、种花农户,正大集团的生猪拍卖市场等,与正大集团探讨了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的有关问题。
通过考察访问,增加了对这两个国家农业发展、科研教育、推广等有关情况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 收获与体会
(一)政府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农业为国家稳定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泰王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千万,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红长2600公里。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东北部是呵叻高原。湄南河纵贯南北,全长1200公里,是全国最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干线。泰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一年分为旱季(3至5月)、雨季(6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气温22---28℃,以4月份最热。年均降水量1000---2000mm。全国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是世界主要的柚木生产国,内河和泰国湾盛产各种鱼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以种植稻谷为主,后来逐渐发展起了橡胶、甘蔗、烟草、木薯和玉米种植业。近40年来,泰国工业比重逐年增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50年代开始,泰国经济经历了50年代的经济恢复期,60年代的经济调整发展期(年均增长率8%),在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经济调整期(年均增长率6.2%)之后,又进入了经济调整和发展时期,1987~199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泰国试图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下
降,工业产值逐年上升。1961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84年仅为,至1996年已下降到了11%。工业比重则从上升到34%,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1998年金融危机深化蔓延,泰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大量的工厂企业倒闭,大批的工人被解雇,很多又投向农业经营。泰国通过此次金融危机也在深刻地反思,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在泰国是否走得通。泰国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两年金融出现了重大危机,但民众的生活还比较有保障,社会也较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没有出问题。因此,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支持一直比较稳定。
泰国的2000万公顷耕地中,有970万公顷种植水稻,77%的土地是雨养农业,15%有灌溉条件。泰国的稻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中部以水稻为主,产量占全国的50%,北部和东北部以旱稻为主,占全国总产量的33%,南部仅占6%。60年代后期,泰国采用了高产品种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产量稳步提高。但目前单产水平仍较低,每公顷2100公斤左右。
大米一直是泰国的重要出品产品,泰国大米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从1970年的12%上升到70年代后期的23%左右,超过中国成为第二大出口国;1982年超过了美国而跃居首位,占据了世界市场32%的份额。1998年出口627万吨。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达到了36%,出口值达20亿美元。
泰国政府自1961年起实行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在制定五年计划时,政府有意识地从政策、资金方面向农业倾斜。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明确规定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农业多种经营,_三五_计划重点放在加速优先部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_四五_计划强调要实现社会公正,把地区开发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更有效地利用耕地,_七五_计划强调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农牧渔生产和加工为重点,扩大出口创汇,提高国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在1992年10月通过的泰国1993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把总预算的31%用于发展农业和包括兴修水利、筑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泰国政府动员各种力量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引导银行和国内外资本投向农业。80年代政府规定商业银行要将存款的20%用于农业贷款,其中的14%必须贷给农户和地方农业组织。政府制定了《促进投资法》,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利用本国自然资源的投资项目给以特别优待。靠此吸引了国内外近30家私营公司投资于创汇农业。政府还鼓励私人企业深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服务,如家禽养殖方面,政府与曼谷银行、正大集团联手,政府负责选点,挑选农户、帮助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银行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正大集团负责提供设备、家禽种苗、饲料以及技术指导,并包购全部产品。产品销售后四方都有收益,发展了畜牧业,富裕了农民,银行和正大集团的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泰国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