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研讨工作计划(精简6篇)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一
标题:专项研讨工作计划:提升团队合作力的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团队合作力的策略,旨在通过专项研讨工作计划来改善团队合作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绩效。
引言:
团队合作是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实现组织目标和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沟通障碍、缺乏协调和信任等,许多团队在合作中面临挑战。因此,为了改善团队合作力,提高团队绩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一、目标和目的:
1. 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2. 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3. 增强团队成员的信任和归属感;
4. 提高团队绩效和工作效率。
二、策略:
1. 培训和培养沟通技巧:通过举办沟通技巧培训研讨会,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沟通能力,包括有效倾听、明确表达和积极反馈等。
2. 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流畅、任务清晰,减少误解和冲突。
3. 团队建设活动: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团队合作游戏等,以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
4. 设置目标和奖励机制:与团队成员一起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提高绩效。
5. 反馈和总结:定期进行团队工作反馈和总结,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团队合作效能。
三、实施计划:
1. 第一阶段(一个月内):进行沟通技巧培训研讨会,帮助团队成员提升沟通能力。
2. 第二阶段(两个月内):制定工作流程和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3. 第三阶段(三个月内):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
4. 第四阶段(四个月内):与团队成员一起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设立奖励机制。
5. 第五阶段(五个月内):定期进行团队工作反馈和总结,持续改进团队合作效能。
结论:
通过以上策略和实施计划,我们可以提升团队合作力,改善团队合作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绩效。这将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促进团队成员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Belbin, R. M. (2012). "Team Roles at Work." Routledge.
2. Katzenbach, J. R., & Smith, D.K. (2015). "The Wisdom of Teams: Crea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二
标题:专项研讨工作计划: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的策略,旨在通过专项研讨工作计划来推动创新、促进团队发展和组织变革。
引言:
创新是组织发展和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然而,许多团队在创新方面面临挑战,如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流程不畅、创新资源不足等。因此,为了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和组织变革,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一、目标和目的:
1. 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建立高效的创新流程和机制;
3. 提供充足的创新资源和支持;
4. 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二、策略:
1. 培训和培养创新意识:通过举办创新培训研讨会,帮助团队成员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设立创新流程和机制:制定明确的创新流程和机制,包括创意收集、评估、实施和迭代等环节,确保创新活动顺利进行。
3. 提供创新资源和支持:为团队成员提供充足的创新资源,如研究资金、技术支持和创新工具等,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4. 鼓励创新实践和经验分享:设立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创新活动,并定期组织经验分享会,以推动创新实践和学习。
5. 建立创新文化和激励机制: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和尝试,同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和晋升途径等。
三、实施计划:
1. 第一阶段(一个月内):举办创新培训研讨会,培养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第二阶段(两个月内):制定明确的创新流程和机制,确保创新活动顺利进行。
3. 第三阶段(三个月内):提供创新资源和支持,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
4. 第四阶段(四个月内):设立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创新活动。
5. 第五阶段(五个月内):营造积极的创新文化,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结论:
通过以上策略和实施计划,我们可以提升团队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和组织变革,实现持续创新和发展。这将为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并为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参考文献:
1. Amabile, T. M., & Khaire, M. (2008). "Creativity and the Role of the Lead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 West, M. A., & Farr, J. L. (1990). "Innovation at Work: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Social Behaviour Press.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我校以“综合质量管理”为带动,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提高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年长效机制,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三年规划“创一,争二,保三”和学校工作计划,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研究工作目标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研骨干;
3、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研成效;
4、抓实课题实施过程,丰富教研成果。
三、校本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群众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围绕教学主题,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透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透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资料,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围绕主题上公开课,透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到达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四、具体措施:
(一)校本培训分层次、突重点
校本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学年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将遵循“高质量、低投入,分层次、突重点、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原则。培训形式以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以校内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另外还采用片区教研、上示范课、以及派教师外出培训及各种教育媒体等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们更新观念,提升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
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以三个方面为工作重点:
1、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教师教学潜力的高低,教学质量的有劣,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具体要求为:读、研、写、评,“读”即用心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量,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笔记,尤其是教学随笔和心得体会;“研”即搞好小型的学习理论研讨交流会,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定期进行总结交流,以到达学以致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写”即学习教育理论,教师不仅仅要善于运用,更要善于总结,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评”即学校采取检查、督导、考核等措施,及时总结,保证理论学习真实有效,对学有所成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2、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用心探索贴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新措施,加强校园内用普通话,板书工整,书写规范。检查做好记录,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充分利用电教室的远程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做到用好电教设备,管好电教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根据县教研室和学区的安排,用心主动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同本镇的兄弟学校开展教研交流,或同外乡镇的其他学校共同开展教研大练兵,走出去,请近来,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个个有收获,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确保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
3、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育教学理论怎样落实和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怎样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怎样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这是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务必深入研究的课题。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务必具备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感,更贴合时代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全面地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与课堂教学整合。
5、利用“5+1”教研活动时间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或看录象,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听专家讲座,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时间不少于6小时。
(二)课题研究讲实效、出成果
本学年是我校准备深入课堂,加大课题研究的投入工作:
1、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化。教导处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统筹安排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定期举办教育科研讲座,提高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各子课题组要根据各自制订的实验计划切实有效地展开研究工作,注意资料的积累归档,并不断总结经验,撰写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教育刊物投稿。
2、课题研究讲求实效性。根据学校已经构成的《课题管理制度》等规定,教导处要加强对各子课题组的管理,与教师在研究中平等对话、共同研究案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教科组主要负责人要用心有效地带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各课题组长要确实发挥作用,带领教师透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交流、反思活动,自觉探索课堂教学规律,重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在研究和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潜力。
(三)校本教研高标准、严要求
学校的教研活动要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的空间要基于校本,基于实践,研究的重点要放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上。
1、本年度的教研活动要继续持续以往教研活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教研活动的资料要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为重点,加强专题教研和案例评析,集中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注意资源共享,使每位教师确有收获。
2、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竞赛、交流、课堂观摩等,防止因形式单一影响教师教研的兴趣和热情。
3、教研活动要对外开放,加强教学交流,借助外力拓宽教研渠道,提升教研质量,用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县、市教研部门和他校教研力量结合起来,加强校际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在互动中达成共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开发校本课程
本学期继续根据上级要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准备开发小学语文《古诗文背诵与朗读》
五、工作要求:
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落实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各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用心开展活动,落实好群众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的四项活动,在活动时把群众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用心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
3、认真用心参加各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构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4、本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每堂课教后反思,用心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每期至少听课15节;写一篇研讨文章。用心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年段,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每年度教师个人撰写相关论文4篇,心得体会1篇,优秀篇目推荐发表。
5、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用心协助,共同解决。
六、完善教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学校教研组要在学习教育理论,广泛搜集各科教研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教研的目标,全盘部署教研工作,各学科教研组要依据学校的教研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科组的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勤,有总结。
七、教研工作计划安排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四
一、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
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认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专题,采取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听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党的xx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和_章的学习。
2.认真抓好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要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基本理论知识、xx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等,学习将注重内容的精简提炼,注重对关键词和政治术语的把握和理解,注重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政策。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各自在构建和谐校
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增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精心备课、认真授课,爱岗敬业、争挑重担。
3.认真组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
要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校园等内容,采取上党课、听报告、座谈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领导干部、班主任、辅导员要走进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课堂和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知,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积极寻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努力做好我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培训工作,着力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纳入党组织的工作计划,推动队伍建设。
发动全体党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模式,及时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把问题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大学生队伍的安全与稳定,为构建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和大学生德育工作。继续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会计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氛围。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五
一、突出理论武装,激发创先争优的精神动力
1、增强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党组、支部的核心、阵地作用,结合人防工作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合起来,与纪念中国_成立__周年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理论学习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通过增强学习力,提升创新力、执行力。
2、突出主题教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和党员的轮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开展“忆党恩、颂党情”、“爱党爱国爱江都”、“一支部一品牌”、“_员一面旗”、“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典型,用典型事迹鼓舞人、激励人,营造激情干事、大干快上的工作氛围。
3、开展特色活动。围绕“庆祝建党__周年”、“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第九届“龙川学习节”、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理论研讨会、外出参观学习等特色活动,进一步唱响_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4、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市委提出的“跨越争先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实干建设和谐江都”的主题和争创“龙川先锋”的实践载体,努力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努力争当“五带头”优秀_员,扎实推进党建工作走前头、作表率,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人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5、加强组织自身建设。根据人员变动情况,2月份对本办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进行一次调整。7月底前对现任支部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改选,届时,支部委员会将向支部大会报告近3年来的工作情况。年内,拟确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6月份讨论一名预备党员转正。继续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
6、充分发挥组织功能。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党支部活动,全年召开支部大会不少于4次,支委会或小组会不少于5次,落实党课制度,定期组织收看党建电教片,3月底前更新“党员创争园地”内容。按期足额交纳党费,年内将党费分两次上缴机关党工委,并将交纳情况进行公示。
三、注重作风建设,打造创先争优的干部团队
7、贯彻会议精神。按照扬州市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动员大会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本办《关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的意见》,围绕扬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增强五种能力”、“大兴五种作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奉献精神等问题,按照“学习提高、对照检查、民主评议、整改落实”四个阶段抓好落实,制定整改方案。
8、配强干部队伍。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半年,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民主评议、任前考察、党组研究的标准和程序,对部分中层干部进行调整使用,从而优化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9、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以“准军事化”建设为载体,以作风建设带动和促进机关建设。一季度,将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办事人员分别签订履行“一岗双责”和履行工作职责承诺书。年内,视情修订完善现行规章制度,适时出台事业性质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专项研讨工作计划 篇六
为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潜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以研促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最终到达资源共享。
二、活动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和归宿,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三、活动形式
1、个人、群众备课相结合。
2、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
3、教师新课程培训。
4、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
2、建立学科备课组,实行在教师个人备课基础上的群众备课制度。个人备课做到“六备”,实行超周备课,教师应有教案上课,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3、以教研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过程、人数、具体资料等记录和资料,教导处要参与指导,起专业引领作用。
4、教研活动应全员参与,用心围绕活动主题资料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我。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
5、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成果展示、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6、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或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