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经典6篇】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

古代希腊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2. 掌握古希腊人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

3. 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2.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运作。

【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深入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组织观摩活动,让学生欣赏古希腊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引发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古希腊文化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 介绍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2. 解读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如雅典民主制度和古希腊众神信仰。

三、小组合作(4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希腊城邦进行深入研究;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了解该城邦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3.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加深对古希腊文化的理解。

四、观摩活动(30分钟)

1.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欣赏古希腊的艺术成就;

2. 引导学生分析古希腊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结,归纳古希腊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古希腊文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古希腊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培养了他们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观摩活动的方式,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观摩活动的引导,学生对古希腊艺术的欣赏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三

  【微课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选官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树,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此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确定科举选官制为本节微课讲授内容的主要依据。

  【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和表面,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其次,学生的一些学习能力还不完全具备,在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评价等方面尚有欠缺。这些都是学生目前学习中的难点,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解决,使能力获得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卿世禄制,察举与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

  学生通过对中国选官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锻炼梳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创立的特点和积极意义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微视频课学习,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学习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断调整的。

  古代的制度为我们今天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科举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1300多年。这节微课我们就从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五个方面来学习科举选官制。

  设计意图:以解读课题导入,既点了睛又交代了任务,同时还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课讲授:关于科举选官制的五方面的讲授,依次是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其中,背景和影响两部分有所侧重,创立、演变和特点这三方面稍略。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出发点,五方面内容的设置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注重设问的技巧与作用,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希望能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三、微课结语:“一言概之,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促进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同学们,今天的微课——关于科举选官制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既结束了本课,又呼应了导入,既学到了知识,又略有回味。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四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逐渐被大家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是落实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应当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广大一线努力执行新课程的理念,对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面对新课程,一线仍有许多问题和困惑。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06-0051-01 由于课程的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在历史教学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转变,同以往的课程评价对比来讲,新课程教学的评价设计更加展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升。可是,许多地区对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标准都不统一,有些地方实施的评价仅仅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展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经验,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设计提出一些策略。

  一、对教学评价设计的分析

  1.传统评价设计的不足

  教学评价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我国大面积开展,传统教学评价设计里的不足在改革中逐渐表现出来。

  评价设计体系不但要关注一般的史实,还要使学生可以认同很多具有专家个人情感的史论。

  当前的高中历史评价设计体系和机制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大多会以智为重,智又以掌握知识为重。这样的评价设计体系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社交生活及社会生活实践,远离了学生的立场和经验,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技能、技巧的构成方面来讲,全面发展的评价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过于忽视。这样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失去平衡。

  2.新的评价设计方式

  因为传统的历史评价设计标准有很多不足之处,并且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执行,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具备新的评价设计准则。而新的历史课程所需的教学评价不但要遵从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五

  (一)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贯彻落实原则。

  新编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及世界发展潮流编写的,融于了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学理所当然应该依此指示精神设计。也就是说,更新教学观念,落实四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要改变思想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黄济《教育哲学》P119)。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置中国历史于世界环境之中,从更为广阔的领域来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以更为现实的观点来讲解世界历史和文化;适度向教材以外方面拓宽,引入体现时代性的史学新信息,加强与其他学科间交叉渗透结合。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要求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并注意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

  2、民主性原则。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观念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行为民主,教态和谐、平易近人,多与学生“商量”,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性原则。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点考虑。教师要重视“主导”作用,特别是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

  4、发展性原则。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必须减轻学生负担,澄清四个问题

  新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新教材是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写的,每个学生都可在其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新教材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生产一种内驱力,从而增强自信、自立的能力,并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新教材如何设计,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得以减轻呢?

  1、要清除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倾向同样存在于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新教材的教学设计如果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这种定式,仍然坚持单纯的背诵名词,记忆年代,增加作业量的做法,依然采取订正、改错,不断重复知识点的教法,就不可能实现提高素质的要求。从素质教育要求看,记忆只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技能。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学生由知识障碍、能力障碍和情感障碍所引起的矛盾,并且提供一种消除这些矛盾的捷径。教师应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才能。所以,历史教师必须从应试的模式影响中解脱出来,才能设计出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案,才能减轻学生负担。

  2、应正确认识系统性。历史教学的内容是从人类的全部知识中选择的。而历史材料浩如烟海,无所不包,每个系列自成体系。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各自内部又可分为一些小的系统。因此,每个时代历史教材的内容都是自成系统的。编写者按照当时的需要选定教材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野与思路的变化,内容必须有所变化,这就成了新的系统。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按照这种相对系统,科学有序地进行教学,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切不可贪多求全,片面地理解系统性。比如,新教材一方面加强经济史、文化史,尤其是科技史的内容,增加了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另一方面简化了事件的过程或历史现象的描述,加强了宏观知识和理性知识,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就不能把用于开拓学生视野的教学内容自成体系,层层加码,把增加或删去的点,扩大成线,连成面;这种把广阔分散的点变成专深严密的线的做法,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一个最佳的教学设计,必须正确认识系统性。

  3、需要正确认识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的确定,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内容的调整及资料的选择。分清重点、难点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环节,从典型的历史事件中看到历史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清重点、难点是设计最佳教学方案的关键。目前,对于什么是重点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于作为判断重点的依据则基本上相近的。即认为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体现历史基本线索、主要环节的那部分内容。教学难点就是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那部分内容。由于教学重点不明确而增加学生负担的事情较为普遍。我们认为在使用新教材时,教师必须重新审定教学重点,只有认准教学重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减轻学生负担。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教材重点:

  第一,从事物的矛盾规律看,应该抓住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或主要环节。

  第二,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看,要把一事物与他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键点为教学过程中的着眼点。

  第三,要围绕当时形势来确定教学重点。

  4、如何理解弹性。“弹性”按其本意是想用一本教材能同时调动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水平较高的学生能感到满足,让水平较低的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接受。这种一本多用的设想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是,这种“弹性”往往运用得不好,很多教学设计因此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水平标准不好掌握,“高”与“低”的界线不好界定,尤其是它的“亦此亦彼”的特性,使教师不易分辨。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自尊心,一般地说,每个教师都希望以较高水平、较丰富的内容教给自以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所以“弹性”中往往是上弹较多,搞得教学设计中繁琐庞杂,无疑加重了学生负担。新教材“弹性”不仅表现在课文、文献资料、图表,而且表现在“阅读与思考”,教师必须切实把握学生水平,改进教法,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目的。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情景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学分析

  【本课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本课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大屏幕背景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由学生讲述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诸神的人格化,导出希腊是欧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发源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到古希腊就不能不提到它为后世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和它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把竞争和友谊、冲突与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希腊,去感受一下古希腊文化的人本主义特征。

  课文讲授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

  公元前6世纪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概念、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戈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3)智者学派的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三、“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安排学生可以表演的小剧目:

  第一幕: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第二幕: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他进一步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高中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高考报名表的社会实践怎么写(最新6篇)

全国各省高考报名工作已经陆续开始了,200字以内的自我鉴定及社会实践难倒了不少高三考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去填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报名表的社会实践怎么写(精选23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高中资料2015-01-07
高考报名表的社会实践怎么写(最新6篇)

千年一梦再回首高中作文800字(精彩3篇)

入席之后,我依然惦记着那常羽花,便跑去问姑姑。姑姑一向见识广,她一定对此有所了解。 姑姑瞥着那一盆花,漫不经心道,唔,我略有了解,这花名叫常羽花,据说是从一十三重天星泽神君那里引来的,原本只有他那里有...
高中资料2012-05-07
千年一梦再回首高中作文800字(精彩3篇)

追求卓越的高中作文(通用3篇)

追求卓越_励志文章(一) 我很喜爱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宏这句话。正因人活着,就不就应碌碌无为,而就应寻求杰出,获取成功! 当然,咱们普通,像沙漠中的一粒沙,没有别致;像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光泽。可是咱们...
高中资料2011-07-03
追求卓越的高中作文(通用3篇)

高中古文文学常识【推荐3篇】

历来就非常重视文学教学。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尽管根据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的特点,考虑了各种文体的搭配,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古文文学常识归纳,欢迎来学习。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
高中资料2015-08-09
高中古文文学常识【推荐3篇】

讲方言的老师高中生优秀作文1500字(推荐3篇)

一个学期的开始代表着另一个学期的开始,走进校园里,我不禁又想起了上学期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时光已过难以再回返,我真期盼这个学期又将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了,老师会不会有改变呀?真好奇。我急匆匆地跑回教室...
高中资料2019-04-08
讲方言的老师高中生优秀作文1500字(推荐3篇)

星星不说话高中作文(推荐3篇)

深夜之中,我闲逛在大街上,遥望着天绒般的天空。月亮放出冷冷的光辉,照得四周分外白,越发使人感到寒冷。星星闪烁着暗淡的荧光,薄纱似的稀雾飘缈在星星之间。路两旁没有叶子的树儿,一片光秃秃的树桠,现出炭条似...
高中资料2019-04-03
星星不说话高中作文(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