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优选3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塞》这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和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
1. 课本《出塞》一册。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和粉笔。
4. 学生课前布置的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出塞》这首古诗。
2. 引入新课,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边塞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Step 2 学习新课 (20分钟)
1. 教师朗读《出塞》这首古诗,让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Step 3 情感体验 (10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边塞之中,感受古代边塞的生活和气息。
2. 学生分小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Step 4 拓展延伸 (15分钟)
1. 学生课前布置的阅读任务是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和历史背景,教师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边塞的文化和历史。
Step 5 总结反思 (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读懂《出塞》这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学准备:
1. 课本《出塞》一册。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出塞》这首古诗。
2. 引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古代边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体验古代边塞的生活氛围。
Step 2 学习新课 (20分钟)
1. 教师朗读《出塞》这首古诗,让学生跟读。
2. 分段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Step 3 分组讨论 (10分钟)
1. 学生分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找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Step 4 创作活动 (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出塞》的古诗。
2.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5 总结反思 (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
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
(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
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
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
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
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
Ppt出示
秦朝——————汉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618年
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
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
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