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精彩3篇】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下是一份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 学会数的认知:认识并能逐渐书写数字0-9。
2. 掌握数的顺序:能正确念出0-9的数字顺序。
3. 学会数的比较:通过实物和图形比较大小,能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简单比较。
4. 学会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培养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1. 数的认知: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并书写数字0-9。
2. 数的顺序:教师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0-9的顺序。
3. 数的比较:教师通过实物和图形的比较,让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4.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教师通过实物和图形的组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观察和逻辑思维:教师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9,并书写数字。
2.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0-9的顺序,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
3.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比较,让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简单的比较。
4.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实物和图形进行练习。
5. 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评估方法:
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
2. 个别测试法:通过个别测试,了解学生对于数字、顺序、比较和运算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估法: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gt;、lt;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