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优质3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及其转变过程。
2.学习有关水的变化与物质的变化的关系。
3.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教学内容:
1.水的三态及其转变过程
a.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b.水的转变过程: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水的变化与物质的变化的关系
a.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水的变化:水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水的循环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a.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河流。
b.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生物生存、调节气候、供给人类用水。
4.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a.水资源的重要性。
b.如何节约用水。
教学活动:
1.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冰块融化、水沸腾等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态及其转变过程。
2.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水的变化与物质的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水库、河流等,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小组研究: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如何节约用水,并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
1.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水的三态、水的转变过程等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2.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水的变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评估学生对水变化的理解程度。
3.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节约用水的研究成果,检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延伸:
1.观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2.学习有关动物分类的知识。
3.掌握动物的食性和养殖方法。
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a.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地、进食方式、运动方式等。
b.动物的身体结构:骨骼、肌肉、感官器官等。
2.动物分类的知识
a.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等。
3.动物的食性和养殖方法
a.动物的食性: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等。
b.动物的养殖方法:家禽养殖、家畜养殖等。
4.动物的保护意识
a.动物的保护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
b.如何保护动物:不捕猎、保护栖息地、合理利用动物资源等。
教学活动:
1.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2.分类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动物的分类知识,增强记忆和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等,让学生亲身接触不同动物,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4.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评估:
1.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分类等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2.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评估学生对动物结构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理解程度,检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延伸:
1.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
2.组织学生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增强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实践意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教学进度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