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经典3篇】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一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年级,学生们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掌握这些概念和技能,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数的认知和排序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帮助学生们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按照大小排序。我们将使用各种教具和游戏,如数字卡片、计数棒和数字拼图,帮助他们理解数的概念。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数数游戏和数字迷宫,以帮助他们巩固数字的顺序。
第二阶段: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引入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和玩具,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我们还将使用各种教具和游戏,如计数棋盘和数字游戏,帮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我们将通过反复练习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能。
第三阶段:形状和图形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帮助学生们认识各种形状和图形。我们将使用图形卡片和拼图,让学生们学习如何辨认和描述各种形状。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找寻图形和制作图形拼图,以帮助他们巩固形状的概念。我们将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形状和图形的基本知识。
第四阶段:时间和日历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帮助学生们认识时间和日历的概念。我们将使用日历和时钟,教导学生们如何读取时间和理解日历。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制作日历和玩具时钟,以帮助他们巩固时间和日历的知识。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时间和日历的基本技能。
通过以上的数学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小学一年级中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努力,他们将能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二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阶段:数的认知和排序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通过各种教具和游戏,帮助学生们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按照大小排序。我们将使用数字卡片、计数棒和数字拼图等教具,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和体验。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数数游戏和数字迷宫,以帮助他们巩固数字的顺序。
第二阶段: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引入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和玩具,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我们还将使用计数棋盘和数字游戏等教具和游戏,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我们将通过反复练习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能。
第三阶段:形状和图形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帮助学生们认识各种形状和图形。我们将使用图形卡片和拼图等教具,让学生们学习如何辨认和描述各种形状。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找寻图形和制作图形拼图,以帮助他们巩固形状的概念。我们将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形状和图形的基本知识。
第四阶段:时间和日历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帮助学生们认识时间和日历的概念。我们将使用日历和时钟等教具,教导学生们如何读取时间和理解日历。我们还将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制作日历和玩具时钟,以帮助他们巩固时间和日历的知识。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让学生们掌握时间和日历的基本技能。
通过以上的数学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在小学一年级中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将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个别辅导和反馈,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学生们的努力,他们将能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较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
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四)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1、9.5—9.9、生活中的数(5)、5
2、9.12—9.16、生活中的数(3)、比较(2)、5
3、9.19—9.3、比较(5)、5
4、9.26—9.30、比较(1)、加减法(一)(4)、5
5、10.3—10.7、加减法(一)(2)、2、国庆放假
6、10.10—10.14、加减法(一)(5)、5
7、10.17—10.21、加减法(一)(5)、5
8、10.24—10.28、加减法(一)(5)、5
9、10.31—11.4、大家来锻炼(1)、分类(3)、位置(1)、期中考试、5
10、11.7—11.11、位置与顺序(5)、5
11、11.14—11.18、认识物体(3)、加减法(二)(2)、5
12、11.21—11.25、加减法(二)(5)、5
13、11.28—12.2、加减法(二)(5)、5
14、12.5—12.9、加减法(二)(5)、5
15、12.12—12.16、认识钟表(2)、统计(2)、4
16、12.19—12.23、迎新年(1)、总复习(4)、5
17、12.26—12.30、总复习(3)、5
18、1.2—1.6、期末评价
19、1.9—1.13、期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