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说课稿【通用3篇】
《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说课稿 篇一
【课程名称】:《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绘本故事阅读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于动物的兴趣和喜爱,并通过故事的方式了解动物的勇敢行为。
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故事中理解并总结出动物的勇敢行为。
【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故事中理解并总结出动物的勇敢行为。
【教学准备】:
1. 绘本《勇敢的小动物》。
2. 教具:动物图片、故事卡片、幼儿园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具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见过的勇敢的动物。
二、讲故事(15分钟)
1. 准备故事卡片,讲述《勇敢的小动物》故事。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动物的形象和行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提问幼儿:故事中哪些动物表现出了勇敢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总结出动物的勇敢行为。
四、语言启发(10分钟)
1. 利用教具展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名称。
2. 引导幼儿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扩展活动(15分钟)
1. 分发活动纸张,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勇敢动物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赞美。
六、结束(5分钟)
1. 回顾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再次说出故事中的勇敢动物。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于动物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他们能够通过故事的方式了解动物的勇敢行为。幼儿在故事讲解和讨论环节中积极参与,能够从故事中总结出动物的勇敢行为。但是在语言启发环节,部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同时,在扩展活动中,幼儿的创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时间安排上可能稍显紧凑,可以适当延长活动时间,让幼儿有更充分的发挥空间。
《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说课稿 篇二
【课程名称】:《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于动物的兴趣和喜爱,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体验动物的勇敢行为。
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绘本《勇敢的小动物》。
2. 动物面具、服装和道具。
3. 幼儿园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音乐热身,让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放松身体。
2.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见过的勇敢的动物。
二、讲故事(10分钟)
1. 准备故事卡片,讲述《勇敢的小动物》故事。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动物的形象和行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活动(20分钟)
1. 分发动物面具、服装和道具,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和合作。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
1.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角色扮演,让其他幼儿猜测他们扮演的动物是谁。
2. 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扮演的动物的勇敢行为,并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再次说出故事中的勇敢动物。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对于动物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动物的勇敢行为,增强了对动物的理解和认知。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在活动安排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后续可以适当延长活动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机会。同时,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
《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说课稿 篇三
《勇敢的小动物》幼儿中班说课稿
一、说意图: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孩子在栅栏的狭窄空隙中钻来钻去,乐此不疲。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正面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具有挑战性的侧面钻上。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对小动物打败大灰狼的故事又百听不厌,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此次《勇敢的小动物》的体育活动。
二、说亮点:
1、在材料的选择上,我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进行自制,如:用废旧的挂历纸,制作头饰;用旧布头,缝制沙包;用易拉罐,制作梅花桩;用奶瓶,作成手榴弹;用废旧材料,制作可调高矮的山洞。在环境材料的创设上,我利用暗示性原则,如:在以前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往往离山洞较远的地方就开始下蹲、伸腿,以至于不能顺利侧面钻过山洞。于是我在山洞前后贴上小脚印,暗示幼儿在什么时候开始下蹲、伸腿最合适。山洞上的头饰,暗示小动物各队所走的路线。绿色的水纹,暗示小溪。
2、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要以饱满的热情吸引幼儿外,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讲解示范法:中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同伴的示范,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帮助。他们能够较快地领会动作的'要求,在自主的活动中掌握动作的技巧。
(2)儿歌教学法:儿歌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是幼儿喜欢诵读形式。在教授幼儿侧面钻的动作时,我把动作要领编成儿歌,便于幼儿记忆,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动作要领。
(3)感知体验法:在活动中,我只是支持者的角色,是幼儿的玩伴。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习同伴的经验。他们在听、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增强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游戏情景法:活动中,我用情景性语言,把幼儿带到游戏情景之中,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重、难点突出,幼儿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尤其在打大灰狼时,游戏进入高潮,孩子们的兴致未减,可见此次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参加的。
4、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形成,对他们提出适当的游戏规则,既帮助他们理解活动的目标,又调动他们游戏的兴趣。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是围绕“去打大灰狼”这一游戏情节展开的,由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情景导入,提出“两个考验”,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自主地参加到活动中来。
2、以“第一个考验:跟我做运动”的形式,进行热身。
3、以“第二个考验:侧面钻山洞”的形式,学习侧面钻。先尝试侧面钻,再借助儿歌学习,最后以“狼来了”的小游戏,进行练习。
4、游戏:勇敢的小动物。先熟悉路线,再运武器,最后打大灰狼。
5、以庆祝胜利的形式,进行放松运动,并引导幼儿与教师一起整理场地。
四、说反思:
由于语言组织方面的失误,致使各环节衔接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