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最新3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课:《小猴子和小狗》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猴子和小狗的故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绿豆芽》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绿豆芽的成长过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第三课:《神奇的大树》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生态功能。
第四课:《小蜗牛的家》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个别表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课:《小猴子和小狗》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猴子和小狗的故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绿豆芽》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绿豆芽的成长过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第三课:《神奇的大树》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生态功能。
第四课:《小蜗牛的家》
通过朗读、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并能理解课文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
1.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个别表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20名学生。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语文能力也较强。男生基本大胆粗犷,女生斯文细心。上学期,学生学习态度出现波动,孩子们字迹有些潦草了,上课有些散漫了,学习好习惯有些放了……还有几个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