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最新3篇)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篇一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是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实验设计方法。恒定刺激法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研究者在实验中使用固定的刺激来刺激被试者,观察被试者的反应。而平均误差法则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被试者对一系列刺激的平均误差。
恒定刺激法通常用于研究被试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在实验中,研究者会使用固定的刺激,如光线、声音或图像,来刺激被试者,然后观察被试者的反应。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可以了解被试者对特定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过程。恒定刺激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感知、认知和注意力等领域。
平均误差法则是一种用于计算被试者对一系列刺激的平均误差的统计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会给被试者一系列刺激,要求被试者对这些刺激进行反应。通过记录被试者的反应数据,研究者可以计算出被试者对这些刺激的平均误差。平均误差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在处理刺激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恒定刺激法用于研究被试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而平均误差法则是用于计算被试者对一系列刺激的平均误差的统计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被试者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篇二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是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恒定刺激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实验中的刺激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使用固定的刺激,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研究被试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从而深入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而平均误差法则是一种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计算被试者对一系列刺激的平均误差,进而评估被试者在处理刺激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常常结合使用,以便研究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被试者对刺激的反应。通过使用这两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支持。
总的来说,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支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运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篇三
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恒定刺激法-音高的差别阈限
英文名称:SOUND
目的:学习恒定刺激法,测量音高的差别阈限。 简介:
恒定刺激法也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5-10个),且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每随机呈现一对刺激(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即请被试进行一次比较。
在测定时,也要注意消除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一般要求被试作三种回答:强、弱或相等。这样,在总的反应系列中就可以得到两个感觉上的转折点,由此可以得到上限和下限。有的测定中,只要求被试作出强或弱两种反应,这样能克服三种反应法所引起的阈限受自信程度影响的缺点。但要求两种反应,显得不太自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75%差别阈限。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由于采用数字分频,音色和纯度的变化很小,本实验用它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比普通的音频发生器要精确。
方法与程序:
①、预实验:一般在使用恒定
刺激法之前,要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被试的阈限值,用以确定合适的变异刺激。在本实验开始,也采用试验的办法让被试自己选择合适的声音频率差别。本实验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共7个比较刺激。刺激的频率差由被试经预实验选取,预试的初始频率差为3Hz。即:被试用700Hz的声音分别与频率差为3Hz的一组变异刺激中差异最大的691Hz及709Hz的声音各比较10次。若两组测试的正确率均>90%,选择间距差为2Hz的一组变异刺激;若两组测试的正确率均<70%,选取频率差为4Hz的一组变异刺激;其余情况下选取3 Hz的一组变异刺激进行正式实验。②、请仔细阅读指示语,强调用第二个刺激去比第一个刺激。
③、共有7个变异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标准刺激,每对比较10次,共比较70次,完全按随机原则安排顺序。
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四列给出。第一列为实验顺序,从1到70;第二列为变异刺激,共有7种;第三列为标准刺激出现的位置,为前或后;第四列为被试的反应,为“+”、“=”或“-”三者之一,它们分别表示被试认为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高、相等或低。
注意:本实验标准刺激为700Hz,变异刺激依照被试选择的间隔而定。700Hz以下三种,700Hz以上三种,以及700Hz一种,共七种。
请分别统计被试对每种变异刺激判别为“+”、“=”和“-”的次数。计算出百分数,填入下表。由此表可以画出两类曲线(三条曲线和两条曲线),并可用直线内插法求出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3-30页
朱滢主编 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69-78页
平均差误法-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英文名称:LINE
目的:学习
第一文库网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简介: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另一种方法。其特点在于被试可以主动地并且连续地调整刺激量的大小,因此调动了被试的积极性。在用这种方法测量差别阈限时,被试调整得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AE)就代表差别阈限值。公式为:AE=∑│Xi-S│/n,其中X表示每次测定所得数据;S表示标准刺激;n表示测定次数。用此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原因在于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它测得的阈限值只是阈限的近似值,不能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计算机的.图形显示是通过象素完成的。象素大小相等且等距,因而对由象素组成的线段的长度测定是极为准确的。本实验就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方法与程序:
平均差误法会带来动作误差,应注意克服。在本实验中,有一半次数变异刺激长于标准刺激(简称“长”),另一半次数变异刺激短于标准刺激(简称“短”)。同时,为了消除空间误差,应将一半次数在右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右”),另一半次数在左边呈现变异刺激(简称“左”)。因此,组合上述4种方法,可得到“右短”、“右长”、“左短”、“左长”四种方式。实验中每种方式作10次测定,为了消除顺序误差,每种方式又分为两个5次进行,如下表:
①、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应向被试指明反应键(红键和绿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②、提醒被试分清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在标准刺激的下面印有“标准刺激”的字样)。 ③、被试每次调整完毕后,按反应键盒上的黄键表示确认。
本实验的标准刺激是160个象素单位(每次变异为1个象素单位)。
结果与讨论:
详细反应40行,表示40次测定,每行分3列印出。第一列为变异刺激的位置和相对于标准刺激的长短;第二列为变异刺激的初始长度;第三列为被试调节后的长度。 由此可以计算被试长度估计的平均误差(AE),也即是此被试长度估计的差别阈限(近似值)。
根据前面的实验顺序安排表,可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区分,即前5次为右短,其后5次为右长,以此类推,最后5次为右短。据此,可以请被试计算“左”的AE和“右”的AE,以及“长”的AE和“短”的AE,以检验实验中的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的情况。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30-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