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精简3篇)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篇一
文章题目: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科技对教育的影响。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本文总结了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并讨论了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的目的是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科技在教育中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
引言: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越来越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来改善教育质量和效果。然而,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和概括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并提供一些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评估报告,总结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科技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结果: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首先,科技在教育中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个性化。其次,科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然而,科技在教育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技术的成本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等。
讨论:本文讨论了科技在教育中的挑战和机遇。在未来,科技将继续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此外,科技的应用也需要与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以确保科技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结论: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了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科技在教育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改善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然而,科技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解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科技在教育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OECD. (2015). Students,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 Paris: OECD Publishing.
[2] Prensky, M.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On the Horizon, 9(5), 1-6.
[3] Selwyn, N. (2016).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Key Issues and Debates.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篇二
文章题目: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研究了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本文总结了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并讨论了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政治传播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社交媒体在政治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
引言: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政治传播研究者和决策者越来越关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影响公众舆论和政治参与。然而,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和概括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并提供一些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调查报告,总结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社交媒体在政治宣传、政治参与和政治舆论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结果: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首先,社交媒体为政治宣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政治候选人和政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选民进行直接互动。其次,社交媒体也为公众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参与政治讨论。然而,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问题,以及信息过载和滥用等。
讨论:本文讨论了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挑战和机遇。在未来,社交媒体将继续在政治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比如信息的可信度和隐私保护等。此外,政治传播研究也需要与社交媒体的发展相适应,以更好地理解社交媒体在政治中的作用。
结论: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和影响。社交媒体在政治传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影响公众舆论和政治参与。然而,社交媒体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治传播研究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解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治传播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社交媒体在政治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Castells, M. (2012). Networks of Outrage and Hope: Social Movements in the Internet A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 Chadwick, A. (2013). The Hybrid Media System: Politics and Pow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Tufekci, Z. (2017). Twitter and Tear Gas: The Power and Fragility of Networked Protes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篇三
你知道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怎么样的吗?你是否有去了解过呢?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I.文内引用
(一)直接引用
1.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rd
quo;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资料共享平台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時,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