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端午高中作文【精简3篇】
舌尖上的端午高中作文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端午节更是拥有独特的地位。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会品尝到各种美食,其中最为经典的当属粽子了。
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食品,其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常见的粽子是用糯米包裹成三角形,然后用竹叶或菖蒲叶绑扎而成。粽子的馅料也是多种多样,有咸有甜,有肉类有豆类,每一种馅料都有着独特的风味。无论是咸肉粽还是红豆粽,粽子都能带给人们丰富的口感和美妙的味觉体验。
除了粽子之外,端午节的饮食文化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传统食品。例如,粽子的配菜就有着丰富的种类,如鲜肉、腊肉、酱肉、豆腐干等等。这些配菜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但它们都能为粽子增添独特的风味。此外,端午节还有一道特色菜肴——艾叶包饭。这是一道用艾叶包裹糯米饭的传统美食,它的制作过程繁琐,但口感鲜美,颇具特色。
端午节的美食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味蕾,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这些食物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味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舌尖上的端午高中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端午节的美食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端午节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除了粽子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食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舟粥了。龙舟粥是一道特色的节日美食,它是由糯米和其他各种食材熬煮而成的。这道粥品色香味俱佳,不仅能够滋补身体,还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满满的节日氛围。
除了龙舟粥之外,端午节的饮食文化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例如,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采摘艾草,制作艾草酒。艾草酒是一种传统的酒品,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草药的药用价值。人们在端午节期间饮用艾草酒,不仅能够祈求健康平安,还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端午节的美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味蕾,更是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这些美食不仅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也传达了我们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在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舌尖上的端午高中作文 篇三
端午佳节,中国一大传统节日,自然也少不了传统的美食。但一千双手,便有一千种味道,传统美食的传承,少不了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今人的领悟,只有用心去接受、创造,才能让舌尖感受到纯正的端午味道。
竹叶的灵感
竹叶,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但我们的先祖却能运用伟大的创造力,将其与平常的食材搭配,形成一种新的融合的和谐,竹叶便在这种奇妙的传承中升华,成为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最朴素的,当数包裹。
端午的粽子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传承的粽叶选用竹笋外衣,它便发挥它“花中四君子”的气度,成为糯米的绝佳搭档,它心甘情愿地做配角,无私地奉献出身体与香气。裹好的粽子放入蒸锅中,随火候的成熟,竹叶默默忍受着滚烫的蒸气的熏陶,慢慢完成叶与米的完美结合,于是拥有了新的名字——“粽叶”。一上桌,糯米特有的醇香与粽叶植物的清香,形成味蕾上独特感觉,妙不可言。
还记得曾经的端午节爷爷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指尖一开一合,细线一伸一缩,来来回回没一会儿,便是一件翠绿的艺术品,而我这笨手包出来的,与“粽子”的标准还是望尘莫及。我也曾好奇:现在城里哪里买不到粽子,为什么老一辈却执着地教我们自己包呢?想想也是,我在买来的包装粽子中,确实品不出长辈们一脉相承的手艺味与“灵感”。(原创投稿 )
腌制的秘密 盐,最淳朴的调味料,却以其特殊博大的胸怀,接受着日新月异的餐饮文化的洗礼,经久不衰。绝大多数食材,制作中少了盐,便如鱼儿失去了水,马上没有了活力与灵性。东方饮食中,盐更以其无可替代的位置,占据了无数人的舌尖。其中最神秘的,当数腌制。
咸鸭蛋,端午的又一种传承食物,它与这种特许的方法可谓有着不懈之缘。农村中平常的鸭蛋,普通的食盐,冬天的雪水,却在老辈们手中迸出别样的火花。盐水浸泡鸭蛋时,盐与水的比例,水的深度,无不决定着咸鸭蛋的成败。其中两大主角之一,便是食盐,盐多蛋咸难入口,盐少蛋易坏,味道平淡。这种古老的腌制技艺,其盐水比例的分寸与秘密,全凭老辈人的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腌得好的咸鸭蛋,蛋白细而嫩,入口微咸而略带清爽,蛋黄金黄而油多,入口细腻而润滑。
记忆中,只有奶奶亲手腌制的咸鸭蛋,才能满足一大家子挑剔的舌尖,其它的什么买的咸鸭蛋,就算形再似,色再像,仍是少了那种亲切的味道。当中腌制的秘密,只可惜奶奶未能教会爸爸他们兄弟几人,我便更无从知晓了。
油炸的热情
油,以其热情的个性,滋润着食材。中式烹饪,油是锅具和食物之间的媒介。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进而出现了烤、炒
、煎、炸,无形中改变了食材的面貌与本质。其中最热烈的,当数油炸。我的家乡,端午还习惯吃“炸圆子”,它要用本地的菜籽油炸味道才纯正。五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即为这种美食的伴侣——菜籽油的原料。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易获得,而且健康,这个发现,使人类烹饪史前进了一大步。炸圆子,只有用家乡的菜籽油,才能尽显其美味,脱粒的菜籽经过一段奇幻的旅行,成为家家厨房中的香油,因其色泽鲜明、香味扑鼻而得名。油炸,油温是关键,待这半锅油温度适当,兴奋地跳跃升腾之时,放入预先做好的糯米粉芝麻心圆子,在滚油的热情拥抱下,圆子脱去白色外衣,变得焦黄动人,身体吸收着热量在膨胀,这时温度过高圆子会炸开,溅起的热油会伤人,所以要及时控制火的大小。炸好的圆子外酥里嫩,筷子一扎,“吱”——便溢出黑亮的芝麻糖心,令人馋涎欲滴。趁热吃,脆度口感最佳。
圆子,每年端午,爸爸都会炸给我吃,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其中一些门道。这,才是我在端午中最亲切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人团聚的桌上,少不了飘香的粽子,诱人的咸鸭蛋,金黄的炸圆子。从手到口,从口道心,美味的延续,少不了香火的传承。美食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明的伟大书写者,它们是先祖的智慧。要使端午节味道不断、中华血脉不断,就要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传承先辈的手艺,让博大的中华文化,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让这悠久的大国饮食文明,参与创造世界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舌尖上的端午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