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不吃手指头》教案及反思【优质3篇】
幼儿园小班《不吃手指头》教案及反思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 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不吃手指头的理念。
2. 能够意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
3. 能够主动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不吃手指头》绘本。
2. 幼儿园卫生习惯宣传海报。
3. 手指套装饰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卫生习惯宣传海报,引导幼儿讨论并认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激发他们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的意愿。
2. 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不吃手指头》绘本,邀请幼儿围坐在一起,一边展示绘本,一边朗读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和不好的后果。
3. 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展示手指套装饰品,让幼儿互相帮助把手指套在一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都不吃手指头,我们的手指会变得更强壮吗?大家会更开心吗?
4. 游戏体验: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体验,游戏规则是:大家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进行比赛。比赛内容是谁能坚持不吃手指头的时间最长。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5. 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制作宣传海报,海报上写着“我们不吃手指头”,并由幼儿亲手涂鸦画上自己的手印。然后教师将宣传海报张贴在幼儿园的显眼位置,以提醒幼儿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不吃手指头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白了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体验和制作宣传海报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制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不吃手指头》教案及反思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 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不吃手指头的理念。
2. 能够意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
3. 能够主动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不吃手指头》绘本。
2. 幼儿园卫生习惯宣传海报。
3. 手指套装饰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卫生习惯宣传海报,引导幼儿讨论并认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激发他们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的意愿。
2. 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不吃手指头》绘本,邀请幼儿围坐在一起,一边展示绘本,一边朗读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认识到吃手指头的危害和不好的后果。
3. 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展示手指套装饰品,让幼儿互相帮助把手指套在一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都不吃手指头,我们的手指会变得更强壮吗?大家会更开心吗?
4. 游戏体验: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体验,游戏规则是:大家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进行比赛。比赛内容是谁能坚持不吃手指头的时间最长。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5. 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制作宣传海报,海报上写着“我们不吃手指头”,并由幼儿亲手涂鸦画上自己的手印。然后教师将宣传海报张贴在幼儿园的显眼位置,以提醒幼儿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不吃手指头的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白了养成不吃手指头的好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体验和制作宣传海报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制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不吃手指头》教案及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
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教学反思:
1、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2、师生呼应,形成学习共同体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发现吮吸手指现象,请幼儿说说痛苦的手指为什么难受,孩子们答得很棒。此时幼儿觉得成功时,教师又让孩子观看高兴的手指,又让孩子重新思考:手指为什么现在高兴了?
小百科:
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
【拓展阅读】
宝宝吃手指的危害
婴幼儿期短时间吮指并无大碍,注意卫生即可。但如若儿童长期吮指,尤其是特定手指特定角度以及长时间且频率高的话,会导致吮指部位牙齿的位置异常,乃至相应位置的颌骨发育形变。同时长期含食奶嘴或者安抚奶嘴也会造成同样后果,所以如果孩子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积极纠正。
防止宝宝吃手的小妙招
1、在喂宝宝时,要注意和宝宝肢体和眼神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温暖。母乳喂养是佳选择。
2、 若是人工喂养,奶嘴口大小要适中,不可太大,有效控制流速,给宝宝足够时间来满足吸吮的需求。
3、在喂宝宝时,喂奶者要保持好心情,不能急躁,以免给宝宝造成压力。
4、在宝宝睡醒后,不要让他单独躺太久,以免宝宝感到无聊而吸吮手指,养成习惯,不容易改正。
5、若宝宝喜欢时不时吸吮手指,家长尽可能及时把手指轻轻从嘴里拿开,用玩具或其他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
6、多陪伴宝宝,利用空闲时间多和他交谈、唱歌给他听、或一起看书玩积木。让宝宝沉积在活动中,忘记吸吮。
7、 在宝宝刚有吸吮的倾向时,把衣袖拉长遮住手指也是不错的。
宝宝的手不一定会摸什么东西,他可不管东西干净与否,有没有毒,只要是自己感到新鲜就想去摸,摸完了也不知道洗手。不注意就把手指头放在嘴里吃,常吃手指头不仅是卫生的问题,还会引起小手的感染、变形。严重的话还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导致面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