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精简6篇】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一
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在学习会计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本文将从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
首先,会计的基本概念是我们学习会计的起点。会计是一门记录、分析和总结经济活动的学科,其核心任务是提供有关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资产是经济实体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经济实体对外部债权人所负有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义务,所有者权益是经济实体所有者对资产净额的经济利益。收入是经济实体在其日常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费用是为获得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其次,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实务的基本规则和原则。会计准则的核心是真实性和公允性原则。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应该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应该公允地反映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偏不倚地对待各方利益相关者。此外,会计准则还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再次,会计核算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核算通过记账、分类、登记、核对和汇总等一系列操作,将经济实体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记录和处理。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收入核算和费用核算等。其中,资产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对资产的记录和计量,反映出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最后,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结果和产物,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的主要途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资产负债表反映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利润表反映经济实体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经济实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经济实体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综上所述,会计学知识点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且深入。通过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核心要点。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经济实体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二
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科学,它通过记录、分类、登记和汇总等一系列核算操作,为经济实体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在学习会计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核心的知识点和要点。本文将从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
首先,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的指导原则。会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计量原则、实物计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以货币单位计量和记录;实物计量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以实物计量和记录;持续经营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核算;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其次,会计核算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核算通过一系列的核算操作,将经济实体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和汇总,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核算、收入核算和费用核算等。资产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对资产的记录和计量,反映出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最后,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结果和产物,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的主要途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资产负债表反映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利润表反映经济实体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经济实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经济实体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综上所述,会计学知识点要点的总结包括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会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经济实体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三
会计学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四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8、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9、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10、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11、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五
一、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二、会计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
① 经济上独立核算是成为会计主体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只有经济上独立核算才有必要设置会计来反映其资金运动,其才能相应地成为会计主体;
② 常见的会计主体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甚至独立核算的车间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1)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
(2)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2、实务应用
(1)因处置股份致使投资方的影响力由控制转为重大影响时,剩余股份原成本法核算口径追溯调整至权益法标准;
(2)因会计政策变更而进行的追溯调整法;
(3)将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到母公司标准的合并报表准备工作。
会计学知识点要点总结 篇六
1、会计概述
概念: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目标: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会计的对象(名词、选择):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周转与调度、资金的退出。
资金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起点、终点均为资金(货币)。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2、会计基本假设、记账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鉴定的“空间范围“。
和法律主体(法人)并非相同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持续经营的概念: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大规模的消减业务。
会计分期:将一个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1.1—12.31)。
(2)会计记账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一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 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
凡是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或应当承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收到的收入、支付的费用,无论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处理
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做基础。
可比性:两个科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相似的交易事项。
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在会计核算上,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谨慎性:不得多计资产、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及时性:不得提前、不得延后。
4、会计要素、会计等式
要素:根据交易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具体化。
包括: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2、收入、费用、利润(反映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
资产概念: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大部分资产拥有所有权,例如土地则没有。
基本特征:
1、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企业拥有、控制的;
3、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
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资金、未分配利润;
收入、费用: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人费、制造费用;
费用:
期间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1、收入——费用后的净额;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最基础的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利润=收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