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精简3篇)

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一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与地图、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观测、地球的层构造和板块构造、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等内容。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第一部分是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由水、陆地和大气组成。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四大洋,中国位于亚洲。地图是一种将地球表面的信息通过投影方式展现在平面上的工具。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经纬度投影和等面积投影。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地球的分布情况和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观测。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将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具,它包括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理观测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地理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

第三部分是地球的层构造和板块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主要由岩石构成。地球的板块构造是指地壳上的岩石板块在地幔上运动的现象。板块构造引起了地震和火山活动,它也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是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科学。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六部分是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陆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二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七年级上册地理主要涉及了地球与地图、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观测、地球的层构造和板块构造、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等内容。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信息展示在平面上的工具。地图上的比例尺是用来表示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地理信息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手段来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工具,地理观测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地球的层构造和板块构造是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内容,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壳上的岩石板块在地幔上运动。板块构造引起了地震和火山活动,也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原因之一。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是研究地球大气层的科学,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和海洋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科学,通过天气预报可以提前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陆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陆地资源包括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陆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最新整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三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1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2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

  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太阳高度,白昼时间最长;冬季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3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4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最新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复习资料5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相关文章

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优选6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
工作总结2014-08-01
出纳年终工作总结【优选6篇】

幼儿园第一学期大班安全工作总结【精彩3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回顾坚强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2019-03-08
幼儿园第一学期大班安全工作总结【精彩3篇】

教学工作总结历史(优质6篇)

教学工作总结历史 第一篇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年级5至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并担任初二八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积极参加活动和培训为抓手,...
工作总结2017-02-07
教学工作总结历史(优质6篇)

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总结(经典6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
工作总结2017-09-07
幼儿园小班教学工作总结(经典6篇)

淮安公司户外拓展总结范文(精选6篇)

淮安公司户外拓展总结范文 第一篇首先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平时大家都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所交流的也大多是工作,虽然在公司的时候确实是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但是我觉得员工之间的沟通还是很有意义的,...
工作总结2015-08-08
淮安公司户外拓展总结范文(精选6篇)

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实用6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安全生产工...
工作总结2011-06-04
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