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精简6篇】
民俗作文 篇一
传统婚礼的民俗文化
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也是一种传承和展示民俗文化的方式。在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传统婚礼的准备工作通常从选婚期开始。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农历的节气中举办婚礼,如“春分”、“秋分”等。这是因为农民将农历节气与天气、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联系在一起,认为在特定的节气举办婚礼能够带来好运和丰收。
在传统婚礼中,婚车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新郎通常会乘坐装饰华丽的花轿,由喜庆的队伍护送到新娘家中。这一过程被视为新郎向新娘家庭表示诚意和尊重的象征。同时,伴娘和伴郎也会参与到婚车的装饰和护送中,增添喜庆的气氛。
在传统婚礼中,新娘的嫁妆也是重要的环节。新娘会穿着华丽的嫁衣,佩戴着珠宝和头饰,以展示她的美丽和身份。同时,新娘的嫁妆还包括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如镜子、鸳鸯喜糖等。这些物品代表着新娘将进入新的生活阶段,希望新婚生活幸福美满。
传统婚礼中的婚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宴通常以宴席的形式进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庆新人的喜悦。在宴席上,人们会品尝到各种地方特色的美食菜肴,如酒席、糕点、传统汤圆等。宴席上还会有一些娱乐活动,如舞狮、舞龙等,为婚宴增添喜庆的气氛。
传统婚礼的结束通常以新婚夫妻回到新房为标志。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婚夫妻会在新房门口进行一些象征性的仪式,如踏青、拜神等。这些仪式代表着新婚夫妻步入新的生活阶段,希望他们能够白头偕老,幸福美满。
总的来说,传统婚礼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传统婚礼,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同时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民俗作文 篇二
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的国家,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和文化底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祭祖等。其中,贴春联是春节最常见的民俗活动之一。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红色春联,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吉祥。此外,放鞭炮也是春节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驱走邪恶和不幸,迎来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体现民俗文化的重要时刻。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人们会组成队伍,划着装饰着龙头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上比赛划桨的速度。这个传统活动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寓意着驱邪和祈福。同时,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传统。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的美食,象征着对祖先的缅怀和祝福。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赏月和吃月饼的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常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家中或户外赏月,并祈求家庭团圆和幸福安康。同时,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传统。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有着各种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祝福,也是人们互赠礼物的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和文化底蕴。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同时也感受到家庭团圆和亲情的重要性。
民俗作文 篇三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沿海地区——美丽的湛江。每当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广场上都会聚集很多人,他们正在举行的习俗是——请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着母亲回到湛江的农村,准备一览这精彩的习俗。
当天晚上七点多,刚吃过晚饭后,小镇上的广播里便传来了一阵鞭炮声。于是,我们急忙奔到广场上,眼前的一幕让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只见场外站着许多围观的观众;在广场的正前方,站着一大群穿着统一黄色衣服的人,他们手上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唢呐,还有的在敲锣,叮叮当当,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再把视线转到广场中央,天啊!广场中间竟然堆放着一根根树刺!每根都有4厘米长,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有8米长的圆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岂不是会血肉无存?那这个摆设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正当我纳闷之时,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着麦克风走到广场的正前方,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但我却听不懂,因为他是用湛江那独具特色的语言——雷州话来为我们演讲的这时,他把手一扬,指向广场的另一端。原来是家家户户都派一个代表,抬着鞭炮向广场中央缓缓走去。虽然在城市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在农村,它们可是重头戏。
“噼里啪啦!”在鞭炮声迎接下,人们开始唤神了。他们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围在了那一堆刺旁,开始燃放。场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阵阵络绎不绝的鞭炮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整个广场立刻被一阵浓浓的烟雾包围着,到处朦朦胧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们还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阵连着一阵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响彻云霄的`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开始请神了。只见五六个年轻的小伙子抬着神像用力地摇来晃去,尾随后面的,是一些赤着膀子的大汉在手舞足蹈,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而场外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有的老大爷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有的年轻人想用手机把精彩的一刻拍下来,有的奶奶手里拿着一小撮香在拜神,还有一些胆大一点的叔叔,点燃了一些小鞭炮,掷到圆刺里去。
过了一会儿,只听母亲喊:“来了!”我的视线立刻转移到广场中央,只见一位大汉赤着膀子,手舞足蹈地挥舞着。他的眼睛大如铜铃,鼻翼张开,嘴巴呼出的仿佛不是气,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好像要把天撼动了;脚用力地踏舞着,仿佛要把地震动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躺在了那个堆满刺圆堆里,滚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凉气,害怕地问母亲,为什么那个大汉被刺扎到却没有感到疼痛呢?可母亲却说,他已被神附体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干什么。当那位大汉滚过刺堆后人们便纷纷涌上去,争先恐后地想把那些刺。听说,把刺放在家里,家人就会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里,牲口就会长得肥肥壮壮。
家乡习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民俗作文 篇四
民族村游记
我们美丽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村是最能展现云南特点的地方了。民族村位于昆明的西南方,在美丽的滇池附近。
今年,我们就要去那儿春游。下了车,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旧城,旁边写着“昆明古城”四个大字。我们沿着石板路往前走,就来到了民族村。进去了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广场的四周分布着一些民族乐器的雕塑,有葫芦丝、芋、笛子……还有一座台子,导游说那是敬酒台,虽然我不知道那是用来干什么的,但我猜,可能是过节日的时候用来祭祀的吧。导游还说,这个广场叫民族团结广场,象征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我们还在广场上玩起了“传递呼啦圈”的游戏。
离开的民族团结广场,我们来到了彝族村。彝族的房屋是用土和瓦做成的,冬暖夏凉彝族人把这种房屋叫做“土掌房”。进入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小伙子、小姑娘穿着彝族的服饰,手拉手地跳着舞,顿时让人感觉热闹无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的热情。接着我们来到了白族村。我看到了著名的“大理三塔”,它的周围全是水,在阳光的照映下,大理三塔的影子倒映在水里,看起来一模一样。进到白族村里,我看到白族的房屋很规整,全都是“三房一照壁”,还有一条条小路把他们连起来。进入蝴蝶园我看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但却没见到活的蝴蝶。
我喜欢民族村,下次春游我还要来。
民俗作文 篇五
花,是个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了,但真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内城外寺院都举办,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缭乱。的玩意儿排放在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连的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枪”、“绵羊拉车”、“”,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睁大眼睛,,其乐无穷,我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相声、小品、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六
民俗展览馆也是大街一个比较经典的地方,那麽就让我给大家讲讲这里到底有什麽独特的地方吧。
一走进民俗展览馆,我看到了两位老爷爷,一位坐着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边拿着烟袋观战。我跑到对面蹲下来,按住一个棋子说:“来,老爷爷,我和你杀上一盘!”但是两个老爷爷没一个搭理我的,这是因为啊——他们都是塑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民俗,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可以在路边或院子里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对面是一排“魔幻屋”,虽然和民俗没有关系,但是却很有趣。第一间是个“迷宫”,我和爸爸妈妈一进去,就感到漆黑一团,不光黑,而且这里面还布置上了许多镜子,如果不小心,就会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这个房间太小,为了“延长”迷宫里的道路,设置迷宫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宫的最外圈,于是我们一直集中精力顺着墙边走,果然,我们三转两转,很顺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宫,我高兴地喊:“里面好黑啊!”另外几间都是用来拍照的,有“横屋”、“倒屋”、“斜屋”、“隐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横屋拍照后,把照片转九十度,你会看到自己正坐在墙上呢!嘻嘻!
我们随后来到展览民俗的房间里,这是一个两层楼,第一层里面有许多塑像,用实物布置成“结婚”、“祝寿”等一些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场景。第二层是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篮、食盒等。
民俗展览馆虽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