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3篇】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划龙舟赛和吃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他忠于国家,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阴谋诡计,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在流放期间,屈原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他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厚意。
当屈原去世后,人们纷纷来到江边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且还将米饭投入江中以防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划船、吃粽子、投放五色丝线等等。这些习俗一直传承至今,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内容。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船,船头和船尾都有一个巨大的龙头和龙尾。船上的划手们会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划动船桨,争夺冠军。这场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比赛,更是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食物。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粽子,并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享用。粽子的制作过程繁琐,包括选料、浸泡、蒸煮等等。人们通常会用竹叶包裹粽子,以增添香气。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迎接夏季的到来和驱邪避邪的意思。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和文化内涵的节日。通过划龙舟赛和吃粽子等习俗,人们纪念了爱国诗人屈原,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百姓的祝福。这一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划龙舟赛和吃粽子。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屈原对国家忠诚无比,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阴谋和政治斗争,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在流放期间,屈原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深,他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厚意。
屈原去世后,人们纷纷来到江边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且还将米饭投入江中以防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划船、吃粽子、投放五色丝线等等。这些习俗逐渐发展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内容。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船,船头和船尾都有一个巨大的龙头和龙尾。船上的划手们会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划动船桨,争夺冠军。这场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比赛,更是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除了龙舟赛,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食物。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粽子,并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享用。粽子的制作过程繁琐,包括选料、浸泡、蒸煮等等。人们通常会用竹叶包裹粽子,以增添香气。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迎接夏季的到来和驱邪避邪的意思。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承传。这一节日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让人们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划龙舟赛和吃粽子等活动,人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端午节的庆祝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传递了对和平、团结和繁荣的美好祝愿。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篇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端午节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新华社记者王平摄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关于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四、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五、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六、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七、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八、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
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认为是同类,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
小编给您介绍之后,您是不是更清晰了呢!但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习俗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