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3篇】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篇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吃月饼则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呢?
据史书记载,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时期。唐朝时,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中国的首都,那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尤其是秋天的夜晚,月亮特别明亮。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赏月祈福。而为了纪念长安的著名诗人李白,人们开始制作并吃月饼。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诗仙”。在他的诗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月下独酌四首》。这首诗描述了李白在月下独饮的情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了纪念李白的诗歌和他对月亮的热爱,人们开始在中秋节吃月饼。
起初,月饼是一种普通的面食,只有简单的外皮和馅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创新和改良月饼的制作方法,使其更加美味和丰富。现如今,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蛋黄、果仁、奶黄等多种口味,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除了纪念李白的诗歌外,吃月饼还有其他的寓意。月饼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圆满,寓意着家人团聚的幸福和美满。而月亮则是中秋节的象征,代表着圆满和光明。因此,人们吃月饼的习俗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此外,吃月饼还有一种祈福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视为女性的象征,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因此,吃月饼也被视为祈求女性的安康和幸福的方式。
总的来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时期,是为了纪念李白的诗歌和他对月亮的热爱。而现在,吃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并带有祈福的寓意。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篇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吃月饼则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呢?
据史书记载,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明朝时期。明朝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然而,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却能够暂时忘却一切,享受团圆和欢乐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制作并吃月饼。月饼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圆满,寓意着家人团聚的幸福和美满。而月亮则是中秋节的象征,代表着圆满和光明。因此,人们吃月饼的习俗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在明朝时期,吃月饼还有一层特殊的含义。据说,在明朝时期,中国的抗倭英雄——岳飞,通过月饼传递了抗倭的秘密信息。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抗倭英雄,他一生致力于保卫祖国免受外敌侵略。为了传递重要的抗倭信息,岳飞和他的部下将秘密写在月饼的皮上,并通过吃月饼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同志。这种方式使抗倭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从此以后,吃月饼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成为了纪念和致敬岳飞的方式。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的同时,也在默默地向抗倭英雄岳飞致敬。
总的来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明朝时期,是为了纪念岳飞和他对祖国的贡献。同时,吃月饼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并带有致敬抗倭英雄的寓意。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篇三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
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柚子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
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
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
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
清代
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