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历史典故【3篇】

春节的历史典故 篇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中,有许多历史典故被人们传承和演绎,这些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

其中一个著名的春节典故是“年兽”。据传,年兽是一种凶猛的神兽,每年农历年末会出现在人们的村庄里,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安宁。为了驱赶年兽,人们开始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等,以祈求平安和好运。这个典故的背后,反映了古人对抵御邪恶势力和迎来吉祥的渴望。

另一个有趣的春节典故是“年夜饭”。相传,年夜饭起源于古代的“腊肉节”。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会将腌制好的肉食晾晒出来,以备年夜饭使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春节期间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更是亲情和团结的象征。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和快乐,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的历史典故还有很多,如挂红灯笼、贴春联、舞龙舞狮等。这些典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世代相传,人们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不断演绎和创新。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的历史典故 篇二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有许多历史典故被人们流传和庆祝,这些典故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中一个著名的春节典故是“年画”。年画起源于宋朝,是一种用来庆祝新年的绘画艺术。年画通常描绘了各种吉祥的图案和寓意,如福字、花鸟、神仙等,以祈求来年平安和繁荣。年画的制作和传承,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技巧的传授,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另一个有趣的春节典故是“祭灶”。祭灶是指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会给灶王爷上供,以感谢他在过去一年中对家庭的保护和祝福。人们相信,祭灶可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这一传统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仪式之一。祭灶不仅仅是对神灵的敬意,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感恩之情的表达。

春节的历史典故还有很多,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这些典故和习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代相传,人们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不断演绎和创新。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友爱和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春节的历史典故 篇三

关于春节的历史典故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春节的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3年7月,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春节溯源

  现场写春联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 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在诸多称谓中“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史记》记载: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命令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几十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春节的来历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过年”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像是人头上顶着谷物。

  3、还有一种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4、另外还有一种说法: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 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相关文章

同看一电视节目作文(通用6篇)

同看一电视节目作文 第一篇奶奶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发现奶奶喜欢看动物世界或者是闯关类的节目,现在电视台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三点都会准时播放水上闯关类节目。是安徽卫视推出的,叫《男生女生上...
假日作文2018-09-03
同看一电视节目作文(通用6篇)

庆祝元旦的文艺汇演节目串词(实用3篇)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乙:尊敬的各位员工,各位朋友:合:大家中午好!甲:金牛奋碲已远去,寅虎飞跃报春来。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光辉灿烂的2009年已经过去,充满活力和机遇的2010年悄然走来,今...
假日作文2017-06-01
庆祝元旦的文艺汇演节目串词(实用3篇)

四季作文(精选3篇)

四季600字 迷人的春天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多姿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睡眠状态,一切是那么的安详。 冬去春来,夏去秋至,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
假日作文2014-02-02
四季作文(精选3篇)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300字【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一劳动节的作文300字8篇,欢迎大家分享。五一...
假日作文2018-02-06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300字【6篇】

追悔莫及作文(精彩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追悔莫及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追悔莫...
假日作文2018-03-03
追悔莫及作文(精彩6篇)

湖畔(6篇)

湖畔1世事沧桑,我难以去计较,逢春时节,我又到了太湖之畔,只是没有父亲的陪伴罢了。独自来到我先前最喜欢的长春桥畔,这里樱花不如当年那样开得繁了,颜色也似乎淡了些。花儿开得如轻云一样淡薄,风乍起,映在水...
假日作文2013-06-01
湖畔(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