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3篇)
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 篇一
樊哙,字子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和忠臣。他出身寒微,但以其勇猛无敌的战功,成为当时最为令人敬畏的武将之一。樊哙的事迹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楷模。
樊哙出生在河南巩县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中。他从小身体强壮,机智聪慧,对武艺格外感兴趣。年少时期,他就开始苦练武技,刻苦钻研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并在战场上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勇猛。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樊哙在混乱的年代里崭露头角,成为了刘备的得力干将。他的勇猛和智谋为刘备的势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战争中,樊哙率领军队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以无敌的威势和出色的指挥才能,令敌人闻风丧胆。
樊哙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也是他备受称赞的原因之一。在刘备建立了蜀汉后,樊哙一直坚定地支持并保卫他的统治。他不仅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在政务上尽心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樊哙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战乱的年代,他曾多次被敌军俘虏,甚至一度被斩首示众。但是,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守信念,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次次逃出生天,并再战中取得了更多的胜利。
樊哙的英勇事迹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忠诚、勇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了后来的将领和士人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樊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名人。我们应该向樊哙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 篇三
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
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猛将樊哙的中国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邦手下有一人叫做樊哙,此人力敌千钧,勇猛善战胜过吕布和关羽,就连项羽也要敬畏三分,乃是刘邦账下的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鸿门宴上,独身闯帐救刘邦
项羽兵临城下,设下鸿门宴准备除掉刘邦。刘邦势单力薄,没法与之抗衡,只得和张良一起,带着樊哙等一百多名勇士赴鸿门谢罪。酒酣之时,亚父范增授意项庄在席上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当时,张良也在席上,连忙到帐外把席上的事情告诉了樊哙,樊哙当即便持剑盾要闯入项羽营帐。营帐门口的士兵将其挡住,樊哙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闯入帐内“西向立,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项羽吓得坐直身子,握剑问道:“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赞叹道:“是位壮士。”于是命人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也不推却,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再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见此,问道:“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当面斥责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闻言后,沉默不言。
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把樊哙一起叫了出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一路保护,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当时项羽因为顺心遂意,便没了诛杀刘邦的念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升为郎中,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如果当时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或许刘邦已经被项羽杀掉了,也就不能成就以后的霸业了。
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刘邦在汉中慢慢站稳脚跟后,在名将韩信的帮助下,终于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每次作战,英勇异常,常冲锋陷阵在前,屡立战功,被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他又攻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最后项羽被逼自刎乌江,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战功赫赫,再增加食邑八百户。
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平定了各地的叛乱。先是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接着楚王韩信反,樊哙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后来又讨伐了韩王信的叛乱,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
樊哙这一生真的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他这一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
总之,我个人认为樊哙一生忠于刘邦,勇猛无敌,为汉朝的创立和稳定,立下了不世的功勋,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拓展内容】
《鸿门宴》读后感:说樊哙
在所学的《鸿门宴》一课中,作者笔下着重描写了项羽和刘邦的博弈,然而,在这场决定生死命运的斗争中,樊哙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樊哙是一个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人。鸿门宴上,刘邦处于危险境地,险些被项庄所杀。樊哙得知情况后,他并不是等待时机,并不是在犹豫,也不是在寻求他人帮助,而是立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将卫士撞倒在地,披帷而入。他迅速地作出判断并用一连串连贯的动作为救刘邦赢得了时间。
樊哙是一个忠君的勇士。他临危赴命,为了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冲上军门。在敌人的军营做这样的事是需要勇气的'。他在项羽面前毫无惧色,为刘邦说情,从中他对刘邦的忠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正因为他是个忠君的勇士,才有了鸿门宴上这一幕,刘邦才能活下来,在日后打败项羽。
樊哙是一个粗中有细,能说会道而又讲理的人。他在项王赐酒中,拜谢项王,吃掉赐的生猪肉等行为都表明了他是个讲理的人。他更是个粗中有细,口才极佳的人。他劝诫项王,不亢不卑,一气呵成,层次井然,逻辑严密。而是用秦灭亡的原因类比于项王现在的做法,既使项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又不伤项王的自尊。这样的说法更能使他人接受,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樊哙是一个有勇而又有谋,明白事理的人。刘邦借“如厕”这一借口趁机逃出来,却又要回去告辞,怕丢了礼节。樊哙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他拉着刘邦便轻装回营。如果他不这么说,刘邦回去告辞,指不定就没有“汉”这个王朝了。正因为刘邦身边有樊哙这样通晓事理,有勇有谋的人,他才能成就霸业。
樊哙这个在鸿门宴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着实令我们佩服。他不仅是位勇士,更是位难得的智士。
樊哙卖狗肉的历史故事
刘邦从小就结交江湖好汉,朋友满天下都是。他的这些朋友差不多都是受苦受穷的人。樊哙就是穷人当中的一个。
樊哙以卖狗肉为业,刘邦经常找樊哙吃狗肉。樊哙一到东集,就邦就象影子一样,跟着了到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拿起肉就吃。他们是好朋友,樊哙又不能说刘邦你不能吃。刘邦一吃狗肉,就大喊大叫:“快来吃呀!真香”。他这一喊人家都围上来买,一车子狗肉转眼就卖完了,最后一数钱,还真卖得不少。可是日子长了,樊哙有点烦了。这天樊哙赶了个早,去赶西集,想躲开刘邦。
刘邦照常去东集,到集上一看,没有樊哙。心想这家伙耍滑头,怕我吃他的狗肉,可能赶西集去了。看看天还早,他也去赶西集。刘邦走的是近路,中间隔了一条小河。刘邦来到河边,河水太深过不去。如果绕道从桥上过去,赶集就晚了。刘邦自言自语地说:“谁能反我背过去呢?”一句话没说完,就见河水翻起浪花,从水底爬出一只团鱼,比碾盘还大。刘邦对团鱼说:“你能驮我过河吗?”团鱼点点头。刘邦站在团鱼背上,稳稳当当过了河。
刘邦赶到西集一看,樊哙正在发愁呢。原来一车子狗肉一点了没卖,樊哙一见刘邦连忙打招呼:“邦哥快来吃肉。”刘邦也不客气,抓起肉来边吃边喊:“快来听狗肉呀!又香,又烂。”刘邦这一喊,忽啦围上一圈子人,只一会儿的功夫狗肉就卖完了。
卖完了肉,樊哙推着小车要往原路走,刘邦说:“咱们走近路吧,河里有船啦!”到了河边一看,河里空荡荡的,哪里有船。樊哙抱怨刘邦。就见刘邦对河说:“谁能反我驮过河去呀!”话音才落,就见河水又翻浪花。老团鱼又从河里爬了出来。刘邦帮樊哙把车子放在团鱼盖上,先过了河,老团鱼又急忙回来驮刘邦。团鱼到了河边,刘邦才跳上岸,樊哙用挂肉的搭子,一下勾住了团鱼,拉了上来。笑着说:“你看这才鱼多肥,煮了掺上狗肉卖,能顶几条狗呀!”刘邦没说什么。樊哙就把团鱼弄家去,煮了掺狗卖了。
从此,沛县把狗肉和团鱼混在一起煮,称为“龟汁狗肉”,那个好吃呀!所以沛县狗肉远近驰名。
就在樊哙杀死团鱼的那天夜里,刘邦梦中见老团鱼哭着说:“主公,你吃了我的肉,我无话可说,别人吃了我的肉怎么办呢?”刘邦听到这话,感到实在对不起老团鱼。就随口答道:“谁吃你的肉,你吃谁的肉。”后来老团鱼转生为白蛇,在芒汤山吃得多少里没有人烟。
到了秦朝末年,刘邦带领一班贫苦农民,举起反秦的义旗,来到芒汤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见刘邦“叽溜”一声,得象筷子一样大小,刘邦一剑把白蛇斩为两段。夜里白蛇给刘邦托梦说:“主公,你今天杀了我,何时还命呢”刘邦随口推说:“这里高山陡岭哪有命还?平地(帝)还命罢。”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现在你把我腰断两截,我就在中间平帝时,篡你的朝。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为王莽,杀了汉平帝,篡了汉朝。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这都是因为刘邦做事亏心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