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贬义词吗【3篇】
自尊是贬义词吗 篇一:自尊是积极的品质
自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它代表着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然而,有些人认为自尊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他们认为自尊会导致自负和自私。然而,我认为自尊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首先,自尊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自尊是自信的基础。当人们对自己有着良好的评价和尊重时,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他们可能会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容易被挫折打击。因此,自尊是建立自信的重要因素。
其次,自尊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有着良好的自尊时,他们会对自己有着积极的期望和目标。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成功,并为此而努力。他们有动力去追求他们想要的事物,并且不会被他人的质疑和否定所动摇。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从而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自尊是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动力。
最后,自尊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一个人有着良好的自尊时,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和尊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他们不会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是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合作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不安,从而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自尊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自尊是一种积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虽然有些人认为自尊是一个贬义词,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它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面对挑战,追求梦想,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培养自尊,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自尊是贬义词吗 篇二:自尊是贬义词的不同角度
自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它代表着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然而,有些人认为自尊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他们认为自尊会导致自负和自私。在某些情况下,自尊的确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自尊可能会导致自负和自满。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过于自信时,他们可能会过于自满和自负。他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无法进行自我反省和成长。他们可能对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不屑一顾,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因此,过高的自尊可能使人变得自负和自满。
其次,过分追求自尊可能会导致自私和利己主义。当一个人追求自尊成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时,他们可能会无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可能会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权益。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受到影响。因此,过分追求自尊可能会导致自私和利己主义。
然而,虽然自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将其完全视为贬义词。事实上,适度的自尊是人们健康发展的基础。适度的自尊使人们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积极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适度的自尊还使人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相互尊重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综上所述,自尊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将其完全视为贬义词。适度的自尊是人们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度的范围内培养和发展自尊,避免过度追求自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尊是贬义词吗 篇三
自尊是贬义词吗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则成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那么自尊是贬义词吗?欢迎阅读。
词性
褒义词
基本概念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另一种观点,自尊,即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受社会比较、他人评价以及自己做事成败的自我肯定的影响。
影响因素
观点一:自尊=成功÷抱负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许有许多制约因素,不是很容易就做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对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值,这样,一个小的成功,就可能使我们欣喜不已”。
观点二:自尊=自我抱负×社会尊重
自尊即自我尊重而已,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但并不代表他人在现实中对相应主体的敬重。自尊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我抱负)。
2、期望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给予自己相应的敬重。
真正受人欢迎、受人拥戴的人是用不着自尊的,因为这种状况下再“自尊”反倒是矫情了,反倒会遭人轻视了,所以“粉丝”众多的人在相应时间与状况下为了对得起“粉丝”,往往表现为谦逊的、不骄傲的、甚至是“自卑”的。(这也表现出自我抱负与社会尊重的反比关系)
健康的自尊只是具有自我认可的意思,不健康的自尊则具有“强迫”人认可的意思。当然只有自我认可才能被人认可,这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吉鸿昌在美国挂牌示众自己是中国人”、“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等所作所为的意义所在,进而也会使人奋发图强。
由于自卑或说纯粹的自我认可造成的自尊对他人的“强迫”性质,这也使得“过于”自尊的人难免会对他人或产生嫉妒心理、或产生虚荣、或产生自暴自弃、或产生报复心理。说到底,这种缺乏外界尊重基础的自尊不过是“自卑”的结果,是他人或说社会在现实中没能给予其相应地位的结果,即内心逾是“自卑”则外在表现逾是“自尊”,这在心理学将之称之为隐性自尊(“自卑”)与显性自尊(“自尊”)的关系。但是,具有健康自尊心理的人要耐得着孤独,自卑、嫉妒、虚荣都是你前进路途中的敌人,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世界。
总之,健康的自尊除了自我认可结果外,更是社会尊重的结果,但社会尊重又是自尊源源不断的“食粮”,否则所谓自尊必然是难以持续长久的。
观点三:自尊来源于自尊需要(教科书)
自尊来源于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
观点四:自尊来源于社会比较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团体和社会中
所处的位置,从而体会自身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某些客观的参照标准来了解自己,如通过血压、脉搏、体温等可观察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这种可供参照的客观标准,而只能通过与他人比较才能估价自己。例如,我们无法通过自己的身高、体重来估计自己的高矮、胖瘦。一个身高1.80米的人是高还是矮,我们无法回答,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在某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只是个中等个;可是在另一些地方,这个人可能就是个巨人。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大学新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时,他们每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可是上了大学后,他们却发现,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只不过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人们常常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会产生嫉妒、敌意、挫折等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则会产生优越、满足、幸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不然,无论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还是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都不会必然导致积极的或消极的效果。究竟会产生哪种效果,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众人面前说自己认识某位知名人物,或说某位名人与自己是同学或朋友等,以此来提高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辐射效应,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例如,一个长相中等的女性与一个她不认识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时会显得难堪,并降低自尊。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里通常称之为对比效应,即感觉到与比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辐射效应,即对方的不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身上,从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对比效应,即感到比对方强,从而提高自尊。
观点五:自尊来自于知耻
究竟与什么样的人比较最好呢?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比较目标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好于自己的人。
(1)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
(2)有了羞耻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
(3)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
(4)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知耻,并且做到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唯有自重知耻,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时,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深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
观点六:影响自尊的因素(教科书)
1、家庭中亲子关系;
2、行为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观点七: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教科书)
1.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有四个:
一是温暖、关爱,积极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
二是严格要求,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
三是民主,对有关孩子事情的决策,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耐心听取他的意见;
四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因素
建立同伴友谊关系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朋友的亲密程度高和被集体接纳的程度高是自尊的重要需求,亲密感有利于建立依恋与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