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最新6篇)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始于古代的祭月节。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人民丰收的象征,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中秋节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节,据《周礼》记载,周朝时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国家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汉代时,中秋节开始有了团圆的意味,人们会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首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中秋之夜,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柚子和一些水果,然后一家人一起赏月,欣赏明亮的月光和美丽的月亮。其次,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口味,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人们在吃月饼的同时,也会祝福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龙灯、击鼓舞狮等传统节目,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互助互爱的精神,也蕴含着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会忘却烦恼,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人们会怀念亲人和朋友,对于生活中的所有幸福和温暖心怀感激。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体现了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传统活动,并传递着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与亲人团聚,共同庆祝中秋节,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的力量。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富有特色和魅力的节日之一。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节。相传古代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会举行祭拜月亮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后来,这一节日逐渐发展成为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的节日。据传说,在古代的秦朝时期,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飞到了月亮上。人们为了纪念她,就在中秋节这一天祭拜月亮,同时也祈求嫦娥能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嫦娥节”。
中秋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首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中秋之夜,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柚子和一些水果,然后一家人一起赏月,欣赏明亮的月光和美丽的月亮。赏月的同时,人们也会用心许下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其次,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有着各种各样的口味和馅料,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人们在吃月饼的同时,也会祝福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狮、舞龙、击鼓等传统表演,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会忘却烦恼,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人们会怀念亲人和朋友,对于生活中的所有幸福和温暖心怀感激。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体现了赏月、吃月饼等传统活动,并传递着对团聚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与亲人团聚,共同庆祝中秋节,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的力量。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三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们万众期待的中秋团圆节,中秋团圆节由来已久,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数不胜数,我国古代就有观赏月亮的风俗,尤其是诗人文客更是对明月情有独钟,但是中秋团圆节赏月吃月饼的传统据说是在唐代盛行的。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是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名为《中秋月》,是我国最早的中秋咏月诗。圆圆的明月跃上寒空,我们谁都说四海之内处处银辉洒地,但又如何知道千里之外有无风雨交加的地方呢?诗句字面写中秋月的清圆玉润,却隐含着作者对远方亲人的遥念:担心对方住处天气欠佳,不能在佳节观赏到可爱的明月。
唐代诗人王建的千古名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友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庭院当中,月光满地,树栖乌鸦,露水悄落,湿了桂花,如此晶莹明彻的中秋朗月,该有多少不得与亲戚朋友相聚合的人在悠悠而生思念之情啊。中国人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在王健的中秋望月诗里,我们看不到他的叙己之思情,却明了他“秋思在谁家”的轰然追问,这种明知故问,使人读之心动。
欧阳詹的《玩月》,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赏月玩月的另一种心境,“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欧阳詹的玩月,使我们知道赏月玩月从来都是古人的喜好,赏月活动源远流长,迷人的月色惹人喜爱。可何谓中秋呢?据欧阳詹在《玩月》序中说:“此日为三秋之中,又为月之夕,故曰中秋。”所谓“三秋”,因秋涵三月,七月曰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乃季秋,仲秋正好居中。月夕,是指八月十五,明月之夜。十五又为月之中,所以叫中秋。
月是中秋的魂。韩愈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说:“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唐人武元衡在《八月十五酬从兄弟常望月有怀》中告诉我们中秋月夜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寒光生露草,夕韵出风篁。”宋人刘辰翁亦在《水调歌头》里说:“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宵如此,寂寂几时留。”而曹松的“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滩;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之《中秋对月》,则把赏月的闲情逸致,写成了一首讴赞光明、追求平等的颂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起李白的《把酒问月》,是因为无意中读到了CCTV央视论坛上的一首《中秋望月》诗:“把盏邀明月,喜忧两依依。隔海遥远望,寄语诉相思。含笑泯恩怨,团圆会有期。双赢兴两岸,互惠弟兄怡。”诗人站在平民的角度,面对月圆中秋的良宵美景,抒发了两岸相通,互惠互利的美好期望。“明月千里寄相思”。其实,无论古今,人们在中秋夜里尽情赏月、望月之际,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四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与中秋有关的传说有很多。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罚。故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五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是一个欢乐又喜庆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每年中秋晚餐后,我们一家人都会带一些月饼、柿子等食物,到我们房子顶楼去赏月,一家人边吃边聊,好不开心!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种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种类很多,有豆沙、蛋黄、五仁、冰糖、芝麻以及火腿月饼等。我最喜欢吃蛋黄月饼,它皮薄馅多、口味香甜、绵软带酥,很合我的味口。不过奶奶说月饼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容易积食,所以喜欢吃月饼的小朋友们要注意。
中秋节有的地区还有看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我们福州也有。今年的中秋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三坊七巷看花灯,花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它的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我还跟着爸爸一起去猜灯谜,可别看我小,我居然也猜对了两个,哈哈,我太开心了!
开心的中秋节就这样过去了,真希望明年的中秋节快点到来。
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作文 篇六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