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元节习俗【精彩3篇】
杭州中元节习俗 篇一
杭州中元节习俗
杭州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杭州地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杭州的街头巷尾都会充满喜庆的气氛。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
中元节的最大特点是祭祀祖先和神灵。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香烛、水果、酒和食品,摆在神龛或神台上。然后全家人一起跪拜祭祀,燃香祈福。有些人还会在庭院或阳台上放置竹篮,用来祭拜祖先的饭菜和水果,以示孝道之心。
除了祭祀祖先,杭州中元节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在这一天,人们会放飞孔明灯。孔明灯是用纸制成的,内部有一个小蜡烛,点燃后会升起到空中,给人们带来祝福和好运。放飞孔明灯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快乐的方式,也是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的方式。
此外,中元节还有舞龙舞狮的活动。在这一天,各个社区和学校都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舞龙舞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好兆头。观看舞龙舞狮的人们会在边上击鼓助威,为舞者加油打气。
总的来说,杭州中元节是一个充满了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放飞孔明灯和舞龙舞狮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祈求平安和好运。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氛围,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杭州中元节习俗 篇二
杭州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杭州中元节是杭州地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这一天,杭州的街头巷尾都会充满喜庆的气氛,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
中元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祭祀祖先。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香烛、水果、酒和食品,摆在神龛或神台上,然后全家人一起跪拜祭祀,燃香祈福。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思念,同时也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佑。
除了祭祀祖先,杭州中元节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人们会放飞孔明灯。孔明灯是用纸制成的,内部有一个小蜡烛,点燃后会升起到空中。放飞孔明灯被视为一种祈福和祈求好运的方式,人们相信孔明灯升起到天空后,会把自己的愿望传达给神灵,得到保佑和实现。
另外,中元节还有舞龙舞狮的活动。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人们认为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邪,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好兆头。在中元节这一天,各个社区和学校都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舞龙舞狮的人们会在边上击鼓助威,为舞者加油打气。
总的来说,杭州中元节是一个充满了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放飞孔明灯和舞龙舞狮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祈求平安和好运。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氛围,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杭州中元节习俗 篇三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
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那么杭州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呢?在杭州,七月十二晚,家家必备莲蓬、藕、老菱等时鲜食品,以供祖先,说是七月地狱之门开放,祖宗进出自已,故每家须接之。前二日,凡新近有丧事的人家,灵前持白灯,结白彩,供上好的点心,拜佛念经称为“拜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以鸡冠花供祖宗,这日祭祖,须有素馄饨一碗,以面粉皮裹雪里荠菜及豆腐干为馅子。
杭州各县还有七月半在家祭祖的'习俗。先做好白纸封筒,内装锡箔折叠的银锭、元宝,封口后,上写某代祖宗字样,上首书“敬奉”二字,下首书祭礼者辈份名字,背后书封口的日期。
祭祀在晚上举行。或在中庭,或在中堂,供桌上摆好菜肴、酒壶、酒盏和盛好的饭,然后燃烛点香,由家长领着小孩拜祭祭毕,在门外地上燃烧封筒。烧过封筒后,再从每碗菜里挟出一点菜和酒,洒在地上,好告结束。
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魂。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很多。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中元节放河灯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
杭州中元节禁忌
1、直呼姓名。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闽台民间对鬼的敬称)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浙江中元节习俗
1、拜中元节
中元前几夜,各家就要备上莲蓬、藕、老菱等时鲜,以供祖先享用。七月阴间之门开放,祖宗进出,每家须接之。
凡新近有丧事的人家,还需灵前持白灯,结白彩,供上上好的点心,拜佛念经。
周县仍有七月半在家祭祖的习俗。做好白纸封筒,内装折的银锭、元宝等。封口后,上书“敬奉”二字,下书祭礼者辈份名字,背后书日期。
祭祀在晚上,于院中,或堂房,摆好酒和菜,燃烛点香。家长领小孩祭毕,要在门外空地上烧封筒。烧过后,再从每碗菜里夹出一点菜,和酒一起洒在地上,供先人享用。
2、盂兰盆道场
道场超度安亡魂,南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说: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或拔孤魂。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
通常道场还设有孤棚,离地六尺,广有十五六平米,各家施舍之三牲、五牲、山珍海味等摆列其上,并插有“普醴阴光”、“甘露门开”等小旗。放焰完毕,众人竞抢祭品,谓之“抢孤”。得到的小旗,为出海护身符。
寺院多在西湖边,所以,去西湖夜游的人就很多。
而生活在城周小区的,就要在小区路道旁摆上一排排蜡烛。
3、放湖灯、荷叶灯
清人蒋有尨《西湖竹枝词·放湖灯》中诗:轻舟荡漾玉波澄,中元盂兰放湖灯,梵呗伴得笙管韵,古寺东山月又升。
湖灯,即在折成荷花状的彩纸或荷花上,中点蜡烛,为亡魂引路。此习俗在宋已有,清时《扬州画舫录》说:“盖江南中元节,每多妇女买舟作盂兰放焰口,燃灯水面,以赌胜负。”张岱在写《西湖七月半》五类人时,也是必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燕京岁时记》说,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真是“满城荷叶高价卖,不数中原洗手花。”
4、鸡冠花供祖
供祖瓶插鸡冠花,在宋代已风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养祖先索食。南宋《梦粱录》也有这样记载。
这日祭祖,除了鸡冠花,还得有馄饨一碗,以雪里荠菜、豆腐干为馅,为素。
5、目连戏
旧时绍兴等地,这日要演目连戏,七月丰都开大门,这戏是给鬼看的,前排一律留空。演戏的都是村人,地道土话,衣着简陋,当时便有称呼衣衫不整为“目连行头”。
目连戏选自民间恶事,讽刺社会恶行。周作人先生说:占目连全剧十分之九的插曲,差不多都是一个个喜剧的笑话,社会家庭讽刺......张岱的《陶庵梦忆》艳俗是艳俗了点,但写余蕴叔演目连戏的那出,确实精彩,民众滑稽趣味的自然表现。
6、吃毛豆
七月十五这晚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吃盐水毛豆。这时节,地里的毛豆刚刚好熟,摘上一大盆,只用盐水煮即可。祭祀完毕,就着微凉的秋风,圆月当空,清朗旷远,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好不惬意,再上深夜的,亦可泡上壶茶,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