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最新3篇)
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篇一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有趣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洪承畴因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而备受赞赏,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洪承畴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一个动荡时期。当时,明朝已经走向了灭亡,而清朝的势力正在逐渐扩大。在这个时候,洪承畴作为明朝的一位官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有一次,清军派遣使者前来招降洪承畴。使者声称如果他投降清朝,将会得到高官厚禄和荣誉地位。然而,洪承畴并不愿意背叛明朝,他拒绝了使者的提议。
清军使者感到非常恼火,他决定通过讥讽和威胁来迫使洪承畴投降。他对洪承畴说:“你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不看看明朝的朝廷已经岌岌可危了呢?如果你不投降,不仅你会死,你的全家也会被杀掉。”
洪承畴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投降,我会得到高官厚禄,但是我会失去的是我的良知和忠诚。而且,即使我投降了,我也无法保证我的家人会免于遭受清军的杀戮。所以,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背叛我的国家和我的信仰。”
洪承畴的回答让使者感到非常震惊。他没想到洪承畴会如此坚决地拒绝他的提议。他意识到洪承畴是一个真正的忠诚者,不会被金钱和地位所诱惑。
这个典故展示了洪承畴的智慧和胆识。他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他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忠诚和良知,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典故中汲取教训。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诱惑,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篇二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典故中有一次联讽,展示了他的机智和聪明才智。
在明末清初的时期,洪承畴面临着明朝灭亡和清朝势力扩大的局面。有一次,清军派遣使者前来招降洪承畴,使者声称如果他投降清朝,将会得到高官厚禄和荣誉地位。
然而,洪承畴并不愿意背叛明朝,他拒绝了使者的提议。清军使者感到非常恼火,他决定通过讥讽和威胁来迫使洪承畴投降。
使者对洪承畴说:“你是个聪明人,为什么不看看明朝的朝廷已经岌岌可危了呢?如果你不投降,不仅你会死,你的全家也会被杀掉。”
洪承畴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投降,我会得到高官厚禄,但是我会失去的是我的良知和忠诚。而且,即使我投降了,我也无法保证我的家人会免于遭受清军的杀戮。所以,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背叛我的国家和我的信仰。”
洪承畴的回答出乎使者的意料,他没想到洪承畴会如此坚决地拒绝他的提议。他意识到洪承畴是一个真正的忠诚者,不会被金钱和地位所诱惑。
这个典故中展示了洪承畴的机智和聪明才智。他能够迅速地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他的回答不仅展示了他的忠诚和坚守,也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诱惑,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勇敢,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篇三
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60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 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