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精简5篇)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篇一:湖北过年的传统习俗
湖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每逢农历新年,湖北人民都会展开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湖北过年的传统习俗。
首先,湖北人民很重视除夕夜的年夜饭。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且餐桌上的菜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湖北人认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了饺子就能带来财富和好运。此外,年夜饭上还会有鱼、汤圆、腊肉等传统美食。人们相信,吃鱼可以年年有余,吃汤圆可以团圆,吃腊肉可以驱邪避灾。
其次,湖北过年还有祭祖的习俗。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摆上祭祖的祭品,向祖先祈福。人们会烧香、烧纸钱,还会上香、烧炮仗,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祭祖过程中,人们还会合家团圆,一起品尝年夜饭,共度团圆时刻。
此外,湖北过年还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除夕夜的零点,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以驱逐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烟花爆竹的声响和绚丽的烟火,给湖北的夜空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人们相信,燃放烟花爆竹可以驱邪避灾,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最后,湖北过年还有舞龙舞狮的活动。舞龙舞狮是湖北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过年期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人们会扮成龙和狮子的形象,穿着华丽的服饰,表演出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舞龙舞狮的目的是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
总之,湖北过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无论是年夜饭、祭祖、燃放烟花爆竹还是舞龙舞狮,都是湖北人民对新年的热烈庆祝和美好祝愿的表达。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湖北人民的文化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湖北过年风俗的窗口。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篇二:湖北过年的美食文化
湖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过年美食文化。每年农历新年,湖北人民都会准备一系列的传统美食,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湖北过年的美食文化。
首先,湖北人民非常重视年夜饭。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饺子。湖北人认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了饺子就能带来财富和好运。因此,饺子成为湖北过年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除了饺子,年夜饭上还会有鱼、汤圆、腊肉等传统美食。人们相信,吃鱼可以年年有余,吃汤圆可以团圆,吃腊肉可以驱邪避灾。
其次,湖北过年还有一道美味的传统菜——腊味煲仔饭。湖北人民喜欢在过年期间品尝这道美食,因为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寓意着团圆和好运。腊味煲仔饭以糯米饭为主料,配上腊肠、腊肉、腊肉脯等腌制的肉类,再加上蔬菜和调料,经过蒸煮而成。这道美食不仅香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深受湖北人民的喜爱。
此外,湖北过年还有一种特色美食——鱼汤。湖北人民相信吃鱼可以年年有余,所以在过年期间,鱼汤成为餐桌上的必备菜品。湖北的鱼汤通常是以鲢鱼为主料,再加入蔬菜和调料,经过炖煮而成。这道菜既鲜美可口,又寓意着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
最后,湖北过年还有一种特色甜点——汤圆。汤圆是湖北人民过年期间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表达团圆和祝福的象征。湖北的汤圆通常是由糯米粉做皮,包入各种馅料,如芝麻、花生、红豆等。这些馅料不仅增加了汤圆的口感,也让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总之,湖北过年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从饺子、腊味煲仔饭到鱼汤、汤圆,每一道美食都代表着湖北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庆祝。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体现了湖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文化传承。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篇三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习俗了。你知道湖北过年民风民俗有哪些吗?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篇四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
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等到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而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说到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而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湖北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篇五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在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民谣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一直和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年,不管在物资短缺年代还是经济发达时期,从来都是人们渴盼的特殊节日。
湖北省群艺馆研究员、《楚风楚俗》等湖北风俗画册的拍摄者吴志坚感慨,“龙凤呈祥、高跷龙灯、海马、赶象、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浓郁的荆风楚韵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朴的湖北年俗,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谈年饭”边吃边聊迎新年 武汉早期的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由周边地区(沔阳、汉阳、黄陂、孝感等地)迁入的,因此,武汉的过年习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除了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过小年时要请灶神,除夕这天,男人还要将水缸挑满,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女人要在之前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喜事一起来”。等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上一顿丰盛的“谈年饭”(如今多称为“团年饭”)。
武汉的年夜饭,一般要上“三全”(全鸡、全鸭、全鱼)、“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转钟,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谈年”,还得边吃饭边聊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互表祝福。 湖北过春节习俗还有哪些呢? 除夕夜漫山遍野“点坟灯” 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特别是农村地区,每到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习惯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灯”,也叫“送灯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坟上,再点上蜡烛祭祖。不过,这种风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最让吴志坚难忘的,是到湖北十堰郧西县“上坟灯”的经历,有一年,他还特意带儿子一起去郧西过年。 十五晚“赶毛狗”唱“灯歌” “耍毛狗,耍毛狗,耍到你家灶门口……”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还流传着“赶毛狗”的歌谣。毛狗就是狐狸。它原来和人是朋友,但却常偷鸡吃。激怒人类放火烧了它的老窝。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烧草竹赶毛狗的风俗。“赶毛狗”的风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据说,只有赶走了毛狗才会六畜平安,田地不长杂草。 “利川灯歌”起源于利川市柏杨一带,距今有上百年历史。利川灯歌中的众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脉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有记载从清朝开始,群众逢年过节、喜庆集会、玩龙船时都要唱灯歌,现在知名的“龙船调”前身就是利川灯歌。
目前,《利川灯歌》已经成功进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在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正月十五晚,还有唱“灯歌”的风俗。一到十五的晚上,当地农民就会组成几十人的队伍,高举着扎成龙形的花灯,走街串巷,经过谁家门口,谁家就放鞭炮,几热闹。如果队伍停在了谁家门口,就会开始唱“灯歌”,周围会唱的人都会跟着唱……
通过以上对于湖北过春节习俗介绍,大家记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