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习惯【优秀4篇】
春节风俗习惯 篇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然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同时也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一、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人们会在屋内外贴上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而门神则是贴在门口的图案,用来保护家庭成员平安顺遂,驱走邪恶。
二、拜年和送红包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向长辈、亲友道贺新年,祝福对方健康幸福。同时,长辈也会给年轻一辈送红包,寓意着祝福和祈福。这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三、吃年夜饭和团圆饭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美食。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而团圆饭则是在大年初一的晚上,家人再次聚餐,以表达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和祝福。
四、放鞭炮和观赏烟花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传统上用来驱走邪恶和祈求新年的平安。而观赏烟花则是在除夕夜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户外观看绚丽多彩的烟花表演,营造喜庆的氛围。
五、舞龙舞狮和耍花灯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色彩斑斓的龙和狮子在街头巷尾跳舞,带来热闹喜庆的氛围。而耍花灯则是在夜晚,人们可以在街上观赏各种形状的花灯,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人物故事,给人们带来美丽的视觉体验。
春节风俗习惯 篇二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凝聚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许,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一、贴春联和门神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风俗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和屋内外贴上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而门神则是贴在门口的图案,用来保护家庭成员平安顺遂,驱走邪恶。
二、拜年和送红包
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向长辈和亲友道贺新年,祝福对方健康幸福。同时,长辈也会给年轻一辈送红包,寓意着祝福和祈福。这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三、吃年夜饭和团圆饭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美食。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而团圆饭则是在大年初一的晚上,家人再次聚餐,以表达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和祝福。
四、放鞭炮和观赏烟花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传统上用来驱走邪恶和祈求新年的平安。而观赏烟花则是在除夕夜的时候,人们可以在户外观看绚丽多彩的烟花表演,营造喜庆的氛围。
五、舞龙舞狮和耍花灯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色彩斑斓的龙和狮子在街头巷尾跳舞,带来热闹喜庆的氛围。而耍花灯则是在夜晚,人们可以在街上观赏各种形状的花灯,有的是动物形象,有的是人物故事,给人们带来美丽的视觉体验。
春节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通过这些风俗习惯,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将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在新的一年里继续绽放光彩。
春节风俗习惯 篇三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 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
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颈,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潮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春节风俗习惯 篇四
除夕夜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潮汕十大特色小吃
潮汕小吃——牛肉丸
牛肉丸是潮汕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味小吃,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的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则是在牛肉里加了一些嫩筋,所以比较有嚼头。
潮汕小吃——乒乓粿
乒乓粿,潮汕揭阳地区的特色小吃,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粿馅。
潮汕小吃——肠粉
据说是潮汕的肠粉是从广州传过去的,但又相当不同。潮汕人有潮汕人的口味,那肠粉也就自然有新的造诣。一张面粉皮,打上一个蛋,加猪肉碎,加萝卜丁,加香姑丝,加切碎的白菜片或豆芽或笋丁,然后上面浇一层芝麻浆和卤汤。
潮汕小吃——春饼
春饼的皮酥脆,馅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觉口齿留香,食欲大增,是一款不仅让潮汕人四季都爱吃而且是来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尝的著名小吃。
潮汕小吃——糯米胀猪肠
糯米胀猪肠,潮汕有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皮薄,馅饱,圆鼓鼓的。
潮汕小吃——腐乳饼
腐乳饼,具有一股腐乳香味而得名的一种饼,闻名遐迩的潮州小食。腐乳饼造型小巧,有独特的南乳、蒜头和酒的气味,香味浓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腻。
潮汕小吃——潮州粿条
潮州粿条,潮汕人称为“炊粿”、“粿仔”,是潮汕很出名的一种小吃。用米粉浆薄层蒸熟晾凉之后,切条备用的小食半成品。
潮汕小吃——芋丸
芋丸,传统的潮汕小吃。每年中秋佳节之后,正是潮汕地区盛产香芋的季节。这个时候,潮汕大街小巷旁的小吃摊上,必定会出现状如小孩拳头,香气袭人的芋丸。
潮汕小吃——尖米丸
尖米丸,用潮汕优质稻米做成的圆形两头尖的米类小吃。因其制作经过10余道工序,十分精细,丸体柔韧润滑,略有弹性,煮汤倍感爽嫩可口。
潮汕小吃——猪脚圈
猪脚圈是潮汕地区颇具特色的一款小吃,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口感香脆,滋味诱人,潮州小孩对它非常喜欢。
牛肉丸、乒乓粿、肠粉、春饼、糯米胀猪肠、腐乳饼、潮州粿条、芋丸、尖米丸、猪脚圈,这些极具特色的潮汕小吃,你都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