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优秀6篇)
记叙文作文 篇一:一次难忘的家庭旅行
家庭旅行对我来说一直是美好的回忆。有一次,我们全家决定去探索一个陌生的城市,这次旅行让我有了难以忘怀的经历。
早上,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准备出发。在车上,我感觉到了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气氛。一路上,我和弟弟不停地讨论着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兴奋得手舞足蹈。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这个城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处处都洋溢着文化气息。我们首先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内香火旺盛,人们虔诚地祈祷着。我也跟着家人一起虔诚地拜了拜,希望能够平安顺利。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有名的博物馆。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展品。我被一幅幅古老的画作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过去的世界。我想象着画中的人物的生活,感受着历史的厚重。
午饭时,我们找了一家当地的小吃摊,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那些小吃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旅行中的见闻,笑声不断。
下午,我们来到了一家有名的公园。公园里花草繁盛,鸟语花香。我和弟弟在公园里奔跑玩耍,尽情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爸爸妈妈则坐在长椅上,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傍晚,我们回到了酒店。晚餐时,我们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肴,味道鲜美。在餐桌上,我们分享着旅行中的快乐和感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家庭旅行不仅仅是一次出游,更是一次增进亲情、体验生活的机会。
回到家后,我将这次家庭旅行的美好回忆记录在笔记本上。每当我翻开笔记本,看到那些照片和文字,我就会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快乐。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记叙文作文 篇二:一次冒险的迷失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探险。听说有一个神秘的森林,里面隐藏着许多宝藏和谜题,所以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
我们来到了这片森林,只见森林里的树木高大茂密,几乎遮天蔽日。我们带上背包和地图,准备好了一切。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兴致勃勃地探索着,但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我们走了很长时间,却感觉似乎还是在原地打转。太阳渐渐西斜,我们越来越担心。我们试着找到一条小溪,希望能够通过水流找到出路。我们沿着小溪走了很久,但仍然没有找到出路。
夜幕降临,我们只好在森林里搭起帐篷过夜。夜晚的森林里充满了奇怪的声音,让人感到害怕。我们相互安慰着,希望明天能够找到出路。
第二天一早,我们继续寻找出路。我们试着往高处走,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线索。终于,在一片开阔地,我们发现了一座古老的石塔。石塔上刻着一串数字,我们猜测这可能是谜题的线索。
我们按照数字的顺序,找到了几处隐藏的宝藏。每一次找到宝藏,我们都感到一阵喜悦。宝藏中有些是美丽的石头,有些是闪闪发光的珠宝。这些宝藏让我们觉得这次迷失也是值得的。
终于,我们找到了出路。当我们走出森林,看到熟悉的道路时,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骄傲。这次迷失虽然让我们受到了一些困扰,但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回到家后,我们将这些宝藏和谜题的故事分享给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觉得我们是真正的勇士。这次冒险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也让我们明白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次冒险的迷失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难忘的经历。每当我想起那片神秘的森林,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豪和喜悦。这次冒险不仅让我有了宝贵的回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记叙文作文 篇三
教学目标:
1、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掌握写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3、重点掌握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4、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交流)
二、复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的6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时间线、地点转换线。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三、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例文赏析
1.分组讨论文章值得借鉴的地方
2.师生小结:
写人应注意:
①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写出人物个性。
⑵善用比喻
③侧面衬托
④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⑤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写作练习
1.片断写作: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选取本班的一位同学或老师,写出他的个性特征。300字左右。
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谁对你影响最大?这个人怎样影响了你?怎样牵动着你的情思?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请你在方格中留下最真最美的文字。
请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五、课后反思:
记叙文作文 篇四
我的课余生活,那可是绚丽多彩,有一项是我天生的最爱,那就是钓鱼。
钓鱼给我带来了开了,我喜欢在老家钓鱼,因为,老家的鱼特别多,有老虎鱼、鲫鱼。运气好的话,还有可能钓上汪刺鱼和红鲤鱼哩。
有一次,我把鱼钩放下去,感觉重重的,我还以为钩到石头了,所以,我就把鱼钩拿了起来,可是,我才发现原来是一条很大的红鲤鱼啊!
还有一次,我把鱼钩放在石头旁边,就去玩儿了,我在回来的路上想鱼饵肯定被吃完了!回到家之后,马上去了小河旁边,拿起来了之后才发现有一只汪刺鱼,被我钓了起来呀!
我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可以不用浮标,就能感觉得到有鱼来吃。
鱼饵最好用皮肉做,因为,许多凶猛的鱼都喜欢吃皮肉。
那下次你们可以用我教的方法钓钓看哦!
我喜欢钓鱼,你们喜欢吗?
下次和我一起钓吧!比比谁钓的鱼又多又大!
记叙文作文 篇五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
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
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记叙文作文 篇六
“叮叮、铛铛、铛铛、叮叮……”我们来到河坊街啦!
一进去就看见眼花缭乱的商店和各式各样的小摊,干什么的都有,街上行人川流不息,一个个都喜洋洋的。
街上有的人挺着大肚子,正悠闲地散步;有的人在疯狂地跑着,头发都被他甩到了后面;还有的人真是土豪,左右手都在试戴着闪闪发亮的金银珠宝,正准备把它们全都买下来呢!当然不止这些,再走进里面看一看,就更多了!给人画面的、大声吆喝的,边玩边卖玩具的、吹糖人的……到底有多少人呢,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
街道两旁、中间,各个店面、小摊子五颜六色,商品琳琅满目。佟小曼、泰芒之星、绿豆酥、定胜糕……居然还有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张小泉、胡庆余堂、江南铜屋;抖空竹、画糖画、吹糖人……,杭州年味儿全都集中在这条街上了。我一路逛,一路吃,真是吃得合不拢嘴、玩得不亦乐乎。
我最喜欢的就是吹糖人了,这次我还自己吹了一个呢。吹糖人铺子前挤满了小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一个个跃跃欲试。只见吹糖人师傅非常熟练地从锅里挑出一团粉色麦芽糖,揉搓几下一拉,就变成长长的一条,他凑到嘴边用力一吹,咦,里面难道是空的?!啊!糖肚子鼓起来了!他边吹边捏,一个鸡的雏形出来了,师傅再挑了一小团红色麦芽糖,一揉一搓,再用剪刀一剪,啊,原来是一个大红鸡冠!师傅拿糖一粘、小棒一插,一个神气的大公鸡做好了!真神奇啊!
小朋友来试试了,排在最前面的小妹妹鼓起腮帮子向糖人的孔里使劲吹气,可糖人鼓了一点之后再也没鼓起来,反而还慢慢地瘪了下去,那小妹妹赶紧从众多的人群里拉出了她姐姐,叫她帮自己吹,姐姐一吹,糖人就渐渐地鼓了起来,小妹妹哇哇直叫,高兴地跳了起来。终于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往里吹,哇!葫芦变大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使劲小葫芦飞快地胖起来,最后大得和我的手掌一样大了。我拿起小葫芦,在杆子上添上一点咖啡色的糖霜,在葫芦的底部快速插进去,一只可爱又漂亮的小葫芦就做好了。我带着它在街上走,心里别提多美了,比吃了糖人还要甜一百倍呢。
吹糖人太好玩了!我们的中国年真有意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