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400字(优质3篇)
篇一: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追溯到战国时期。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屈原是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然而,由于朝廷内外的阴谋和嫉妒,屈原遭到了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诗歌。
据说,在楚国人民得知屈原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出海寻找他的尸体,并投入江中以示哀悼。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鱼虾的侵蚀,人们还煮了一些粽子投入江中。他们希望鱼虾吃了粽子后就会吃饱,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高尚品德,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赠送粽子,并举行龙舟比赛和高悬艾草等习俗。而粽子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除了粽子之外,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龙舟比赛源于划船寻找屈原尸体的传说,如今已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人们会分成多个队伍,划着装饰着龙头的长船,以最快的速度划行。观众们为选手们加油打气,比赛的气氛非常热烈。
另外,高悬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和驱虫,所以他们会在门口悬挂艾草或在身上佩戴艾草,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还能感受到人们对忠诚和高尚品德的崇敬和追求。
篇二: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据史书记载,屈原是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然而,由于朝廷内外的阴谋和嫉妒,屈原遭到了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诗歌。
据说,在楚国人民得知屈原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出海寻找他的尸体,并投入江中以示哀悼。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鱼虾的侵蚀,人们还煮了一些粽子投入江中。他们希望鱼虾吃了粽子后就会吃饱,就不会再吃屈原的尸体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端午节的庆祝活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赠送粽子,并举行龙舟比赛和高悬艾草等习俗。而粽子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其形状为三角形或长方形。粽子的馅料有很多种类,如红豆沙、豆沙、枣泥等,每个地方有其独特的风味。人们会在端午节互相赠送粽子,以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怀。
除了粽子之外,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龙舟比赛源于划船寻找屈原尸体的传说,如今已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人们会分成多个队伍,划着装饰着龙头的长船,以最快的速度划行。观众们为选手们加油打气,比赛的气氛非常热烈。
另外,高悬艾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和驱虫,所以他们会在门口悬挂艾草或在身上佩戴艾草,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还能感受到人们对忠诚和高尚品德的崇敬和追求。同时,这些习俗也成为了人们团聚、互相关爱的象征,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400字 篇三
篇一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为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今天的端午节,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粽子的样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比如: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
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吃粽子:在五月初五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篇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