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500字【推荐3篇】
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臣,他忠于国家、深爱百姓,但遭到了朝廷的诬陷,被贬为楚国的驻地,深感失望的屈原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鱼儿吃掉,百姓们纷纷划船下水捞尸,但无功而返。于是,人们纷纷在江边撒下粽子,以免鱼儿咬食尸体,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人们会在门上挂上艾叶和雄黄酒,以驱邪避疫。此外,人们还会赛龙舟,这是为了模仿划船捞尸的情景,也是为了纪念屈原。赛龙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间运动,各地都会举办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赛者。
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家中贴上艾叶,以驱除邪气。此外,人们还会给孩子系上五彩丝线,以保护他们远离疾病和邪恶。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门上挂上菖蒲,以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健康。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它不仅是纪念屈原,也是人们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的时刻。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和其他仪式庆祝这个节日,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邪恶,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节日之一。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传说是关于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贤臣,他忠于国家、深爱百姓,但遭到了朝廷的诬陷,被贬为楚国的驻地,深感失望的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相传,人们在屈原投江的时候,为了防止鱼儿吃掉他的尸体,纷纷划船下水捞尸,但无功而返。于是,人们纷纷在江边撒下粽子,以免鱼儿咬食尸体。从此以后,吃粽子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赛龙舟是为了模仿划船捞尸的情景,也是为了纪念屈原。龙舟是一种特殊的船,上面有一个龙头和一条长长的龙尾。在比赛中,人们划动着船桨,竞相争先,希望能够赛出好成绩。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挂艾叶、系五彩丝线等。这些习俗都有着特殊的寓意,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来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承载着人们对国家、家庭和亲人的情感。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回忆起屈原的故事,感慨万分。通过各种庆祝活动,人们表达了对屈原和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也传承了中国的民俗和传统。
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盘点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内容,快来阅读了解吧。
端午节的来历500字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且听我来解答吧!
秦朝时期,一个楚国的臣子,名叫屈原,他是我国最早的爱国诗人。在秦国吞并六国的前夕,屈原被楚王流放,且忍受不了楚国即将灭亡的情况,悲愤交加,报石投泪罗江以身殉国。江边百姓知道了屈原投河自尽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去打捞屈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赛龙舟的习俗。因打捞未果,为了不让那些小鱼小虾把尸体吃掉,人们把饭团、五谷杂粮投进江里,好让它们吃饱了不去吃屈
原的身体,这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吃粽子的习俗。说起吃粽子,我想起上次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情形。
妈妈会报四角形的粽子,还向我炫耀,我也跃跃欲试。我先拿出粽叶,包成一个锥形,把花生、蜜枣、红豆放进去,再放入米,把粽叶一合,绳子一绑,成了!一个奇丑无比的粽子映入眼帘。我想:虽然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作品”,离成功就不远了。
下午,妈妈又带我去看划龙舟,比赛一开始,顿时锣鼓喧天,队员们都奋力划着船,鼓手也都奋力地击鼓,又快又响、震耳欲聋。随着一条红色的龙舟冲过终点,比赛也告一段落。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既能品尝美味的粽子,观赏有趣的龙舟赛;又能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体会和感慨屈大夫的满腔豪情。
相关的传说:
源于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追念历史人物说
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