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_七月十五什么时候【实用3篇】
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_七月十五什么时候 篇一
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称为中元节或鬼节。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以祭奠祖先和祈求子孙平安。
中元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据传始于唐朝时期。当时人们相信,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阴间的鬼魂会出来游荡,祸害人间。为了避免鬼魂的侵扰,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并给予鬼魂供品,以安抚他们的怨气。这就是中元节的由来。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里供奉祖先,并点燃香烛,烧纸钱,以示敬意。同时,还会摆放各种食品和饮品,供鬼魂享用。人们相信,这样做可以让祖先和鬼魂感到满足,从而得到他们的保佑。
此外,中元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放河灯。人们会在这一天将装有蜡烛的纸灯放入江河湖海中,以祈求祖先的庇佑和家庭的平安。这种习俗也在很多地方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七月十五什么时候
七月十五是农历七月份的第十五天。根据农历和阳历的换算,七月十五大致相当于阳历八月中旬。由于农历的每个月份长度不一样,所以七月十五的阳历日期会有所浮动。
七月十五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农历的变化,七月十五的阳历日期会在每年的八月份左右浮动,但在中国的传统农历节日中,七月十五始终保持不变。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放河灯等。此外,七月十五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九月中旬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总的来说,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代表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庭的祈福。无论是中元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_七月十五什么时候 篇三
元节的源头,应该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月十五是什么节_2017年七月十五什么时候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即:鬼节。
2017年中元节是9月5日,星期二
2016年中元节是8月17日,星期三。
2015年中元节是8月28日,星期五。
中元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2、普度亡魂
人们会以酒食、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亡魂,并祈求自己的平安。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这个特殊日子的关键词。
3、祭祀土地
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里,祈求丰收。有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4、隍出巡
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
城隍老爷出巡的仪仗舆从十分壮观,有活人装扮的皇隶到诸鬼相,还有旗锣队、花灯队、高跷队、彩船队等等,走遍城内的主要街巷,好像是一出声势浩大的阳间阴府时空穿越的戏剧。
5、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6、送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_2017年七月十五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