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秋节的作文(精彩3篇)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 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每年的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赏月、吃月饼,热闹非凡。
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月饼。超市里的月饼琳琅满目,有蛋黄月饼、豆沙月饼、五仁月饼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我挑了一个最喜欢的豆沙月饼,爸爸妈妈也各自挑了自己喜欢的口味。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闻到了浓浓的豆沙香味,真是太美味了。
中秋节当晚,我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放起了一盏盏彩灯笼。五颜六色的灯笼在夜空中闪烁着,给整个小区增添了一份喜庆的气氛。我和爸爸妈妈还一起赏月,月亮悬挂在天空中,洒下了一片银光。我仰头看着那个圆圆的月亮,心里充满了祝福和对家人的思念。
最令我兴奋的是,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游戏——猜灯谜。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拿出一本本灯谜书,开始猜灯谜。有的灯谜难倒了我,有的灯谜我猜对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这个游戏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智慧,还增进了家庭的感情。
中秋节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赏月。我们去了一个公园,那里有一个特别美丽的湖泊,湖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月光。湖边有很多人,他们在品尝月饼、放孔明灯,还有的人在散步、谈笑风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欣赏着湖泊的美景,聊着天,忘记了时间。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在这一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快乐,也学会了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它让我与家人更加亲近,也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爱。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 篇二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
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彩灯笼。我们用彩纸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粘贴在灯笼上。最后,我们把一盏明亮的灯泡放在灯笼里,整个灯笼亮起来了。我非常开心,因为这是我亲手制作的彩灯笼。
中秋节当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门口放起了彩灯笼。整个小区都亮得像白昼一样,非常热闹。我们还点燃了一些孔明灯,看着它们飞向天空,心情格外愉悦。晚饭后,我们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种口味的月饼,喝着热茶。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中,洒下了一片银光,让人感到宁静与美好。
中秋节的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公园。公园里人山人海,每个人都在放孔明灯、赏月、吃月饼。我们也加入到其中,一起放起了孔明灯。我许了一个愿望,然后把孔明灯放飞。看着孔明灯越飞越高,我觉得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然后,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欣赏着月亮的美景。公园里有很多人,大家都在开心地走着、玩着。我和爸爸妈妈也一起玩得很开心,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它让我与家人更加亲近,也让我学会了感恩和珍惜。我希望每年的中秋节都能和家人一起度过,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小学中秋节的作文 篇三
月亮你不管在哪里你都是最美的,我爱
你月亮!
月亮很美,特别是在中秋,那张圆圆的脸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我们一起来见一见吧!
为了看月出,傍晚的时候我早早的出去,等着月出。
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
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 欢腾。河边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轻松而闲适。孩子们在这月白风清的夜晚下捉迷藏……连歌声、笑声、说话声也像月亮那样轻柔、和-谐。
月亮越升越高,高过了小河 高过了
树梢 慢慢的高过了高楼,皎洁的月亮姐姐放射出光芒,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孩子们在捉迷藏 鱼儿正在嬉戏 老人们在聊天……
我已被这美丽的月亮所慑服,真想去月空见一见那叫美可爱的月姑娘……。
这时月亮不见了,我很着急,难道天狗吃月亮的传说是真的?天空上的云有一片是金灿灿的,原来你在这啊!
月亮你不管在哪里你都是最美的,我爱你月亮!
2.中秋的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
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