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节习俗(实用3篇)
山西春节习俗 篇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在山西,春节习俗丰富多样,深受当地人民喜爱。以下是山西春节习俗的一些特点。
首先,贴门神是山西春节的一项重要传统。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或大年初一,人们会在门上贴上门神画或门神对联,以祈求平安和祸福远离。门神通常是一对男女神仙形象,代表着辟邪和辟邪的能力。贴门神的同时,还会在门上挂上红色的灯笼和对联,增添喜庆气氛。
其次,祭灶也是山西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里祭拜灶神,以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给予的庇佑和保护。祭灶仪式通常包括上香、烧纸钱和摆放供品等环节。在祭拜完灶神后,家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共同欢度除夕之夜。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山西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山西菜以面食为主,因此在年夜饭上,人们通常会准备各种口味的面食,如刀削面、拌面、炸酱面等。此外,还会准备一些传统的山西菜肴,如豆腐脑、山西刀削香肠等。年夜饭上还少不了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家人们会一起包饺子,象征团圆和祝福。
除夕夜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守夜。人们会在家中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在除夕夜的最后一刻,全家人一起吃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还要放鞭炮和烟花,以驱走邪灵和带来好运。此外,还要观看春节晚会,欢度新年。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是山西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人们会穿上新衣服,祭拜祖先和神灵,然后去亲戚家拜年。在拜年时,要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事顺利。还会收到红包,这是长辈给小辈的压岁钱,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山西春节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些习俗,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强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希望山西春节习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山西春节习俗 篇二
山西春节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代代相传,富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山西春节习俗的一些介绍。
在山西,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灶的仪式。人们会在厨房里摆放供品,向灶王爷祈求一年的平安和丰收。祭灶仪式之后,家人们会一起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
在春节期间,山西人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庙会活动。庙会是山西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和参与。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游戏,如杂技、舞狮、舞龙、踩高跷等。此外,还有各种摊位出售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们可以品尝到美食和购买到特色纪念品。
春节期间,山西人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其中,斗茶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活动。斗茶是一种独特的茶艺表演,参与者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茶倒入杯中,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灵活性。在斗茶的同时,还会有各种音乐和舞蹈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娱乐。
除夕夜是山西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此时,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美食。年夜饭上的菜肴通常都是一些寓意吉祥和团圆的传统菜肴,如鱼、饺子、年糕等。在除夕夜的最后一刻,人们会放鞭炮和烟花,以驱走邪灵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祈福和祭拜活动。在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祭祖先和神灵,祈求新年的祝福和好运。同时,还会互相拜年,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的祝福。拜年时,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象征着祝福和财富。
山西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每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通过这些习俗,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强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希望山西春节习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山西春节习俗 篇三
各地春节习俗——山西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
)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摘自《并州风情》,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山西春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