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经典6篇】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一
杭州春节的热闹与温馨
杭州,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每年的春节都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作为一个杭州人,我深深感受到了杭州春节的热闹与温馨。
春节的第一天,杭州的街道上就开始了喜庆的气氛。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各种各样的对联和年画悬挂在门口,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觉。人们穿着盛装,走在街上,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和红包,笑声和祝福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西湖边,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游人络绎不绝,拍照留念,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享受着春节的喜悦。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丰盛的年夜饭。杭州人的年夜饭是丰富多样的,有家常菜也有传统的年菜。火锅、鱼、鸡、虾、蔬菜等各种食物摆满了餐桌,令人垂涎欲滴。而最重要的一道菜是“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吃完年夜饭后,家人们会一起守岁,打麻将,看春晚,聊天,共度欢乐时光。窗外的烟花和鞭炮声此起彼伏,照亮了整个夜空,将喜庆和祝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春节期间,杭州还有丰富多样的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各种美食,购买到各种好玩的玩具和纪念品。还有各种传统表演和游戏,如舞狮、舞龙、杂技表演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和参与。庙会上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给人一种欢乐和喜庆的感觉。
总的来说,杭州的春节是热闹而温馨的。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共享团圆和欢乐的时刻。这种独特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对家乡充满了无尽的眷恋和深深的思念。我为自己是一个杭州人而自豪,因为我知道,只有在杭州,才能真正感受到春节的热闹与温馨。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二
杭州春节的美食与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作为一个杭州人,我深深体会到了杭州春节的美食与传统文化。
杭州春节的美食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宵。元宵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节日的代表之一。杭州的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外面包裹着各种馅料,如芝麻、豆沙、莲蓉等。吃元宵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团圆和美满。每年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品尝到香甜可口的滋味。
除了元宵,杭州的春节美食还有很多。比如,糖画、年糕、鱼生等。糖画是一种用糖制成的艺术品,形状各异,色彩鲜艳,非常吸引人。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有甜有咸,口感软糯,非常好吃。鱼生是一道寓意吉祥的菜肴,由生鱼片和各种蔬菜拼成,寓意着年年有余。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和团圆。
除了美食,杭州的春节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灯会等。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的表演形式,寓意着驱邪和祈福。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可以在杭州的各个角落看到舞狮和舞龙的表演,欣赏到精彩的动作和音乐。灯会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传统活动,人们可以在灯会上观赏到各种形状各异的彩灯,比如花灯、龙灯、鱼灯等。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春节的氛围,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杭州春节的美食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美食满足了人们的味蕾,而传统文化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氛围。这些独特的元素让杭州的春节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节日,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体验和参与。作为一个杭州人,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我知道,只有在杭州,才能真正感受到春节的美食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三
周睿佶
2021年的春节,为了响应防疫号召,我和家人再一次留杭过年。妈妈提议:咱们不如去图书馆找找老底子的年味,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我们来到了位于市民中心的杭州图书馆,开始了“寻找年味”的阅读之旅。读着读着,我发现: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有包春卷的习俗。“春卷”又名“春饼”、“春盘”,历史悠久,在中国各地尤其江南一带盛行,受广大民众喜爱。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也有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由来已久,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不如我们也全家包春卷吧!
说干就干,菜场出来一回到家,我们就端上了嫩绿的荠菜、淡黄的韭芽、白白嫩嫩的猪肉、金黄的蛋皮和葱末、笋丝等。刚想包,外婆急忙说:“不行不行,你手里的春卷皮不止一张,手上蘸点水,轻轻捻开一张包,这样春卷炸了才不会老得咬不动!”终于捻了一张春卷皮,薄得快似蝉翼了。一开始包春卷,我总是把馅儿放多了,这一卷怎么都不成功。于是,我仔细观察外婆的手法,没过多久,我就可以一手拿春卷皮,一手拿放了馅儿的勺子,轻轻把馅儿放到春卷皮中央,有节奏地卷,卷到一半的时候把两边的皮往里面一折,再用手蘸点水,涂在黏合处,再轻轻一卷。一个个圆柱形的春卷就这样诞生了!它们好似挺着鼓鼓的大肚子,就像我过年时吃撑了的样子,可爱极了。
包完春卷就该炸春卷了。炸好的春卷一个个满身金黄,香气十足。尝上一个,又脆又鲜,刚刚好!回想起书里的介绍,我这是在“咬春”、“闹春”呢,顿时心里乐开了花。
就在这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亲手包的春卷,书里的“年味”溜到了嘴里,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四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杭州的春节更是别具特色。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的春节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吃是过年的一件大事,在农历腊月初八,也叫“腊八日”,杭州人喜欢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七宝五味粥,并馈赠亲友,可见杭州人有多大方。这种反映杭州人劳动成果的粥起源于南宋寺庙,为僧家斋供用品,后来流传民间,并逐渐形成了杭州腊八日烧八寺香熬腊八粥的习俗。杭州还有一句躲债人的老话:年二十七,勿着急;年二十八,想办法;年二十九,有有有;年三十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真没想到这也是杭州人过年习俗之一,实在别具一格。
大年三十的晚上,杭州人家里一般都会准备几样有象征意义的菜:猪大肠,象征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鳖头煮肉就更有特色,意思是有想头;春饼也很有趣,暗指银包金丝;黄豆芽叫如意菜等等,可以说这几样菜都是各具特色。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富有”,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富有”。我对杭州人的创造力感到深深地敬佩。
隆重的春节就在正月里伴随着酒肉的香味和阵阵爆竹的响声结束了。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五
洪熠苒
年,到了,如同灶膛里洒进了几滴晶亮的茶油,让吴山脚下的大马弄更热闹了。
还在太庙那边儿,就嗅到风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酱香。再走近些,大马弄浓浓的市井味便随着软软的杭普话扑面而来。这应该就是最浓最醇的老底子杭州年味儿了吧。
步入石门,大马弄两旁都是粉垣黛瓦的老房子,几十个小铺子挤挤挨挨地排列在弄堂两边,却也显得错落有致。有几根电线横跨整个弄堂,那上头还晒满了花花绿绿的衣裤,鸟儿也栖落在上面,就像节日的彩灯,装饰着这个传统的地方。
看,水产店里几大箱的甲鱼鲜活生猛,另一边的鳗鱼也是乌亮亮的,让人不由想到它们上了餐桌后的样子,叫人垂涎。一旁小店的老板搬了个凳子,坐在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大堆毛笋边,扯开嗓子吆喝:“鲜毛笋啰,毛嫩的嘞!”。呼啦一下,他的摊子就被包围了,毛笋瞬间售罄。
再看几家酱鸭店,老板就没有空闲的时候,门口都挤满了人,铺子上头挂着红黑红黑还闪着油星的酱货。香味充斥着整个弄堂,怪不得手提酱肉挤出人群的顾客那么满面红光哩!
隔壁春卷铺子里的奶奶左手抓着一块稀面团儿,往滚烫的铁板上一摁,轻轻转一圈,再用右手的小铲子翻个面儿烙一下,一张半透明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做好了,可就这么快还是赶不上卖的速度,时不时的总有三两个顾客在她面前排着队。
年末岁尾的大马弄最是热闹了,简直就是年货一条街,只要在里面走一圈,你就能轻松搞定一桌传统杭州年夜饭的所有食材。炒货店的临安山核桃、零食铺的义乌冻米糖、酱铺的酱鸭、小吃店的葱包烩儿、点心店的龙游发糕、诸暨年糕,还有羊肉店的仓前白切羊肉……这些传统老杭州的滋味汇成一股浓香,谱写了杭州的春节,大马弄的年味儿,也深深地吸引了像我这样的小杭州人。
杭州春节征文比赛范文大全 篇六
我们熟悉的春节在农历大年三十,在这一天,合家团聚,幸福美满。这一天,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在等着我们,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都会贴春联。春联一贴,喜庆气派。它多用红纸书写,代表吉祥幸福,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过大年。也寄托着人们希望明年红红火火的美好憧憬,更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
当然,团圆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团圆饭,顾名思义是合家团圆的一顿饭,这顿饭上一般有一条大鲤鱼,象征着年年有鱼(余);鲤鱼跳龙门,是人们对未来的殷切希望。这顿团圆饭一般要吃到午夜甚至更晚,吃完了,大家开始守岁,庆祝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走”来。
吃完团圆饭就会吃一些饺子,这些饺子中会有两个放着金桔或硬币,吃到金桔说明明年会红红火火,幸福快乐;吃到硬币则说明明年会财源滚滚,荣华富贵,吃到这两样东西的人会得到大家的热烈祝福。
吃饱喝足之后,精彩的娱乐项目也“上映”了,大家一起放烟花,听着震耳欲聋的烟花绽放声,看着五彩斑斓的烟花变化出美丽的形态,玩着有趣安全的'小爆竹,心里真是喜滋滋的,烟花的燃放把整个春节带到了高潮。
杭州春节还有好多有趣的习俗,就像天上的繁星,说不尽,数不清,要想知道更多,就来找我吧!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