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清朝历史

广州十三行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作者:古诗文网2022-07-25 21:15:36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中国是个丝国、瓷国,还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各种工艺品以及传统文化。十三行将这些财富装上开往西方的航船,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的文明。十八十九世纪,中国丝绸以色泽滑润、轻薄飘柔、华贵高雅而著称,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不惜以重金争购的奢侈品。

然而,清政府实行的丝绸出口限运,使得这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加走俏。英、美、瑞典等国商人称,欧美各国皆是“不善织造之国度”,贵族们的“服饰之荣”一向仰赖中国的丝织品市场。十三行曾是在华外国人的集散地,通商贸易使最初的贸易货栈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洋行商人成为吸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行者。

历史上形成的外贸传统,孕育了洋行商人较为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识,他们从商务与时代的需求中最早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许多行商都能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商打交道,洋行还设有从事外语翻译的专业人员。各国夷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带有各民族风格。这里俨然是一个世界商务机构的博览会,与十三行中国商馆遥相对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

1762年,乾隆帝为使“远人日用有资”,特许十三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各夹带2000斤丝织品出口,洋行货栈的外商不禁“欢呼感戴”。在举国上下一片封禁的时代,十三行作为令人称羡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外商们经常到行商庭院聚首,中外画家对园林精心描绘,并向全世界发行风景“外销画”,让广东园林漂洋出海,声名远播。1742~1744年间,英国建筑家钱伯斯曾两次来到广州考察庭园建筑。钱伯斯将中国建筑设计风格带到了欧洲,极大地影响了18世纪西方建筑“中国风格”的发展,使中国式园林在欧洲风靡了近百年。

中西文化交融

十三行曾是在华外国人的集散地,通商贸易使最初的贸易货栈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洋行商人成为吸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行者。历史上形成的外贸传统,孕育了洋行商人较为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识,他们从商务与时代的需求中最早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许多行商都能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商打交道,洋行还设有从事外语翻译的专业人员。

1772年,洋行商人潘振承在与英商交易时首次采用伦敦汇票支付货款,这对在当时只知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中国商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鸦片战争期间,为改变广东水师装备,增强作战能力,洋行众商率先捐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购买美式夹板船,这是我国最早购置欧美兵船的一大创举。1842年,行商曾寻求仿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轮船。道光帝得知后在谕旨中说:“广东造得火轮船,亦颇适用,著即绘图呈进”。

随着清代广州国际贸易繁荣,洋画师也来此谋生,并收徒授业,培养出第一批中国油画师。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来华传授水粉画技法,大大提升了广州“外销画”水准,林呱即为其高徒,林呱的《老人头像》曾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是最早在欧洲画展上亮相的中国画家。

当时知名外销画家有煜呱、啉呱、庭呱、新呱等。呱字洋文写作Qua,从葡萄牙语词Quadro而来,欧洲人看见商行的呱字招牌,便知道店里做的是洋画生意。

十三行也曾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商贸文化。为了便于外商开展商务,洋行商人在行栈区另辟了一片供洋人经营、居住的商馆,被称为“十三行夷馆”。各国夷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带有各民族风格。这里俨然是一个世界商务机构的博览会,与十三行中国商馆遥相对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

广州十三行

上一个: 清代晋商为何会衰落

下一个: 清末新政对经济的影响

相关阅读

清末日本为什么允许中国人去留学

清末日本为什么允许中国人去留学

2022-07-26
清朝初期三藩割据形势怎么样

清朝初期三藩割据形势怎么样

2022-07-26
清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如何

清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如何

2022-07-26
清末日本为什么允许中国人去留学

清末日本为什么允许中国人去留学

2022-07-26
清朝九门提督有汉人吗

清朝九门提督有汉人吗

2022-07-26
清代盐引制度

清代盐引制度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