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几何证明题【优秀3篇】
初三几何证明题 篇一
在初中几何学中,证明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决证明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下面我将介绍两个初三几何证明题,并给出它们的证明过程。
第一个证明题是: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证明AO=OC。
证明过程如下:
首先,连接线段AD和BC,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
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AB与CD平行,AC与BD平行。
由此可得,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是全等的。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的对应边相等。所以AB=CD,BC=A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AO+OC=AB=CD,即AO+OC=AC。
接下来,我们要证明AO=OC。假设AO≠OC,即AO≠OC+1。由于AO+OC=AC,所以AO+OC+1=AC。
然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O+OC=AC,所以AO+OC+1=AO+OC。
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所以AO≠OC+1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O=OC。
第二个证明题是:已知等腰梯形ABCD,AB∥CD,AD=BC,证明∠BAD=∠CDA。
证明过程如下:
首先,连接线段AC和BD,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B=CD,AD=BC,以及∠BAD=∠CDA。
假设∠BAD≠∠CDA,即∠BAD≠∠CDA+1。由于∠BAD+∠CDA=180°,所以∠BAD+∠CDA+1=180°。
然而,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AD+∠CDA=180°,所以∠BAD+∠CDA+1=∠BAD+∠CDA。
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所以∠BAD≠∠CDA+1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AD=∠CDA。
通过以上两个证明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三几何学中,通过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的运用,可以解决各种证明题。这些证明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几何学的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几何知识,灵活运用证明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初三几何证明题 篇二
初三几何证明题是考察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将介绍两个初三几何证明题,并给出它们的证明过程。
第一个证明题是: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证明AO=OC。
证明过程如下:
首先,连接线段AD和BC,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
因为平行四边形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AB与CD平行,AC与BD平行。
由此可得,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是全等的。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的对应边相等。所以AB=CD,BC=A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AO+OC=AB=CD,即AO+OC=AC。
接下来,我们要证明AO=OC。假设AO≠OC,即AO≠OC+1。由于AO+OC=AC,所以AO+OC+1=AC。
然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O+OC=AC,所以AO+OC+1=AO+OC。
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所以AO≠OC+1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O=OC。
第二个证明题是:已知等腰梯形ABCD,AB∥CD,AD=BC,证明∠BAD=∠CDA。
证明过程如下:
首先,连接线段AC和BD,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我们知道AB=CD,AD=BC,以及∠BAD=∠CDA。
假设∠BAD≠∠CDA,即∠BAD≠∠CDA+1。由于∠BAD+∠CDA=180°,所以∠BAD+∠CDA+1=180°。
然而,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AD+∠CDA=180°,所以∠BAD+∠CDA+1=∠BAD+∠CDA。
这与我们的假设矛盾,所以∠BAD≠∠CDA+1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BAD=∠CDA。
通过以上两个证明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三几何学中,通过逻辑推理和几何知识的运用,可以解决各种证明题。这些证明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几何学的过程中,能够善于运用几何知识,灵活运用证明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初三几何证明题 篇三
所以AB/DC=BD/EC
2/2倍根2-X=X/EC,
求出EC=(2倍根2倍的X-X平方)/2
所以Y=2-(2倍根2倍的X-X平方)/2
(3)因为相似且AD=DE
所以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DC=AB=2
所以EC=BD=BC-DC=2倍根2-2
所以AE=AC-EC=2-(2倍根2-2)
=4-2倍根2
第二题(1)过E,F,Q分别向AD作垂线
交于点H,I,J,
因为PF平行AQ
所以三角形DPF与DAQ相似
所以DP/DA=DF/DQ=3-X/3
因为三角形DJF与DIQ相似
所以FJ/QI=DF/DQ
FJ/2=3-X/3
FJ=2/3倍(3-X)
同理EH=2/3倍X
所以S三角形AEP=1/2*X*2/3倍X=1/3倍X方
S三角形DFP=1/2*(3-X)*2/3倍(3-X)=1/3倍(3-X)方
因为平行
所以S三角形PEF与EFQ相等
所以Y=(S三角形AQD-AEP-DFP)/2
=(1/2*3*2-1/3倍(3-X)方-1/3倍X方)/2
=2/3倍X方+2X
(2)延长AB到M使BM=AB,连接DM交BC于点Q',
点Q'为所求
由RT三角形ADM,用勾股勾出DM=5
所以DQ'+AQ'=5
所以周长为DQ'+AQ'+AD=5+3=8
2
1.在△ABC中,M为BC边的中点,∠B=2∠C,∠C的.平分线交AM于D。
证明:∠MDC≤45°。
2.设NS是圆O的直径,弦AB⊥NS于M,P为弧 上异与N的任一点,PS交AB于R,PM的延长线交圆O于Q,求证:RS>MQ。
答案:
1.设∠B的平分线交AC于E,易证EM⊥BC作EF⊥AB于F,则有EF=EM,
∴AE≥EF=EM,从而∠EMA≥∠EAM,即90°-∠AMB≥∠EAM。又
2∠MDC=2(∠MAC+∠ACD)=2∠MAC+∠ACM=∠MAC+∠AMB,
∴90°≥∠AMD+∠MAC=2∠MDC,∴∠MDC≤45°。
2.连结NQ交AB于C,连结SC、SQ。易知C、Q、S、M四点共圆,且CS是该圆的直径,于是CS>MQ。再证Rt△SMC≌Rt△SMR,从而CS=RS,故有RS>MQ.
3
第一题省略∠ √ ⊥ △ ≌
第二题:根据上一题的结论 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以得出AB:BD==DC:CE
AB==2,BD==x,DC==2√2-x,CE==2-y
所以,[2√2-x]*x==4-2y
y==x^2/2-√2x+2,其中0
第三题:△ADE是等腰三角形的情况只有两种
1、∠AED==90°时候
∠BDA==90°
BD==√2
AE==√2^2/2-√2*√2+2==1
2、∠AED==67.5°的时候
AD==DE,而且△ABD∽△DCE
所以△ABD≌△DCE
BD==CE 也就是x==2-y
再加上第二题的结论就有
2-x==x^2/2-√2x+2
x^2- 2(√2-1)x==
0
解方程得结果是
x==2(√2-1)或者0
如果是0,就会有B、D重合,所以弃去0
AE==2-x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