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人类文明史发展初期,人力资源管理就存在。你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的知识,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人力资源的核心,首先,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是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个部门。如果说营销部门是为企业挣钱的部门,那么人力资源部就是帮助企业省钱的部门,当然,不仅仅是省钱那么简单。
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有层级,就有管理,也就有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关键字上讲,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而管理是为了让这种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消耗更少的成本。
从人人关系上讲,人力资源的核心是沟通。
从企业利益上讲,人力资源的核心是省钱,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这里边包括如何招聘到自己合适的员工;如何帮助自己的员工适应环境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如何评估绩效等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涉及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沟通。人与人的沟通和人与制度的沟通。
从个人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核心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长效的路线规划,为自己提供一个发挥自己的平台,是一种预测。是对未来沟通的一种预测,是谋划未来沟通的渠道。
人类文明史发展初期,人力资源管理就存在。那时是以沟通为形态,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加部落的凝聚力,发挥大家的力量,共同生存下去。而后历史进入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那是的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巩固统治、保持社会稳定的工具。以上下传达为手段开展管理,是为了特定目的完成的沟通。现代的人力资源呈多样性。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涵
从大趋势来看,应该是基于价值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即价值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涵,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则是价值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
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是一个进入互联网+化经营,或者说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是从消费者主导的互联网,转变为以生产者主导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体现为互联网对各产业的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系统改造。
当前已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它将重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与价值,重构实体经济的价值,并将彻底改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在这样的时代,人力资源部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重新定位,如何进行职能转型与能力提升?
从大趋势来看,应该是基于价值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即价值管理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涵,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则是价值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
“三支柱模型”是必然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的一些优秀企业,像华为、腾讯都开始推行“三支柱模型”,按照三支柱模型赋予人力资源管理新职能。
三支柱模型把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三个部门,一个是人力资源专家中心,像现在华为专门有全球COE中心,COE中心包括战略参与、流程优化、制度制订、确定标准、文化培养。第二个是人力资源共享平台部,负责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而腾讯在这方面又前进了一步,从SSC到SDC,即共享交付中心。腾讯下属各个分子公司需要共享的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全部放到SDC来进行。第三个是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主要负责人力资源政策的落实,了解各个业务系统的需求,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支撑,它是一个派出机构,提供人力资源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支柱模型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延展出来的变化,是顺应产业互联网时代必然的转型发展方向,也意味着人力资源部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但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目前在三支柱模型,即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多数传统企业还难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化的要求。
第一是专家型人才稀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地位本身就很低,根本没法参与企业决策,所设计出来的政策制度通常也得不到高层的认可,另外专家型人才本身就很稀缺,所以,专家中心形同虚设。
第二,基于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薄弱。建立人力资源平台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和流程权威。但很多公司连数据化都没有实现,更谈不上大数据。
第三,HRBP专业能力短缺。目前的现状是,HRBP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人力资源专业训练的业务人员在做,没有系统学过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框架体系,导致HRBP没有专业的自信,也使得HRBP真正派到各个业务系统的时候,发挥不了作用。像华为、腾讯都面临这个问题,就更别说国内其它企业了。
上述三点问题总体来说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三支柱模型管理实现的核心是基于客户价值,要真正把人才当成客户为他们提供共享交互服务。上要对接战略,为公司战略服务。下要为员工服务、为业务经理服务;企业整个流程体系也必须基于内部客户关系来
构建。而很多企业的业务流程体系根本不是基于客户价值来构建的,使得三大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协同与闭环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1.人力资源规划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于,企业如何来制定其人力资源规划,从而为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整体规划而确定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完成这些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企业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有效贯彻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人力资源供求分析
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来自于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盘点,包括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是针对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外部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所提出的要求所进行的分析,它不仅包括需要人员的数量,还包括需要人员的质量,如职位类型和素质要求等。通过对比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企业可以确定其现有的人力资源与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制订企业的人力资源具体规划和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模块奠定基础。
(2)确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来自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求的分析结果,即为了弥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企业应该如何确定其人力资源方面的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总量目标,二是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目标,三是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为设计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出了总体上的方向与要求。
(3)确定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具体措施
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来确保这些目标的达成。这些措施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调整的计划、人员调配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素质提升计划和人员解聘退休计划等。这些计划形成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在组成要素,一方面,它们确保了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招聘与配置
人力资源招聘是指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选取、发掘有价值的员工的过程。人力资源招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力资源获取价值仅指企业通过组织外部和内部渠道招聘员工的活动,而广义的人力资源获取则在狭义的基础上,涵盖了从组织内部发现员工的新价值、通过培训使得员工人力资本增值等过程,即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发现员工的新价值、通过培训使得员工人力增值等过程,即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再配置过程。
人力资源配置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存量优化配置、持续开发的管理过程,由于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是组织重新培育或认知员工的新价值的过程,从组织层面上看,相当于增加了新的人力资源,因此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组织人力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从实践角度出发,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有工作轮换、竞聘上岗、自愿流动、职位升降等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是组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培训开发等)的天然延伸,也是组织重新审视内部人力资源结构、重新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3.培训与开发
培训是企业向员工提供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发是依据员工需求与组织发展要求对员工的潜能开发与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提升员工的能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进入新经济时代,组织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与快速多变,组织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信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与创新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每一种挑战和冲击都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提出了新的需求。如组织持续学习的需求、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形成的需求、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的需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方式与管理风格转型的需求,这些需求要求企业要以全球的视野、从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也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一个投入大、产出高并极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4.全面薪酬管理
美国薪酬协会将全面薪酬定义为“所有能够吸引、保留、激励员工的可行方案,它包含使员工从雇佣关系中感知到价值的所有东西。”它主要包括薪酬、福利、工作体验等几方面内容。
薪酬是指员工从企业那里得到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简单地说,它就相当于报酬体系中的财务报酬部分。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福利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间接薪酬,包括国家法定福利和企业自主福利两部分。与直接薪酬相比,福利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直接薪酬往往采取货币支付和现期支付的方式;而福利多采取实物支付或延期支付的形式。二是直接薪酬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与员工个人直接相连;而福利则具有准固定成本的性质。
所谓工作体验,是指对于员工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却不像薪酬和福利那样容易触及的一些报酬要素。它主要包括组织文化、员工的努力和工作得到赏识和认可、个人发展机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五大方面的因素。
本章第二节将详细介绍全面薪酬体系。
5.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改善员工工作绩效并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改善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指出企业的核心就是高绩效,应该以高绩效为本。
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过程:
(1)建立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包括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绩效目标是指是对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所做的界定;绩效标准是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完成的程度的界定,比如“接到投诉后两天内给客户以满意的答复”。
(2)制定绩效计划
制定绩效计划包括确定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的主体和绩效考核的方法。考核周期有月度、季度、年度等方式;考核主体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的人员,一般包括上级、同事、下级、员工本人和客户;考核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归结为三类:比较法、量表法和描述法,这些考核方法在本书就不做介绍了。
(3)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是指在整个绩效考核周期内,上级就绩效问题持续不断地与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员工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员工实现确定的绩效目标。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改善员工的绩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只有每个员工都实现了各自的绩效目标,企业的整体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在确定绩效目标后,管理者还应当帮助员工实现这一目标。
(4)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在考核周期结束时,根据绩效计划选择相应的考核主体和考核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对员工完成绩效目标的情况做出公平、公正的考核和评价,得出员工的考核结果。
(5)考核反馈与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反馈指员工的上级需要就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出员工在绩效考核期间存在的问题,并一起制定出绩效改进的计划;结果运用是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奖励或惩罚的环节,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中,如培训或重新配置等。该环节是保障绩效管理能够实际执行的必要措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保证绩效管理目的的实现,没有结果运用的绩效管理最终会导致企业管理系统的失控。